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我院初次诊断的T2DM患者共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治疗过程中不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两组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7.8±3.2) mg/L vs.(3.2±1.3)mg/L],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85.6±18.5)μg/Lvs.(127.8±20.1)μg/L](P<0.01).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FBG、PBG、HbA1C、FINS水平,改善HOMA-IR (P<0.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增高[(3.2±0.9)mg/L vs.(7.7±2.1)mg/L],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125.3±18.8)μg/L vs.(79.3±16.4)μg/L (P<0.01)].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BMI、FPG、HOMA-IR和内脂素呈负相关(P<0.01);内脂素水平与BMI、FPG和HOMA-IR呈正相关(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调控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性,达到纠正高胰岛素血症、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茵  刘英  宋雷凤 《黑龙江医药》2010,23(3):365-366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TNF—a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奴/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TNF—a、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TNF-a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TNF-a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TNF—a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3.
叶继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08-130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T2DM患者(T2DM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TNF-α,IL-6和脂联素水平,同时分别测定各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T2DM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T2DM组中,TNF-α和IL-6均与HOMA-IR呈正相关(P<0.01,P<0.05),脂联素与HOMA-IR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6、TNF-α及脂联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对抗精神病药致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随机分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在持续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动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体质量、腰围、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谱、血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脂联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65 ±8)kg、(84 ±5) cm、(7.2±1.5) mmol/L、(10.8±2.2) mmol/L、(7.8±0.6)%、(6.3±2.6)、(2.5±0.3)mmol/L、(6.2±1.0) mmol/L、(0.7±0.2)mmol/L、(3.4±0.4)mmol/L,治疗后分别为(63±6)kg、(83 ±4)cm、(6.5 ± 1.3) mmol/L、(7.8±0.6)mmol/L、(6.5±0.4)%、(3.5±0.7)、(2.2±0.3)mmol/L、(5.6±0.9)mmol/L、(1.0±0.3)mmol/L、(2.6±0.3)mmol/L.研究组治疗前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65 ±8) kg、(84 ±5)cm、(7.3±1.6) mmol/L、(10.6±2.3) mmol/L、(7.9±0.6)%、(6.4±2.5)、(2.6 ±0.3) mmol/L、(6.3±1.1) mmol/L、(0.7±0.2)mmol/L、(3.3±0.4)mmol/L,治疗后分别为(58±6)kg、(80 ±4)cm、(5.7±1.2) mmol/L、(7.3±0.5)mmol/L、(6.1±0.4)%、(2.9±0.6)、(1.8±0.3)mmol/L、(4.9±0.8)mmol/L、(1.3±0.3)mmol/L、(2.3±0.3)mmol/L,研究组治疗12周后,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和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和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抵抗素、脂联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别为(45±13)、(30±10)μg/L,研究组分别为(45±13)、(30±10) μg/L,均P>0.05].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血抵抗数、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35±8)μg/L比(43±8)μg/L、(22 ±9) μg/L比(28±9) μg/L,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在影响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的同时,可通过降低血抵抗素、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而产生的作用,运动疗法可减轻体质量,缓解胰岛素抵抗,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网膜素-1与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合并NAFLD组(A组,63例)、T2DM不合并NAFLD组(B组,63例)和正常对照组(C组,70例)的血浆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上述3组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hs-CRP、TNF-α和IL-6),应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浆网膜素-1与脂联素及炎症指标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A组血浆网膜素-1(27.02±2.82)μg/L、脂联素水平(11.98±3.63)mg/L低于B组[分别为(31.52±2.81)μg/L(15.85±3.28)mg/L]和C组[分别为(35.92±2.80)μg/L、( 19.88±3.44)mg/L],且B组低于C组(P<0.01),A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与TNF-α、IL-6、空腹血(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脏脂肪面积、腰围、腰臀比(WHR)、游离脂肪酸(FFA)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TNF-α、IL-6是血浆网膜素-1水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膜素-1、hs-CRP、内脏脂肪面积及游离脂肪酸(FFA)是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合并NAFLD与网膜素-1降低相关,网膜素-1表达可能会受到脂联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红  白玲  米尔班 《中国医药》2014,(3):342-344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12年12月4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需要强化治疗的患儿.