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高三学生考前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唐山市第五医院就诊的一定数量有过度考前焦虑、抑郁的高中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0.14,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23,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t=-0.74,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5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A评分再次显著低于对照组(t=-2.2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t=5.98,P0.01)。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t=1.73,P0.05);经治疗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6,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t=2.10,P0.05);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t=0.22,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治疗前(t=2.38,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16,P0.05),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2.03,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χ2=0.32,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考前焦虑、抑郁起效快,疗效肯定,对于考前焦虑的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34)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32)给予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0.93;P0.05)。治疗12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t=40.26,-27.29;P均0.01;对照组t=19.11,70.85;P均0.01);研究组6、8、12周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2,-2.84,-3.41;P均0.05;t=-2.14,-3.01,-3.34;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799,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855,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焦虑抑郁症状分为研究组(焦虑抑郁患者)和对照组(非焦虑抑郁患者)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6.90,47.205;P0.001);②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9.957,P0.001),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1.426,P0.001);③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MMSE评分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33,-0.568;P0.05),NIHSS评分与HAMA评分、HAMD评分呈正相关(r=0.761,0.724;P0.05)。结论: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呈显著的相关性,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适当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8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改变情况判断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结果治疗2周后HAMA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HAMA评分显示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评分显著降低(t=4.43,P0.01),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21,P0.05)。治疗2周后HAMD评分显示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降低(t=2.26,P0.05),研究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t=4.43,P0.01),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2.34,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t=2.49,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功能,优于单纯使用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定,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 8周后研究组抑郁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t=2.83,P0.01),且焦虑症状缓解(t=2.33,P0.05)、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χ2=11.6,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老年卒中恢复期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卒中后老年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估其焦虑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A评分、HAMD评分、PSQI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5,-3.408,-7.464;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667,P0.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PSQI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t=-7.877,-9.481,-8.689;P0.001),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28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可以促进卒中后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缓解,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就诊的隐匿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2.737;P0.0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9.799;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治疗12周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0,P0.01)。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2.471;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4,10.715;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12周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9.024;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隐匿性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发挥更快,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副反应较小,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7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解郁丸合用氟西汀(38例)及单用氟西汀(36例)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0.62~13.70,P0.01);两组间2、4、6周HAMD评分及4、6周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27~4.61,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87%,对照组有效率67%,差异有显著性(t=4.25,P0.05);两组间TE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2.31,P0.05)。结论解郁丸合用氟西汀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大学生焦虑行为的缓解改善作用。方法:选取40名大学生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BT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分,对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CBT治疗9周后,CBT治疗组的SAS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13.796,16.193;P0.01),对照组的SAS和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8.800,7.187;P0.01)。治疗后9周CBT组的SAS和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6.327,-6.957;P0.01),两组两项评分在治疗后1周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三周CBT组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61,-2.965;P0.01),治疗6周后,CBT组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67,-5.147;P0.01)。CBT治疗组SAS和HAMA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13,4.927;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焦虑行为,降低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配合个性化护理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3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家庭分型标准分为:极端型、中间型以及平衡型3组,探讨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平衡型、中间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极端型(χ~2=8.34,7.64;P0.05)。治疗后各分型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付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9.23,P0.05),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22~8.17,P0.05)。治疗后,中间型、平衡型组HAMA、HAMD、SCSQ评分均显著低于极端型组(t=4.36~6.48,P0.05)。治疗6周后,中间型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极端型(t=6.87,7.99;P0.05),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平衡型、极端型组(t=4.39~7.44,P0.05)。