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失眠患者对使用药物治疗有着不切实际的恐惧,害怕长期服用安眠药产生依赖性,不能停药,害怕药物导致痴呆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只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失眠进行药物和非药物的综合治疗,大多失眠患者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失眠的患病率相当高,在普通人群中约10%存在慢性失眠,如加上一过性失眠则失眠高达34%。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失眠对社会和医疗保健的不良影响极其惊人。因此,规范治疗失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临床工作中,只有明确诊断失眠之后才可考虑处理失眠,并针对病因给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第期用药物治疗失眠易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失眠的症状会更加严重,且还有副作用。现介绍几种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春阳 《现代保健》2014,(27):153-156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难治疾病,其发生与患者的情绪、心理、生理、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且发生率逐年升高。失眠对心理、生理的双重紊乱过程,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失眠症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疏理,研究发现西药难以治愈失眠,并有明显的副作用及产生依赖的缺点。而非药物治疗呈现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发现非药物治疗仅仅注重通过外在的手段治疗失眠,而忽视人体固有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对传统医学的挖掘中,发现混元桩疗法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并利用现代医学理论过度觉醒机制,对混元桩治疗失眠的机理作粗浅的探究分析,旨在推广这种简便疗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失眠的困扰。失眠使人精神不振,情绪不稳,疲乏无力;长期失眠会出现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失眠还损害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充足的睡眠对青少年更重要,因为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才分泌。 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中的安眠镇静药虽然可以起到催眠镇静作用,但  相似文献   

6.
高电位治疗仪对失眠和头痛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电位治疗仪对非器质性失眠和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失眠症患者及头痛患者各30例,接受高电位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定,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以了解微循环、血液供应改善情况。结果:高电位治疗仪治疗失眠和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7%及83.3%,治疗后两组的血液粘稠度均下降(P<0.05)。结论:高电位治疗仪对非器质性失眠和头痛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工作心理压力增加,失眠的发病率近几年呈急剧上升态势,其中老年人慢性失眠的危害尤为显著。失眠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有人因无法忍受失眠的痛苦而轻生。但是大家对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仍缺乏了解。笔者从药学专业角度对安定类药物的特点、局限以及中老年人失眠的调理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失眠患者摆脱困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主要是根据问卷对心血管失眠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失眠现象以及原因。结果心血管患者失眠率比较高,且不易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结论通过构建失眠环境,睡眠前的辅助干预,日常的心理干预和药物辅助等手段,可以对心血管失眠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王珺 《长寿》2013,(6):7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失眠的发病率近几年呈急剧上升态势,老年人慢性失眠的危害尤为显著。失眠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有人因无法忍受失眠的痛苦而轻生。但是大家对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仍缺乏了解。笔者作为药学从业人士在此将安定类药物的特点、局限以及中老年失眠的调理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约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临床上可经常遇到一些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他们具有对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1],此类失眠病人临床上采用的常规基础护理加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在改善睡眠质量的时间的同时,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许多药物依赖问题及停药后的戒断现象的出现,导致失眠症长远疗效往往不佳,为此,我们在以上基本措施下采用认知疗法配合临床治疗失眠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与特点。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63例失眠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32例和研究组31例,药物组以安定片5~10 mg,睡前服;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确定睡眠的非理性认知,矫正不良认知,建立新认知,采取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和矛盾意志行为治疗,两组疗程均12周,采用匹兹堡指数(PSQI)作为评定标尺,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PSQI相同,但药物组起效快,停药后复发率高;而研究组显效慢,疗效持久稳定,复发率低。结论药物治疗失眠速效、易复发;非药物疗效缓慢、持久、稳定、绿色;推测优化方案是:药物+认知行为疗法。  相似文献   

12.
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在老年人中多见。但有些情绪障碍也同时伴有失眠症状,如焦虑抑郁情绪等,单纯改善睡眠是无效的。所以详细了解病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3.
西医对非身体疾病所致失眠之治疗,乃是采用助眠药物如抗焦虑剂、抗忧郁剂和抗组织胺类来改善失眠的问题。如果每天服用,超过1个月,就会产生依赖性,甚至效果越来越差,药量越吃越大,最后,造成副作用增加,若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会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江甫社区门诊失眠患者助眠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2月社区门诊274例失眠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助眠药物连续使用率为45.6%,连续使用10年以下者占31.4%,连续使用10年以上者占23.0%社区门诊失眠患者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助眠治疗的使用率为85.8%,中成药的使用率为14.2%,二者均使用者占5.5%。结论社区门诊失眠患者助眠药物的使用率较高,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社区门诊患者在助眠药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需要引起社区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失眠以安眠类药物最为常用,但此类药物有严重的依赖性。近年来随着物理因子治疗的引入,给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失眠物理因子治疗的研究进展,对物理因子治疗失眠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并对物理因子治疗失眠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失眠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失眠治疗共识专家组在药物治疗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近年关于针灸治疗失眠患者的文献记录进行分析,结合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方法:对今年来针灸单一治疗失眠、针灸药物联合治疗和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仔细研究分析。结论:针灸治疗方法具有疏通脉络,调整阴阳之功,在治疗失眠病症上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安眠药解读     
<正>失眠是一个常见症状,几乎90%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过失眠的体验,多数失眠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安眠药。目前安眠药大致分为苯二氮(艹卓)类(BDZ)、非苯二氮(艹卓)类、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其他类。美国FDA批准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艹卓)类和选择性MT受体激动剂。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地西泮为代表的苯二氮(艹卓)类和以唑吡坦为代表的非苯二  相似文献   

19.
约四成国人饱受失眠困扰综合消息:大约四成中国人饱受失眠的困扰,却只有1/4的人选择去医院就诊。这是近日,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在北京公布的首次全球睡眠调查中国地区的初步结果。据中国区调查负责人之一、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教授介绍,被调查者中,因易醒、醒得过早、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等而存在失眠问题的达42.5%,由此而带来的影响是一半以上的人会在白天精神不振、打瞌睡,27.7%的人情绪不佳,38.9%的人白天活动受限。但是,如此严重的失眠障碍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在所有失眠患者中,大约半数人对此只是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看医生的只占1/4。调查还发现,绝大部分失眠患者对睡眠障碍治疗缺乏科学了解。在出现失眠问题后,选择药物治疗的只有36.4%,其中一半病人是自行服药,而且因为害怕出现药物依赖反应,大部分人对于选择药物治疗依然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因此越来越多的除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以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浅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