将其完全随机分为2组,CSII组20例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MSII组25例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CSII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4.3±3.0)、(5.9±0.7)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21.6±3.8)、(8.3±0.9)mmol/L;MSII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分别为(13.1±2.1)、(6.0±0.8)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9.8±3.0)、(8.9±1.1)mmol/L,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使用胰岛素总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分别为(6.0±1.5)d、(49.6±14.9)U/d、(0.6±0.2)次,MSII组分别为(8.1±1.9)d、(57.9±12.2)U/d、(1.1±0.7)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CSII 治疗较MSII 可更有效、更便捷地控制高血糖,低血糖发生次数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观察罗格列酮对PCOS的治疗作用.方法 41例PCOS患者依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及非肥胖组,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脂联素、胰岛素、血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给予PCOS患者每日口服罗格列酮4 mg,共12周,测定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肥胖组又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及非肥胖组PCOS患者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PCOS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2和-0.71,P<0.01);PCOS2组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后,胰岛素及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BMI只在肥胖组PCOS患者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罗格列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脂联素水平增高,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关立峰  肖飞 《中国药业》2012,21(12):40-42
目的 探讨托吡酯预防治疗偏头痛,对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瘦素、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和脂联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32例接受托吡酯预防治疗的偏头痛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并计算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SI)、血清瘦素、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 使用托吡酯治疗3个月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分别为(59.36±9.39)kg,(19.02±2.36)kg/m2,(1.25±0.38)mmoL/L,(4.13±1.10)mmol/L,(289.2±89.1 )mmol/L,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为(22.14±10.72)mg/mL和(8.48±2.18)×10-4,则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1);瘦素水平为(2.77±0.68)μg/L,比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与脂联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亦呈负相关(P<0.05),与游离脂肪酸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0.01).在以体重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中,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游离脂肪酸进入方程(r2=0.27,P<0.001).结论 托吡酯预防治疗偏头痛会导致代谢改变,表现为体重和体重指数下降.在此过程中,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和游离脂肪酸的改变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瘦素则可能与此无关.  相似文献   

9.
韩昕晶  沈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69-207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89例,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47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腹部B超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检测空腹血糖(FBG)、ALT、GGT、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等指标。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氧化应激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或肝功能异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氧化应激程度升高更显著,而脂联素水平下降更明显;血清脂联素水平与GSH、GSH/GSSG呈明显正相关,与ALT、AST、GGT、MDA、GSSG呈明显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GSH/GSSG、GSSG、MDA、GSH、ALT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脂联素可能是一种间接反映氧化应激程度的监测指标,脂联素、MDA及GSH/GSSG联合检测有助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发展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糖人群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从35。55岁健康体检人群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出糖耐量正常(NGT)43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47例,糖耐量受损(IGT)52例,糖尿病(DM)41例,检测并比较血糖、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空腹胰岛素水平在IFG、IGT、DM3组均高于NGT组(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从DM、IGT、IFG组到NGT组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DM组IR指数明显高于NGT组,DM组IR指数高于IFG和IGT组(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在NGT、IFG、IGT、DM组依次降低(P〈0.05)。脂联素与空腹血糖、IR指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IR指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可作为OGTT异常人群动脉硬化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王莉 《中国医药》2014,(7):1017-101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NAFLD患者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4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3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体重指数、肝功能(ALT、AST、GGT)、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OMA IR及FINS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2±7)kg/m2比(28±9)kg/m2;(36±7)U/L比(116±9)U/L,(29±7)U/L比(97±8)U/L,(27±6)U/L比(75±8)U/L;(4.0±1.1)mmol/L比(5.0±1.3)mmol/L,(1.3±0.7)mmol/L比(2.6±1.3)mmol/L;(9±4)mU/L比 (13±9)mU/L,(1.6±1.1)×103比(2.6±1.2)×103](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25±7)kg/m2,(71±9)U/L,(66±3)U/L,(62±6)U/L,(3.6±1.7)mmol/L,(1.8±0.7)mmol/L,(11±3)mU/L,(2.1±1.4)×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治疗NAFLD,通过改善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NAFLD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从而减轻NAFLD的肝损害,疗效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2.
