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孝丰  张瑞光 《中药材》1994,17(12):25-27
使用扫描电镜加X射线能谱技术对川产及赣产川牛膝、川白芷横切面的各结构区域进行无机成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比较研究,发现川产川白芷横切面各结构区域的硫含量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赣产川白芷,其原因可能系川产川白芷产地在入库前采用硫磺熏蒸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背牛尾菜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技术,对白背牛尾菜的根、茎、叶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观察拍摄。结果:在根横切面构造、茎横切面构造、叶主脉横切面构造、叶表面组织及粉末组织等方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白背牛尾菜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疆地产三种肉苁蓉的组织结构与粉末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粉末制片法及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三种肉苁蓉茎的组织结构与粉末特征进行观察、拍照与分析.结果 三种肉苁蓉的横切面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三种肉苁蓉横切面维管束的不同排列方式,可为该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别著名传统中药材菊花Flos chrysanthemi各品种。方法:以杭白菊为重点,对其各部组成的横切面进行研究,并就舌状花花瓣、总苞片的横切面与其它4(或3)种菊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基本弄清了杭白菊各部组成的横切面形态,并发现各品种菊花在横切面组织上有较大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杭白菊及其它几种菊花的鉴别提供较系统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Yang ZZ  Ma YY  Mi XQ  Yang Y  Jin LX  Zong L 《中药材》2011,34(4):503-506
目的: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川白芷叶生长盛期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并探讨川白芷叶生长盛期各器官生物量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方法:以川白芷叶生长盛期为实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条件处理,测算根、叶、叶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根生物量比、叶生物量比、叶柄生物量比、根冠比等指标。结果: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不利于各器官生物量的积累;轻度、中度干旱胁迫有利于川白芷叶生长盛期生物量向根部转移,重度干旱胁迫不利于川白芷叶生长盛期生物量向根部转移。结论:川白芷在叶生长盛期进行适当干旱处理,有利于提高根生物量的分配比值,有利于提高川白芷的药材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香豆素类成分在川白芷药用部位根中的分布及相对含量与根直径的关系;同时,为中药组织化学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川白芷新鲜根为研究对象,运用冰冻切片以及高内涵细胞分析技术。结果川白芷根冰冻切片在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下,分泌道清晰,香豆素的自发荧光激发效果好,能科学记录各切片的荧光平均强度,反映出川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对含量;随着白芷根横切片的直径增大,其分泌道中香豆素自发荧光强度并未呈现线性式增强。结论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能用于白芷根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定位及相对定量研究。川白芷新鲜根中香豆素的相对含量与直径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娟园  吴卫  廖凯  张旭  侯凯 《中草药》2010,41(6):984-988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川白芷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川白芷道地产区四川省遂宁市15个不同采集地的川白芷药材产量性状、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量,以及相应生长地土壤基本养分和其他11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集地川白芷的根质量、根长和周径以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间均存在差异,其相应不同生长地土壤间基本养分和其他11种无机元素量也存在差异。川白芷根长与土壤有效磷的量、周径与土壤有机质的量、根质量与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的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则与川白芷异欧前胡素的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川白芷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量与土壤中其他11种无机元素的量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川白芷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条件.方法:以川白芷花药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低温(4℃)预处理时间、光暗培养条件以及不同激素配比对川白芷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不经过低温预处理的花药诱导率最高,低温预处理2d的花药诱导率次之;暗培养为最佳培养条件;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2,4-D+1.0mg·L-16-BA,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38.89%;MS +0.5 mg·L-1NAA+1.5 mg·L-1KT+10mg· L-1AgNO3适于不定芽的诱导,不定芽转入附加0.5 mg·L-1IBA的1/2 MS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后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结论:初步建立了川白芷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的研究,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川白芷切制方法。方法针对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含水量鲜切方法、干燥方法、软化方式等关键操作单元,采用8种不同切制方法对川白芷进行切制。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测定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为考察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川白芷饮片的质量和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明显不同,以传统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更白[川白芷5~8,其颜色明度(L)值范围为61~67,普遍高于川白芷1~4,其L值范围为34~40];不同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较适宜的切制方法为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传统切制过程中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为较适宜的切制方法;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略呈正相关。结论切制方法对川白芷饮片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地趁鲜切制以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为宜;传统切制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最佳。