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二次脑损伤因素(SBI)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二次脑损伤因素(发热、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跳过速等)进行干预,观察两组间SBI变化规律;GOS预后评分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治疗结果。χ2检验比较两组数据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对SBI因素干预后其低血压、低氧血症发生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实验组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2),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加强对SBI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3.
防治低氧血症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低氧血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27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资料,其中并发低氧血症77例。结果重型颅脑外伤并低氧血症组77例,恢复良好及中残33例(42.86%),重残资料及死亡44例(57.14%);重型颅脑外伤无低氧血症组199例,恢复良好及中残172例(86.43%),重残及死亡27例(13.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有低氧血症者预后明显差于无并发低氧血症者。  相似文献   

4.
丁硕  李梅  渠时学  王雪英  赵家玉 《河北医药》2012,34(17):2570-257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侧去骨瓣减压,观察组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颅内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测定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施双侧去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不同时机实施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依据气管插管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气管插管组和常规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变化、伤后24 h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气管插管前,比较两组的呼吸生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呼吸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24 h吸入性肺炎、预后良好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氧合,减轻或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急诊早期实施气管插管可以更好地改善机体的氧合,避免或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2例,死亡组20例,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情况,并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同存活组比较,明显较高,且合并2个并发症患儿明显较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儿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同存活组比较,明显较低,二氧化碳分压、CRP,LDH及肌酐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血清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年龄、低氧血症、脱水、收缩期低血压、胸腔积液及败血症是影响患儿预后重要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具有较高病死率,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患儿年龄、低氧血症、脱水、收缩期低血压、胸腔积液及败血症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臻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02-10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后患者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且入院24h内测血糖均>11.1mmol/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非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1~5d内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后两组血糖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非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快速控制血糖利于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引起重型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病历;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白细胞计数、体温、早期血压、血糖、血钠等因素上差异。结果12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死亡42例,病死率为35.0%;继发性脑损伤的因素有关包括白细胞≥20.0×109/L、体温≥39.0℃、血糖≥11.1mol/L、血钠≥145mmol/L、血压≤90/60mmHg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高,影响因素复杂,高热、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白细胞增高均属于继发性脑损伤指标,都直接参与了颅脑伤的继发性病理损害。高度重视监测和严格控制这些继发性脑损伤指标的变化,对提高颅脑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脑系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5例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单侧组42例给予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组43例给予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观察颅内压变化和随访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侧组颅内压均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恢复良好率(55.81%)高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外伤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颅内压,促进功能恢复,在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6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记录两组患者从受伤到接受救治的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从受伤到接受救治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所占比例(63.75%)高于对照组(36.25%),重度残疾和植物状态所占比例(23.75%)低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12.50%)低于对照组(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河北医药》2012,34(17)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 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护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对比两组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死亡率20%;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 d,观察组的GCS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护治疗,患者的病症得到有效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02-20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见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颈部压疮、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护理组恢复良好者12例,占46.2,对照组8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常常危重,常引起多系统并发症,我们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朝旭 《家庭医药》2016,(7):107-108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20d、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电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效果确切,患者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前与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6例,根据确诊时是否绝经分为A组(未绝经)78例与B组(已绝经)68例.对两组人群特点(包括不孕史、合并症)、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分期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与周围转移情况、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肥胖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孕史比例高于B组,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所占比例均低于B组(P<0.05).两组腹痛、腹部肿块、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异常表现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A组中Ⅰ~Ⅱ期患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低分化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两组淋巴结、附件及宫颈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肌层浸润深度≥1/2患者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5).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多有不孕史,临床分期早、子宫肌层浸润浅;绝经后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脂肪肝的概率较高,临床分期相对较晚,子宫肌层浸润深,且部分患者无异常体征.二者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进行准确评估、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于绝经前或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IL-6及TNF-α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IL-6及TNF-α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3、5、7天IL-6浓度分别为175.91±25.76、138.02±18.23、125.16±20.61,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患者的193.61±16.72、174.91±18.30、160.03±12.05(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的TNF-α浓度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有30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18.20±4.65)d,对照组有17例患者清醒,其平均清醒时间为(22.45±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残、植物生存及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好和死亡人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高患者恢复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梗死部位、损伤半球及梗死面积,均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70~79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腔隙性梗死面积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双侧半球损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底节损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腔隙性梗死、双侧半球损伤、基底节部位损伤等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减压组及大骨瓣减压组,各42例。常规减压组患者选择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骨瓣减压组患者采取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压。结果 大骨瓣减压组患者的预后较好率为73.8%,明显高于常规减压组的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颅内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大骨瓣减压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22±2.31)分低于常规减压组的(27.03±7.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大骨瓣减压组患者的颅内压(12.76±2.49)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常规减压组的(21.08±3.93)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的预后效果较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颅内压,适合在临床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