结论:rTMS联合个性化护理对中间型、平衡型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极端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和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72例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焦虑、抑郁者,进行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被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单纯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20mg/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糖化血红蛋白(GHb)用于血糖控制的监测.结果 ①研究组治疗前后HAMD及HAMA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85,5.69;P<0.01);②两组间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HAMD及HAM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4.67,5.01;P<0.01)、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t=3.68,P>0.05);③研究组GHb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药物相互作用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高血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共病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抗抑郁剂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同时监测血压。结果研究组HAMD、HAMA、ADL评分治疗2周即有下降(tHD=2,01,tHA=1.94,tAD=2.14;P<0.05),6周时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HD=3.24,tHA=4.26,tAD=2.86;P<0.01),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HD=218.63,tHA=11.55,tAD=5.13;P<0.01);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舒=2.94,3.25,t收=3.89,4.14;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2.56,3.51;P<0.01)。结论抗抑郁剂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控制高血压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音乐放松训练对癌症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61名接受放射线治疗的癌症住院患者按照接受放射治疗的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名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接受音乐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干预组),另一组31名患者不予干预(对照组).且在放疗的不同时期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HAMA、HAMD评分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放疗开始第0周焦虑、抑郁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HAMA分(t=0.026,P=0.979);HAMD分(t=0.906,P=0.369)];放疗开始后第4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763,P=0.008);HAMD分(t=2.134,P=0.037)];放疗开始后第8周的焦虑、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AMA分(t=2.468,P=0.016);HAMD分(t=2.578,P=0.012)].结论 在临床上对于癌症放疗患者给予音乐放松训练进行心理干预,对缓解或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增加其癌症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接受放松疗法后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方法:从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F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分为常规组(常规心理护理,n=36)、观察组(放松疗法干预,n=36),回顾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t=9.054,10.171;P0.05),LVEF、心功能分级、自我效能感改善程度均大于常规组(t=9.431,χ~2=6.250,t=9.37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出院后因心衰再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χ~2=4.180,P0.05)。结论: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放松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CHF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糜烂反流性食管炎(RE)伴心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184例糜烂RE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按1:1比例分组,92例给予RE常规治疗者归为对照组,92例给予RE常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者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HAMA评分(t=40.12,20.36;P0.01)、HAMD评分(t=36.16,19.92;P0.01)均显著降低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13.22,12.29;P0.01);治疗后两组GredQ评分均显著降低(t=55.84,42.03;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12.10,P0.01);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74%,对照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显著降低(t=25.16,15.60;P0.01),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t=-8.11,P0.01);观察组食管糜烂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8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1)。结论:糜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症状,辅助心理对症治疗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患者运动阈值的影响及与疗效改善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44名抑郁症患者治疗2周共10次,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阈值,使用HAMD和HA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测定60名健康对照组的运动阈值与患者相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左侧和右侧运动阈值和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t=-4.44,P=0.00;右侧:t=-5.15,P=0.00),抑郁症患者组的运动阈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运动阈值左侧低于右侧,即左侧兴奋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抑郁症患者左右侧运动阈值相比无差异(t=-1.14,P=0.26)。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P=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73,P=0.001)。治疗前后运动阈值无变化。抑郁症患者右侧运动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层兴奋性比正常对照组高,左右偏侧性消失;运动阈值与临床症状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与5-HT、N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治疗围绝经期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情绪障碍患者40例作为入组对象,随机分为SSRIs组和SNRIs组,疗程12周,自入组、治疗2、4、6、8、12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症状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与入组的比较治疗2、4、6、8、12周两组患者的情绪障碍均得到持续改善:SSRIs组HAMD躯体症状(t=2.05,2.82,3.28,6.60,10.34;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3,2.14,3.38,5.05,8.96;P0.05或0.01);SSRIs组HAMA躯体症状(t=2.12,2.47,3.31,6.21,8.86;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3,2.38,3.38,6.24,7.08;P0.05或0.01),SNRIs组HAMD躯体症状(t=3.92,4.68,5.67,7.22,10.94;P0.01),心境症状(t=3.55,5.42,7.41,9.14,12.31;P0.01),SNRIs组HAMA躯体症状(t=4.42,5.57,7.00,10.43,13.0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治疗各周SNRI组HAMD躯体症状(t=2.76,2.71,2.44,6.15,18.00;P0.05或0.01),心境症状(t=2.06,2.15,3.14,5.35,7.22,10.75;P0.05或0.01),HAMA躯体症状(t=3.04,3.63,4.70,4.28,9.26;P0.01),心境症状(t=2.81,3.12,5.32,6.86,23.40;P0.01)改善程度明显优于SSRI治疗组。结论 SSRIs与SNRIs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患者的情绪障碍,两者比较SNRIs药物整体疗效明显优于SSRIs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全部患者998人,术后1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HAMA、HAMD评分分别大于14分和大于17分的患者92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人进行干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HAMA、HAMD、健康状况问卷(SF-36)、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最终完成干预的共86例。干预组44例,对照组42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6个月后SF-36(85.47±16.22vs68.23±10.76,t=5.77)、EPQ评分N因子(44.18±4.13vs53.58±3.08,t=11.90)、HAMA(10.41±3.41vs15.13±4.11,t=5.76)和HAMD(11.43±3.78vs17.89±4.58,t=7.10)评分比较均为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减轻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PCI)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矫正不良行为,提高PCI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