周建敏  郭文建  于荣强 《中国医药》2013,8(9):1222-1223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高血压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56例,完全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28例)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组(28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次,1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Ins)、TC、TG、HDL-C、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hPG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后FIns、2 hIns和HOMA-IR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ns:(12.1±2.4) mIU/L比(16.6±2.7) mIU/L,2 h Ins:(66±4)mIU/L比(80±5)mIU/L,HOMA-IR:(3.1±0.9)比(4.3±1.0),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FIns、2 h Ins和HOMA-IR分别为(16.7±1.9) mIU/L、(81±6)mIU/L和(4.4±1.1);2组治疗后FIns、2 h Ins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治疗前后TC分别为(5.53±0.37)、(4.39±0.26) mmol/L,TG分别为(3.3±0.6)、(2.2±0.4) mmol/L,LDL-C分别为(3.5±0.6)、(2.7±0.6)mmol/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5.56 ±0.37)、(3.3±0.5)、(3.5±0.6) mmol/L;2组治疗后TC、TG、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改善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1902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NAFLD的诊断标准分为NAFLD组(778例)和对照组(1 124例).测定2组人群血压、BMI、TC、TG、LDL-C、HDL-C、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2 h PG)、尿酸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男性资料NAFLD的患病率为40.9% (778/1902);男性人群NAFLD组的BMI、高血压患病率、TG、空腹血糖及2hPG、LDL-C、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6±2.1)kg/m2比(23.7± 5.6) kg/m2,33.8% (263/778)比21.3% (239/1124),(2.2±1.4) mmol/L比(1.4±0.8)mmol/L,(8.2±2.5) mmol/L比(7.2±1.7) mmol/L,(2.8±0.7)mmol/L比(2.7±0.7) mmol/L,(425±85) μmol./L比(336±100).μmol/L,P<0.01],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1.27±0.28) mmol/L比(1.44±0.34) mmol/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2 h PG、尿酸、BMI、高血压[OR值(95% CI)分别为1.6559(1.253~2.026)、0.303(0.1526 ~0.603)、1.205(1.100 ~1.320)、1.003(1.001 ~ 1.005)、1.160(1.069~1.259)、1.69(1.084~2.634),均P<0.05]是男性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患者伴有2个以上MS组分者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在NAFLD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1.7%(324/778)比13.7%(154/1124),P<0.05];男性MS患者发生NAFLD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无MS患者的4.48倍(95% CI,3.0786 ~6.5281).结论 男性人群NAFLD与多元代谢紊乱存在密切关系;MS组分TG、HDL-C、2 h PG、BMI、高血压是男性NAFLD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MS发生NAFLD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初诊为2型糖尿痛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8例、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组3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1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以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mmol/L出院。出院后坚持原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3个月后停止所用治疗并连续监测1个月血糖,每周测3次FPG、2hPG,如1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FPG≥7.0mmol/L或2hPG≥10.0mmol/L视为治疗失败,否则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入院后第2天和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空腹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查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e)、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C.反应蛋白(CRP),口服75g葡萄糖粉后2h抽血查2hPG.餐后2小时C肽。统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功缓解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结果治疗后总成功率为73.9%。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成功率为82.1%(23/28);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为80.O%(16/20);预混胰岛素组为61.1%(22/36);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为83.3%(10/12)。