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曼氏血吸虫童虫及成虫对补体致死敏感性变化的观察,发现在童虫及成虫表面有抗补体的调节蛋白,提示这些调节分子可能作为免疫疗法的良好靶子。曼氏血吸虫是波多黎各株,收集从螺体逸出90分钟的尾蚴,用机械方法把尾蚴转化为童虫,在37℃高湿含6%CO_2恒温箱中的特定合成培养基DSM内孵育。从感染300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曼氏血吸虫的成虫和虫卵中分离出信使核糖核酸(mRNA)并在体外转译,经鉴定体外转译产物为多肽,存在于血吸虫童虫的表面。按Smithers报告的方法收集曼氏血吸虫成虫,虫卵按Doenhoff方法制备,经生理盐水洗后液氮冰冻。用机械方法由尾蚴转变而得童虫,培养于NGTG-135培养基中,置37℃C含CO_2气体中孵育18小时。用此童虫加弗氏完全佐剂重复皮下注射免疫兔获得兔抗童虫血清。人血清采自曼氏血吸虫病患者。mRNA的分离及体外转译,系将液氮冰  相似文献   

3.
从曼氏血吸虫成虫及童虫中曾分离出一约40kDa多肽,它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为慢性曼氏血吸虫感染者和经照射尾蚴免疫的动物血清所识别。该多肽为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是肌肉收缩系统中的一种主要调节分子。本研究用DNA重组技术制备曼氏血吸虫原肌球蛋白,与正常人及多种寄生虫感染病人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工作在曼氏血吸虫方面发展迅速,其中较突出的有Clegg(1965)从童虫培养至成虫;Basch(1981)使尾蚴人工转变童虫后继续体外培养达到童虫发育,雌雄虫合抱,雌虫产卵,但卵为异常卵。血吸虫体外培养研究除了曼氏血吸虫和本文着重介绍的日本血吸虫外,其他,如埃及血吸虫和杜氏小裂体吸虫,也曾有人作过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1000条Puerto-Rican株曼氏血吸虫尾蚴,感染金色仓鼠,6周后解剖收集成虫,制成匀浆。用机械处理法将尾蚴变为童虫,再提取表面膜浸出液,按Dissous等法进行童虫表膜的~(125)I标记。按Lowry等法测定蛋白。RNA提取按Chirgwin等技术,取1g成虫加入5ml硫氰酸胍溶液磨成匀浆,经超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孵化、毛蚴和尾蚴的作用。将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粪便内的虫卵用沉淀法进行分离,并放在有光刺激和27℃的条件下孵出毛蚴,然后将毛蚴和从感染的扁卷螺内逸出的尾蚴培育在含有吡喹酮的药液中。实验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用雌性 CFI/W74株小鼠,在感染后7天或8周解剖动物,计数童虫和成虫数,与对照组相比较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接种单剂肝片吸虫或曼氏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提取物与照射减弱曼氏血吸虫尾蚴或童虫对小鼠曼氏血吸虫病的保护作用。并对吸虫抗原提取物与减弱尾蚴疫苗结合应用的免疫效果进行了评价。肝片吸虫成虫(Fhww)或曼氏血吸虫成虫(Smww)可溶性抗原提取物:肝片吸虫、曼氏血吸虫分别经生理盐水反复洗涤后制成匀浆,悬于Hank’s平衡盐溶液中。经超声处理后,在4℃、3000g离心30′,最后收集其可溶性部分。免疫时抗原提取物的蛋白浓度为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抗血吸虫药物对成虫的反应远较童虫的为敏感。文献报道某些化合物还兼具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本文报道16种不同类型抗血吸虫药物,应用作者等于1974年所创建的一种新的筛选预防药方法而进行了下述试验。实验动物为小白鼠,每种药物用鼠5只,每鼠径由腹膜内注入L.E株曼氏血吸虫尾蚴175±25条,用16种抗血吸虫药物进行试验。其中除Oxamniquine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未冰冻、冰冻和冻融处理的钴60照射童虫对小鼠所产生的免疫力进行了评价,并确定使用保存于液氮(-196℃)内照射的曼氏血吸虫童虫免疫小鼠能否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作用。免疫用的小鼠是6周龄的 NIH/Nmri(CV)雌鼠,照射童虫来源于同一批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品系的尾蚴。每组15只小鼠,每鼠肌注照射童虫500~1,000条。对照组用未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和猪蛔虫的成虫以及曼氏血吸虫尾蚴作抗原进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以曼氏血吸虫新鲜尾蚴作尾蚴膜反应,以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鼠肝冰冻切片为抗原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以及用曼氏血吸虫成虫抗原进行琼脂双扩散试验,检查了取自利比里亚曼氏和埃及血吸虫病流行区某医院的埃及血吸虫病人血清。受检者按尿中有无埃及  相似文献   

