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0,(13):1183-1183
<正>本刊讯中国卫生部会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与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简称"中盖艾滋病项目")监督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3月5  相似文献   

2.
郭承东 《国外药讯》2004,(12):21-21
研究艾滋病治疗药物或引起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者现在有了新的资源——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刚刚公布的有关艾滋病相关蛋白结构的网上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张亦农 《上海医药》2004,25(9):412-412
尼日利亚将从美国缓解艾滋病紧急计划中获得 5 80 0万美元。这是布什政府 2 0 0 4年 2月宣布的一项用于某些非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的基金中的一部分。尼日利亚授受的这笔援助基金将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培训医务人员 ,建造相应的设施 ,提供预防艾滋病方面的咨询  相似文献   

4.
我县2004年确定为中南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示范基地以来,对近5千人次采取抗机会性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救治措施,使全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得到很大提高,艾滋病病死率呈平稳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其中包括乳腺癌。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1]。  相似文献   

5.
沈银忠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11,32(11):523-526
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临床医生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尽管我国艾滋病疫情还呈低流行态势,但艾滋病影响的人群和范围在扩大。科学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使得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涉及到多部门、多学科。临床医生需科学地认识和诊治艾滋病,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水平,尽快实现让广大艾滋病病人在普通医院就能接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人们需通过临床和科研的结合,不断解决艾滋病诊治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艾滋病病人的诊治方案,不断改善艾滋病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县2004年确定为中南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示范基地以来,对近5千人次采取抗机会性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等综合救治措施,使全县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得到很大提高,艾滋病病死率呈平稳状态,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其中包括乳腺癌.现代生物学观点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1].  相似文献   

7.
何宁宁  高惠君 《上海医药》2004,25(11):518-518
据美国全球艾滋病协调者Randall L Tobias 2月23日的报告,美国政府在未来5年里主动投入150亿美元用于预防、治疗和护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患者,其中90亿美元(以发行长期债券的方法来收回短期债券)用于全球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15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惠君 《上海医药》2003,24(1):25-27
自 198 1年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 ,人类就开始了与号称“超级癌症”的艾滋病长期对抗的过程。到目前为止 ,全球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已近 40 0 0万 ,我国的艾滋病患者也在迅速增加 ,据卫生部最新统计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 10 0万 ,其中有一部分人已进入发病期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让更多的艾滋病人接受治疗 ,到 2 0 10年 ,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 10 0 0万。为了有效抵抗艾滋病 ,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均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抗艾滋病新药 ,不断有新的药品和新的疗法问世。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抗艾滋病药物生产和…  相似文献   

9.
沈银忠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11,32(11):527-530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给该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抗病毒治疗是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随访与耐药检测等方面有很多新的认识。抗病毒治疗不仅能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而且可减少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际艾滋病协会于2007—12-01对2006—10—10发布的艾滋病治疗指南中的几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对该指南的其余部分的修订将于2008年完成并公布于众。下述内容只概括指南中进行了更新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声 《医药世界》2005,(11):36-37
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出现在美国,1985年我国出现首例艾滋病,此后的近二十年间不断有新病例报道,因此对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及预防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近几年国际来往频繁,使得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和预防具有一定的特点,而祖国传统医药的独特功效又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死亡率高,预后差。艾滋病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延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疗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自1981年全球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11年底,全球共有艾滋病感染者3400万人,仅2011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为250万,死亡170万。艾滋病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44.5万例,2011年报告的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为39183例。已有的研究提示,HIV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静脉注射吸毒者(injectionDrugUser,IDU)的增加和共用注射器吸毒又是近年来我国吸毒人群HIV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 ,1982年全世界只有 15个国家发现有艾滋病 ,患病人数 15 0多人。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共有 6 0 0 0多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其中 2 0 0 0多万人已死亡。艾滋病几乎蔓延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 2 0 0 1年全世界新增 5 0 0万名艾滋病患者中 ,15~ 2 4岁的年轻人占一半 ,其中还包括 80万名儿童。目前 ,非洲有 2 85 0万名艾滋病患者 ,亚太地区 6 6 0万 ,仅 2 0 0 1年新增就有 10 0万人。我国艾滋病感染者近百万。最近 ,有关治疗艾滋病有不少报道。德国病毒学家巴拉克·尔纳在艾滋病研究方面提出一个新的设想 :采用蜂毒破坏人体内艾滋病毒…  相似文献   

14.
重视艾滋病的病原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希恩 《医药导报》2003,22(12):831-832
为了开展艾滋病的治疗工作,医务人员首先要以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武装自己,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患者进行病原治疗尤为重要.现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药物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药(又分为核苷类及非核苷类2种)及蛋白酶抑制药.新近开发的“进入阻断药”enfuvirtide(T20)已在国外上市.抗HIV的联合治疗(HAART疗法)可使艾滋病患者血浆中HIV降至可检测水平以下,并可长期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从 1981年 6月在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以来 ,2 0世纪 80年代 ,艾滋病病例数和死亡人数迅速增加 ;90年代后期 ,新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出现下降。艾滋病对同性恋者和少数民族的流行冲击最大 ,妇女和由异性性行为传播的病例数增加。由于死亡率降低 ,艾滋病存活者数增加。在所有受影响的群体中控制流行需要持久的预防方案 ,特别是针对同性恋者、妇女和吸毒者的方案。疾病控制中心分析了从 1981~ 2 0 0 0年报道的来自 5 0个州、哥伦比亚地区的艾滋病病例 ,对应于从艾滋病病例的确定到有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方法的引入共 4个时期 ,计算了性别、…  相似文献   

16.
一篇揭示艾滋病发病新机理的科学论文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张化 《医药世界》2001,(4):12-12
美国和韩国的医疗小组已经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发现新的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需要新的药物和疫苗。 韩国的医疗小组早在1997年就发现一名曾经在釜山当过妓女的女性死于艾滋病,她的血液中发现新的艾滋病亚型病毒;美国的医疗小组在检测1998年在塞浦路斯去世的一名艾滋病患者血液时,也发现了新病毒。两位患者的病毒有相同的基因构造,这些艾滋病病毒基因构造与一般艾滋病病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耗散结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较为严重,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美国艾滋病防治经验表明: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可以将HIV感染率降低70%。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作为及早发现H  相似文献   

19.
对所有听说过艾滋病的人而言,艾滋病是恐怖而可怕的。事实也的确如此,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以来,迄今为止,艾滋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患病后存活期仅为12-18个月,死亡率100%,难怪人们“恐艾如虎”、“谈艾色变”。那么,艾滋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怎样识别它?  相似文献   

20.
抗病毒治疗的实施和广泛应用已使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以治疗的慢性疾病。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人们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与方案、抗病毒治疗的随访、特殊人群和合并其他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目前认为,所有艾滋病患者均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而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上市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有关研究尤其是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将不断更新和优化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而不断提高临床抗艾滋病治疗疗效,并使艾滋病最终被治愈也成为可能。为更多的艾滋病患者提供更高效的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改善艾滋病患者预后的最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