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PG、2hPG、HbAle、TG、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治疗前BMI、FPG、FCP、TG、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98±4.68)、(56.79±7.65)岁,(25.03±2.46)、(28.16±2.09)kg/m2,(11.89±2.61)、(14.75±2.75)mm01/L,(1.85±0.70)、(0.88±0.54)ng/mL,(1.05±0.68)、(2.41±0.84)mm01/L,(8.19±0.74)、(10.62±1.19)mg/L,P〈O.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1;/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胰岛素泵2周强化治疗较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的缓解率高。患者年龄、BMI、FPG、FCP、TG、CRP可能成为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将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92±0.66)mmol/L、(8.12±0.70)mmol/L、(6.88±0.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1.03) mmol/L、(9.54±1.33)mmol/L、(7.9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2.39、2.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清C肽和餐后2 h C肽水平分别为(0.50±0.07)nmol/L、(0.54±0.06)nmol/L,均较对照组治疗后的(0.38±0.04)nmol/L,(0.49±0.04)n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15,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每天平均胰岛素用量为(55.84±8.73)u,观察组为(32.24±5.03)u,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05)。观察组孕妇剖宫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比率(12.50%、4.17%、2.08%、4.17%、0.00%)低于对照组(29.17%、16.67%、12.50%、22.9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3.877、3.852、7.206、6.400,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增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董淑雯  孙丽萍 《中国医药》2013,8(3):348-350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门诊及住院患者151例,计算机编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6例,常规使用预混胰岛素基础上加用黄芩苷0.5mg/次,3次/d;对照组75例,常规使用预混胰岛素。4周后测量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体重指数、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仅(TNF—OL)及24h尿白蛋白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5.6±1.8)d比(10.2±2.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mlU/L比(20±7)mlU/L,(4.5±2.0)比(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3.6±2.1)比(-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NF-仅及瘦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苏勇  陈海燕  刘绛  谭全达 《中国医药》2012,7(5):595-597
目的 评价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激素抵抗型IM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MMF+泼尼松口服)和对照组(23例,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泼尼松口服),疗程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尿蛋白、血白蛋白、Cr、TG及TC水平变化,评价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6及12个月后尿蛋白[(4.6±2.2)、(3.3±1.5)g/d]、TG[(2.4±1.7)、(2.2±1.3) mmol/L]及TC[(6.5±2.2)、(6.2 ±2.1) mmol/L]较治疗前[(6.8±1.5)g/d、(2.9±1.6) mmol/L、(9.1 ±2.5) 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血白蛋白[(35±5)、(39±4)g/L]较治疗前[(23±5) g/L]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后Cr无明显变化[(102±46)、(97±43)、(92±41) μmol/L,P>O.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各指标与对照组[尿蛋白:(4.8±3.1)、(3.6±2.1)g/d;血白蛋白:(32±5)、(38±5)/L;Cr:(99±41)、(94±38)μmol/L;TG(2.5±1.4)、(2.3±1.6) mmol/L;TC:(6.7±2.7)、(6.3±2.9)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及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5/23)比60.9%( 14/23)、73.9%( 17/23)比69.6%( 16/23),均P>O.05],但12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8.7%(2/23)]明显低于对照组[34.8%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IMN在达到相似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素兰 《中国医药》2013,8(6):861-862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第3个月末对2组的血糖等生化指标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1±0.9) mmol/L比(6.9±1.5) mmol/L,(7.2±1.4) mmol/L比(11.3 ±2.2)mmol/L,(4.5±1.7)%比(8.3±1.8)%,(1.4±0.6)mmol/L比(2.8±1.0) mmol/L,均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4)分比(79.0±3.4)分,(51.2±3.1)分比(49.0±2.8)分,(75.2±1.8)分比(73.0±1.4)分,(38.1±1.3)分比(36.8±1.4)分,(65.8±1.3)分比(63.4±1.1)分,(88.0±1.6)分比(85.5±1.3)分,(53.9±3.2)分比(47.3±3.2)分,(76.0±2.0)分比(72.4±0.6)分,均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