饮片切面颜色结合药效成分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评价川白芷切制方法优选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川白芷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川白芷药材质量研究提供新的评价方法和依据.方法:对样品进行HPLC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川白芷规范化种植中不同试验项目样品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比较.结果:熏硫和未熏硫样品的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建立了熏硫和未熏硫川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川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特征,可作为川白芷质量评价的方法,并可用于区分川白芷是否熏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姜三七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对姜三七的块根、根茎横切面及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描绘组织详图及粉末图.结果:姜三七块根及根茎横切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块根及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可作为其生药学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素花党参和川党参种子的外观和显微鉴别,为药用党参的分类和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法对川党参和素花党参种子的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川党参种子具排列较整齐的条型网状纹饰,横切面上的种皮细胞呈细柱状,种胚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而素花党参种子具类似指纹状细长纹理,横切面上的种皮细胞呈长条形或梭形,种胚细胞内含小晶体。结论素花党参和川党参可通过其种子的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丹参栽培品、野生品及其不同产地丹参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在药材性状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根有数条,长圆柱形,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常呈鳞片状剥落。丹参栽培品根多分枝,表面砖红色或红棕色,外皮紧贴不易剥落。显微组织方面差异为:丹参野生品木质部导管有直径较大和较小的相间排列形成的导管束;有的产地样品皮层有石细胞。丹参栽培品无石细胞;导管径向或切向排列,未见导管束。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不同,其根较粗壮肥实,直径可达1.2 cm;质坚实,断面黄褐色,略呈角质样;根横切面木质部导管稀疏,径向排列,维管束19~24束,木纤维少。结论:丹参野生品与栽培品、道地药材川丹参与其他产地丹参在材性状与显微组织存在差异,可以通过药材外观形态、根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方式等特征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民间药材川八角莲Dysosma veitchii (Hemsl.et wils.)Fu ex Ying的开发利用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川八角莲进行生药学研究:其中粉末鉴定和根茎组织结构详图为首次报导。结果:川八角莲根茎横切面主要显微鉴别特征:维管束16-25个:导管类多角形,排列不规则:束中形成层明显.束间形成层不明显。粉末特征:草酸钙簇晶于薄壁细胞中成纵行排列或散列:石细胞类圆形或方形,壁不甚厚.孔沟不明显。理化实验表明:川八角莲根茎含内酯类、甾体化合物和糖类等成分。结论:川八角莲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间药材.该研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赵奎君  梁晓乐  韦家福  廖月葵 《中药材》2008,31(10):1496-1498
目的:对香姜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研究。方法:对香姜的根茎、叶横切面及根茎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描绘组织详图及根茎粉末图。结果:香姜根茎及叶的横切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根茎及叶横切面组织特征可作为该药生药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川白芷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川白芷药材质量研究提供新的评价方法和依据。方法: 对样品进行HPLC测定,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川白芷规范化种植中不同试验项目样品进行了指纹图谱的比较。结果:熏硫和未熏硫样品的指纹图谱存在较大差异,分别建立了熏硫和未熏硫川白芷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较全面地反映了川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特征,可作为川白芷质量评价的方法,并可用于区分川白芷是否熏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狗肝菜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技术,分别做了狗肝菜的茎、叶横切面及粉末鉴别.结果:在茎横切面构造、叶主脉横切面构造、叶表面组织及全草茎、叶解离组织及粉末组织等方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本实验为确定狗肝菜品种提供了鉴别依据,为扩大新药源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5,(4)
目的:对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石蜡切片、表皮制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对药材的茎、叶、根茎横切面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茎横切面可见中柱周韧型,木质部呈三角状凸起,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叶主脉维管束周韧型,周围被厚壁纤维围绕。根茎横切面与茎相似。粉末中可见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非腺毛、孢子、纤维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曲轴海金沙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葡萄科植物六方藤进行显微鉴别。方法:采用叶横切面、茎横切面及茎粉末片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六方藤叶茎组织结构均含草酸钙针晶束和簇晶,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4~6个,下表皮细胞有气孔,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不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为六方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川牛膝及其混用品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生药学的常规方法,对川牛膝及其混用品的性状、横切面、粉末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川牛膝、麻牛膝、杂交牛膝在形状、根长、根中部直径、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上有差异。川牛膝、麻牛膝、杂交牛膝的横切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三者在维管束环数及每环三生维管束的个数、中央次生构造维管束的大小及个数、薄壁细胞形状、草酸钙砂晶及方晶的含量有所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川牛膝、麻牛膝、杂交牛膝的粉末可见细微差别。结论:实验结果可为川牛膝及其混用品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