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丙泊酚配伍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毕的苏醒情况,与传统使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 40例眼外伤急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I组)和氯胺酮羟丁酸钠组(II组),I组先静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3mg·kg-1、阿曲库铵0.5mg·kg-1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8mg·kg-1·h-1维持,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II组肌注氯胺酮6mg·kg-1,待患儿入睡后抱入室,静注氯胺酮1~1.5mg·kg-1、羟丁酸钠80mg·kg-1、阿曲库铵0.5mg·kg-1作诱导插管,用微量泵0.8~1.2mg·kg-1·h-1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酌情追加羟丁酸钠60mg·kg-1,相隔35~45分钟追加阿曲库铵0.25~0.5mg·kg-1。结果 I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但诱导后SBP、DBP、MAP、HR稍降低。而II组用药后HR增快,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丙泊酚伍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诱导起效快,麻醉平稳,恢复迅速,与氯胺酮羟丁酸钠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在用药期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术毕的苏醒情况,与传统使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麻醉效果比较,是否更具有优越性.方法 40例眼外伤急诊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组(Ⅰ组)和氯胺酮羟丁酸钠组(Ⅱ组),Ⅰ组先静注芬太尼2ug.kg-1、丙泊酚2~3mg·kg-1、阿曲库铵0.5mg·kg-1诱导插管,然后微泵持续注射丙泊酚6~8mg.kg-1·h-1维持,30~4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25~0.5mg·kg-1.Ⅱ组肌注氯胺酮6mg·kg-1,待患儿入睡后抱入室,静注氯胺酮1~1.5mg·kg-1、羟丁酸钠80mg·kg-1、阿曲库铵0.5mg·kg-1作诱导插管,用微量泵0.8~1.2mg.kg-1·h-1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酌情追加羟丁酸钠60mg·kg-1,相隔35~45分钟追加阿曲库铵0.25-0.5mg.kg-1.结果Ⅰ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但诱导后SBP、DBP、MAP、HR稍降低.而Ⅱ组用药后HR增快,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苏醒时间及拨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丙泊酚伍芬太尼用于小儿眼科急诊手术,诱导起效快,麻醉平稳,恢复迅速,与氯胺酮羟丁酸钠相比,麻醉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控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R组给药:氯胺酮2 mg·kg-1、丙泊酚1 mg·kg-1、雷米芬太尼1 μg·kg-1和岁库溴铵0.5 μg·kg-1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1·h-1和雷米芬太尼0.25~0.5 μg·kg-1·min-1;F组给药:氯胺酮2 mg·kg-1、丙泊酚1 mg·kg-1、芬太尼3 μg·kg-1和罗库溴铵0.5 mg·kg-1静脉推注诱导插管维持以输液泵泵入丙泊酚4~10 mg·kg-1·h-1,间断静脉推入芬太尼1 μg·k-1·h-1.分别记录患儿麻醉前、插管前1 min、插管后1 min的SBP、DBP、HR;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R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相似,插管前1 min R组HR慢于F组(P<0.05);插管后1 min R组SBP低于F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对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可控性,其麻醉镇痛效果好,诱导和苏醒迅速,术中平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与芬太尼联用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人工流产手术病人 15 0例 ,符合美国麻醉学家学会Ⅰ~Ⅱ级 ,分为 3组。A组单次静脉注射 (静注 )丙泊酚 2mg·kg- 1。B组单次静注丙泊酚 1.5mg·kg- 1及芬太尼 1μg·kg- 1。C组单次静注丙泊酚 1.5mg·kg- 1及芬太尼 2 μg·kg- 1。观察 3组病人麻醉起效及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B组为 (1.2±s 0 .4 )min ,C组为(1.3± 0 .4 )min ,明显快于A组 (1.8± 0 .7)min ,P <0 .0 1;意识恢复时间B组短于A组。丙泊酚用量B ,C组均少于A组。用药后SPO2 ,RR均下降 ,C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 ,B两组。结论 :丙泊酚 1.5mg·kg- 1联合应用芬太尼 1μg·kg- 1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单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比较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异氟醚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肺通气(OLV)时对肺内分流(Qs/Ot)的影响。方法 60例行VATS,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Ⅰ组,n=30)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n=30)。全部病例以静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3 mg/kg、阿曲库铵0.25~0.5 mg/kg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然后Ⅰ组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8~10 mg·kg-1·h-1,30~45 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 25~0 5 mg/kg维持,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Ⅱ组吸入0 8%~2 0%异氟醚和50%氧化亚氮氧气维持麻醉。OLV 30 min、OLV 60 min 测定血气。结果 OLV期间PaO2Ⅰ组高于Ⅱ组,PaCO2Ⅱ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 在OLV期间异丙酚静脉麻醉比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机体HPV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150例,两组均开放上肢手背静脉,一般情况差异明显(P>0.05)。K组1%氯胺酮(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ml)0.3mg·kg-1,接着丙泊酚1.5mg·kg-1,iv。,F组先用芬太尼1μg·kg-1,iv,接着用丙泊酚2.5mg·kg-1,iv,两组患者均在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手术时间过长者追加丙泊酚1mg·kg-1,iv,但不列入统计范围。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首次给药量,SBP、DBP、HR、RR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K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F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应用于体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实行体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A组诱导用异丙酚1.5~2 mg·kg-1静注,维持量100~110μg·kg-1·min-1.B组诱导用地西泮0.2~0.3 mg·kg-1静注,维持量2.5~3μg·kg-1·min-1.两组在诱导后均静注负荷量的氯胺酮2 mg·kg-1,维持量35~40μg·kg-1·min-1.结果A组在用药后5 min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心率(HR)、呼吸(RR)及切皮时HR减慢,但均在正常范围,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较B组差异有显著性.且A组躁动、苏醒时噩梦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停药后患着清醒时间也短.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比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静脉全麻更适合于体表手术.  相似文献   

8.