11.
曼氏血吸虫尾蚴转化到童虫阶段时,在生化、生理以及形态学方面发生很多变化。现有几种体外转化血吸虫童虫的方法,这些方法产生的童虫类似于经皮肤钻入所得的童虫。作者用 ELAC 缓冲液(pH 7. 2,37℃,0~6小时培育)作了尾蚴转化童虫的4种体  相似文献   

12.
作者等用成虫和尾蚴的冰冻切片作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从感染尾蚴后7周的小鼠和感染后12周的金色田鼠肝脏分别收集曼氏血吸虫成虫和埃及血吸虫成虫。尾蚴取自感染后6周的螺蛳。将成虫放在滤纸上吸去水份,不予固定,尾蚴则以10%福尔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用高度X-线照射的曼氏或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的恒河猴血清中致死性抗体对血吸虫童虫的作用,作者用9只恒河猴的血清做试验。免疫组6只,分别用36,000~48,000伦琴照射的曼氏或日本血吸虫尾蚴16,000~45,300条,分别免疫3~6次,其中2只免疫猴并进行激发感染4次,总尾蚴数分别为5,000和1,400条。上述免疫猴在最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道一种铬~(51)标记曼氏血吸虫童虫以估价细胞参与对童虫的损害的方法。本法虽已广泛用于测定对单细胞的细胞毒性,而尚未用于多细胞的寄生虫。此法比显微镜检测较为客观,而且可处理大量样品。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定量检测依赖性细胞抗体对血吸虫童虫损害的方法,以及观察曼氏血吸虫感染的狒狒血清中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的活性的发展过程。一株曼氏血吸虫采自B. pfeifferi扁卷螺,通过小鼠保种。取其尾蚴按不同数量分别感染狒狒,而后取血。效应细胞取自正常狒狒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同时流行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人们常同时感染这两种血吸虫。本文作者采用一个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及热带小泡螺后逸出的尾蚴感染仓鼠,就这两种血吸虫的雌、雄成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发育及产卵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将仓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为单性感染组,即用单性毛蚴感染亚历山大双脐螺和热带小泡螺,用每种螺所选出的约200条尾蚴经皮下接种感染仓鼠;第二组为异种交叉配对感染组,即埃及血吸虫雄虫与曼氏血吸虫雌虫  相似文献   

16.
正常及感染曼氏血吸虫的小白鼠接种曼氏血吸虫尾蚴。接种部分皮肤在1/2、1、2、4、8、16、36、48及120小时后作活体检查。正常小白鼠,只有水肿及轻度粒细胞浸润,16小时,大部分童虫已透过真皮;感染的小白鼠在16~24小时,童虫成为强烈的混合细胞浸润的灶区,36~48小时,有明显的单核细胞浸润。用尾蚴盐水粗提液作皮内注射,两组动物产生的局部反应和尾蚴侵入所引起的相似。正常的小白鼠经输给正常或感染动物的  相似文献   

17.
曼氏血吸虫早期发育阶段的抗体与成熟阶段的抗体一样可作为诊断该病的免疫学标记。作者随访化疗后病人中不同发育阶段曼氏血吸虫的抗体,以研究抗尾蚴与抗童虫抗体的消退型式。  相似文献   

18.
环孢素A体外抗曼氏血吸虫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F1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血吸虫尾蚴1周、3周和6周后,分别经肺静脉和门静脉灌注取虫。实验显示,药物体外抗曼氏血吸虫的作用呈时间、剂量和虫龄依赖方式,童虫和雄虫对药物更敏感。  相似文献   

19.
蛋白水解酶在曼氏血吸虫感染中起重要 作用而成为抗虫疫苗或化疗的目标。为此,本文作者研究了编码一种新的曼氏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的DNA序列的分子特性。 曼氏血吸虫波多黎各株的尾蚴来自Biomphalaria glabrata螺体内逸出者。自尾蚴感染40天后的金色仓鼠的肝门静脉灌注,获得成虫。收集尾蚴,提取基因组DNA,从成虫中提取RNA并逆转录出单链cDNA,自  相似文献   

20.
作者观察了正常小鼠和经尾蚴疫苗免疫的小鼠感染曼氏血吸虫后童虫所引起的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发现免疫小鼠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抗性与童虫所致肺脏炎症反应有关。C57BL/6小鼠分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免疫组。免疫组用300条灭活尾蚴(20 000radγ射线照射)腹部皮下接种。9周后两组鼠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