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为武  农智新  秦慧 《中国药房》2010,(28):2625-262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bi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4、21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王耀洪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06-180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其余治疗两组相同。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3~48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对照组3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效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银杏达莫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余秀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93-29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银杏达莫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1例患者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2%,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过敏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对照组发生过敏3例,局部红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相比较常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发病7d以内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用20mL银杏达莫盐注射液加入到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治疗组将30mg依达拉奉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结果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9.36,对照组=6.16,P均<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14,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70.0%(35/50),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更好地保护缺血区脑神经细胞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应用银杏达莫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未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其中以治疗组评分升高最为明显,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较单纯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增加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3~48h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对照组3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效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银杏达莫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给予对照组(n=36)急性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治疗,给予实验组(n=36)脑梗死患者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4d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景贺 《安徽医药》2009,13(6):663-66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7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不良反应,并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银杏达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8.9%(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静脉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过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依达拉奉与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各项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含量指标、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过程中,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依达拉奉与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浆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1组予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2组仅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丁苯酞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瘵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对照组应用维脑路通注射液500ra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尸<0.0I;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实验组实施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2w。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2w;其他治疗包括治疗基础疾病,应用甘露醇脱水、清除自由基等措施相同。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5.4%,对照组64.6%,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红细胞变形、红细胞聚集、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后有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红细胞变形和全血高切黏度无改善(P>0.05)。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依达拉奉,该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宋福秀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82-28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加依达拉奉治疗,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分别应用常规药物(对照组)及常规药物+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0、2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