吴林飞 《海峡药学》2012,(12):131-132
目的探讨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法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方法 12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随即分成4组。A丙泊酚组,B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复合喷他佐辛,D丙酚复合氯胺酮组,4组均静注丙泊酚诱导量2mg·kg-1/人,然后根据孕妇术中情况分别追加,B组诱导前静注芬太尼0.002mg·kg-1,C组诱导前静注喷他佐辛0.6mg·kg-1,D组诱导前静注氯胺酮0.5mg·kg-1,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4组入睡时间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D组丙泊酚用药量明显低于ABC组,D组循环呼吸抑制率、术中肢体活动发生率明显低于A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梅  周清河  肖旺频 《医药导报》2007,26(9):1002-1003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F组、R1组和R2组,每组20例。F组静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0.05 mg·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1 mg·kg-1,待入睡后注入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R1组用瑞芬太尼1 μg·kg-1代替芬太尼;R2组用瑞芬太尼1.5 μg·kg-1代替芬太尼。观察诱导时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使用阿托品和麻黄碱情况。结果R2组最低血压(MAP1 )、最高血压(MAP2)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R2组 最低心率(HR1)、最高心率(HR2)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以用于老年患者的全麻诱导,但在诱导时要密切注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种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优缺点,为前列腺电切术寻求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4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瑞芬太尼-七氟醚(S)组与喉罩-瑞芬太尼-丙泊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3~0.06 mg.kg-1,芬太尼3μg.kg-1,阿曲库胺0.5 mg.kg-1,S组吸入七氟醚0.5%~3%,P组静注丙泊酚0.5~1 mg.kg-1,待下颌松弛置入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吸入七氟醚0.5%~3%维持麻醉,P组则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3~8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间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诱导前,且较S组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水平低(P〈0.05)。结论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为迅速,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徐银梅  郑雪珍  徐树莲 《海峡药学》2009,21(11):119-120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用于直肠癌手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所有患者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芬太尼0.4mg·kg^-1,阿曲库铵1mg·kg^-1,丙泊酚1.5mg·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以丙泊酚6~8mg/(kg.h),间断静注芬太尼、阿曲库铵。结果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通过VAS和总体评分结果,3组都具有镇痛效果。结论3组都具有镇痛效果,但复合用药镇痛效果更好,而单用氯诺昔康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苏醒质量。方法选择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瑞芬太尼组(R组,n=40)和芬太尼组(F组,n=40)。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0mg/kg,琥珀胆碱1.5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给予维库溴铵0.1mg/kg,术中R组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F组芬太尼2μg/kg静注,两组均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4 ̄12mg·kg-·h-调整麻醉深度,间断追加维库溴铵。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及麻醉后恢复情况,停止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至拔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插管前、插管后、切皮后,SBP、DBP和HR无显著差异,切片后5minHRR组低于F组(P<0.05)。苏醒时间R组短于F组(P<0.05),苏醒质量高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迅速、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更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曲库铵控制呼吸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取我科2001年至2012年,1-8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共60例分两组,I组30例使用阿曲库铵加丙泊酚麻醉,II组30例使用氯胺酮+γ-羟丁酸钠麻醉,分别统计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麻醉的满意度;结果I组:麻醉时间短、麻醉满意度高、且苏醒时间快;结论小剂量阿曲库铵复合丙泊酚控制呼吸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包明胜  鲁清 《安徽医药》2007,11(12):1075-1076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年龄在60~75岁、ASAⅠ~II级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随机分为E、P两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4μg.kg-1、阿曲库铵0.6 mg.kg-1、依托咪酯0.3 mg.kg-1;P组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4μg.kg-1、阿曲库铵0.6 mg.kg-1、异丙酚0.5 mg.kg-1。结果E组诱导后2 min血压及脉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P组诱导后2 min血压及脉率较麻醉前下降明显(P<0.05)。插管后2 min与诱导后2 min相比,二组SBP上升明显(P<0.01~0.05),E组DBP和HR明显上升(P<0.05)。结论依托咪酯有益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尤其利于老年患者,但在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方面明显弱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小儿术后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及躁动发生率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 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需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患儿60例入选本研究,根据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均20例.60例患者均肌注戊乙奎醚0.01mg·kg-1、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0.5μg·kg-1,罗库溴铵1mg·kg-1,行气管插管后泵注(4 ~6) mg/(kg·h)丙泊酚、瑞芬太尼0.1μg/(kg·min)及间断静注罗库溴铵维持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即刻停止丙泊酚泵入,低剂量组静注50μg· kg-1地佐辛,中剂量组静注100μg·kg-1地佐辛,高剂量组静注120μg· kg-1地佐辛,比较三组患者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躁动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低于低剂量组,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P<0.05).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躁动情况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呼吸抑制剂嗜睡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而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躁动发生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手术结束时静注100μg· kg-1地佐辛有助于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晏启兴  花泽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56-2657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妇科手术全麻苏醒期留置导尿管不适反应.方法:择期手术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舒芬太尼(S组)、芬太尼组(F组).S、F两组分别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4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维库溴胺0.1 mg/kg,丙泊酚2 mg/kg,实施麻醉诱导.术中雷米芬太尼0.25 μg· kg-1·min-1,丙泊酚5mg·kg-1·min-1,阿曲库胺2μg·kg-1·nin-1泵入维持麻醉.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手术结束前30 min停用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丙泊酚,S组追加舒芬太尼4.0 μg,F组追加芬太尼40 μg.苏醒期观察患者MAP、HR、SpO2,对导尿管留置不适的影响程度.结果:S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中度以上导尿管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减轻妇科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7.
施丽  程英莉 《中国药房》2010,(18):1691-1692
目的:比较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78例要求无痛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238例,静脉推注丙泊酚2.0~2.5mg·kg-1、芬太尼0.05mg;B组140例,静脉推注氯胺酮0.3~0.5mg·kg-1和地西泮5mg;观察2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A、B组术中无痛率分别为93.7%、90.7%(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0.08±5.67)min、(15.50±3.47)min(P<0.05)。推注丙泊酚速度为50~60mg·min-1时,有4.72%发生呼吸暂停;推注速度为30~40mg·min-1时,则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2组出血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均有明显镇痛和宫颈松弛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Cisa)应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麻醉时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40例阻塞性黄疸伴肝功能不全手术患者均分为Ⅰ组(Cisa,2×ED95)和Ⅱ组(Cisa,3×ED95);对照组为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均分为Ⅲ组(Cisa,2×ED95)和Ⅳ组(Cisa,3×ED95)。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刺激前臂尺神经,记录各组肌肉松弛效应参数和注射Cisa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插管条件。术中TOF第一个颤搐反应的高度(T1)10%恢复时,补充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记录术中5次追加顺式阿曲库铵临床有效作用时间(S1、S2、S3、S4、S5)。麻醉维持采用间断静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6~8 ml.kg-1.h-1及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泵注。术毕观察并记录各组肌松恢复情况。结果Ⅰ、Ⅲ组的肌松参数与Ⅱ、Ⅳ组相仿。与Ⅰ、Ⅲ组比较,Ⅱ、Ⅳ组插管条件为优的比率较高,起效时间较短,诱导剂量临床有效作用时间较长(P<0.05)。结论 Cisa可以安全用于阻塞性黄疸患者的麻醉。麻醉诱导用3×ED95剂量Cisa的肌松效果比2×ED95更好。  相似文献   

19.
许斌兵  柏林  叶茂 《中国药房》2011,(34):3220-3222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七氟醚静吸复合2种麻醉维持方法下小儿苯磺顺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方法: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颜面、颈部手术的9个月~13岁小儿60例,按麻醉维持方法,分为全凭静脉组(T组)和七氟醚静吸复合组(S组)。麻醉诱导后,单次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15mg·kg-1,麻醉维持:全部患儿均给予瑞芬太尼15μg·kg-1·h-1、丙泊酚8mg·kg-1·h-1微量泵注入;S组插管后吸入1MAC(最小肺泡内浓度)的七氟醚。以TOF-Watch SX监测仪对尺神经进行连续4个成串刺激(TOF),观察拇内收肌的加速度变化。记录2组起效时间、最大效应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TOFR(T4/T1)恢复到90%的时间(TOFR0.9)。结果:2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最大效应持续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和TOFR0.9均显著长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可增强小儿苯磺顺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延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将60例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麻醉)和对照组(吸入麻醉),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泵持续注入异丙酚5mg.kg-1.h-1、利多卡因2.5 mg.kg-1.h-1、芬太尼1.8~3.0μg.kg-1.h-1和阿曲库铵0.5 mg.kg-1.h-1;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和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连续监测脑电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麻醉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并发症。结果诱导后两组患者的双频谱指数(B IS)、95%边缘频率(SEF)均明显降低;观察组B I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血压、心率在诱导插管后明显升高,观察组变化较小;对照组拔管后烦躁者明显多于观察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优于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