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 ,男性 ,2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经治疗后复查心电图 (见图1)。窦性心律顺序出现 ,PR间期固定为 0 .14秒 ,每个窦性心搏之后有一个提前出现的 P′波 ,此 P′波的 P′R间期大致有四种。第三个异位 P波的 P′R间期为 0 .14秒 ,倒数第二个房性早搏的 P′R间期为 0 .16秒 ,第五个房性早搏的 P′R间期为 0 .30秒 ,其余房性早搏的 P′R间期均 0 .2 6秒 ,房性早搏的QRS波大多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R3前的 P波倒置 ,P- R间期 0 .14秒 ,是由前面房性早搏折返引起 ,其后的 R4为提早出现的房性早搏 ,此房性早搏的QRS在 、a VL 导…  相似文献   

2.
《心电学杂志》2009,28(3):194-194
上、下两行MV1系相隔近2min记录。上行显示窦性基本P—P间期0.92s,长P—P间期1.82s为基本P—P间期的2倍,存在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R′型,时间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P2′、P5′),其偶联间期相等,下传QRS形态与窦性QRS形态略异,为折返型房性期前收缩伴轻度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可见提前或延迟出现与窦性QRS形态一致或略异的QRS—T波群,如R3、R4、R7、R9,这些搏动的形成有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心电学杂志》2007,26(2):78-78
本例上行I、aVR、V1、V4导联与下行长Ⅱ导联系同步记录,示P-P间期0.94~1.03s,P-R间期0.18s,长Ⅱ导联可见3次提早出现P′-QRS-T波群(P′5、P′7、P′10),其中P′5波落在T波顶峰上,下传的P′-R间期与窦性P-R间期相似,QRS波群呈rS型,时间0.12s,P′7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异,旦P′-R间期略显缩短,考虑P′7波与R7无关,因R7形态与第1~4个窦性搏动的QRS波群一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为V_1导联,见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1次/分,Pv_1呈双向,P-R间期0.18秒,并可见异位P′波规律出现,联律间期不等,P′-P′间期为1.12—3.52秒,长P′-P′间期约为短P′-P′间期的3倍,可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并行灶频率稍有不齐。P′_3后无代偿,表现为间位性,但包含房性P′波的2个窦性P波间期(0.88抄)小于1个正常窦性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5 6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左旋支狭窄直径减少 85 %。本例心电图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动过缓。其 P- R间期为 0 .12 s,R- R间期为 1.2 2 s。第 1个P′波为提前出现 ,形态与窦性 P波略不同 ,P- R间期为 0 .2 2s,其后的 QRS皮宽大畸形 ,呈左束支阻滞 (L BBB)图形。第二个 P′波亦为提前出现 ,埋在前一心动周期倒置的 T波中 ,其后的 QRS波亦为宽大畸形 ,但与前一宽大畸形的 QRS波略有不同。第 7个 R波呈宽大畸形 ,其前后均无相关的 P波 ,其后的 T波倒置 ,为典型的室性早搏。  分析 :提前出现的 P′波适…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0岁,1983年11月健康体检时发现心律不齐,心电图报告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系Ⅱ导联连续记录的心电图。一、P波有两种形态:1.圆钝型P波,振幅0.10mV,宽0.08秒,P-R0.13秒,P-P0.88秒,频率68次/分,判断为窦性P波;2.尖峰型P′波,以早搏形式出现,配对时间不固定,振幅0.15mV,宽0.06秒,P-R0.12—0.20秒,可确认是房性异位P波;有时重叠于前一次心动的T波上,部分P′波未下传。各异位P′波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为1.37±0.03秒。二、QRS波群大致可分三种形态:1.R型,振幅约0.9mV,时限0.08秒,大多在窦P后出现,个别出现在P′波之后,2.高R型,出现在房性异位P′波之后,振幅1.2—2.1mV,时限0.08秒;3.宽R型,振幅0.9mV,时限0.12秒,全部出现在与T波重叠的P′波之后。后两种皆属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2 7岁。心悸 7天入院。心电图 (图 1, a、b连续描记 ,c、d同次描记 )示 :窦性 P波直立 ,P- P间期基本规则 (0 .76 s)心房率约 79次 /m in,QRS波 ,ST- T正常。 P- R间期从0 .15 s起逐次延长直至 QRS波脱落 ,周而复始 ,为 °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图中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的 QRS波后紧跟一逆行 P′波 ,P- R >R- P′间期 ,R- P′<0 .2 8s,形成了 P- QRS-P′序列的心房回波 (如 c, b后半组 )。同时该图又反复多次出现文氏周期最后一次窦性 P波未下传心室 (被阻滞 ) ,但其后却出现一逆行 P′波并下传心室 ,形成了 P- P…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附图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P_1—P_(10)为窦性 P 波,频率100次/min,P-R 间期0.18s。P′_1—P′_9。为房性早搏,其中 P′_(1、2、3、5、9)呈阻滞性。P′_1期前间期(p-p′时间)0.40s,虽未能下传至心室,但顺向性隐匿性传导激动了房室交界区,使下一次窦性激动 P_2下传至房室交界区时遇此绝对不应期而不能下传,酷似Ⅱ°A-VB。P′_1在逆传时,在窦房交界区与窦性激动发生干扰,故未打乱窦性节律,此房早呈插入性。P′_2期前间期0.40s,也未能下传至心室,与P′_1不同的是逆传侵入窦房结内,并使窦房结提前激动,使窦性周期重建,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P′_(3、5)期前  相似文献   

9.
Ⅱa显示窦性P-P间期0.94~0.99s,频率60~64次/min,P-R间期0.18s;每隔2个窦性搏动提前出现1次P′-QRS-T波群,偶联间期0.56s,P′波落在T波终末部,顺传的P′-R间期0.24s、0.38s短长两种。Ⅱb显示窦性P-P间期1.01~1.12s,频率54~60次/min, P-R间期0.18s、0.40s短长两种;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脑溢血。附图Ⅱ导联示:R_(3、8)提早出现,形态互异,其前窦性T波因隐藏有正向P′波而变高尖,P′-R间期>0.12s,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窦性P波形态有双峰(P_(1、2、4-7))和高尖(P_(9-11))型  相似文献   

11.
交替性窦房结折返十分少见,笔者遇见一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女患,31岁。于1984年6月15日入院。临床拟诊: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低血容量性休克;2.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于6月19日心电图检查(见附图)。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描记。ⅡaP_(1、2、3)为窦性节律,P-P间距为0.75秒、0.79秒;P_(3-4)为1.28秒明显小于窦性节律的两倍,且P_3之后的T波振幅显著增高,必隐伏有P′波,考虑为房性早搏未下传ⅡaP_4之后出现连续二次P′波,P′_2与T波重叠,表现为T波顶部尖锐;P′_3形态大于窦性P波,估计与落在U波上有关。测量结果为:ⅡaP_4P′_2+P′_2P′_3为0.58秒,明显短于窦性周期,P′_3P_5  相似文献   

12.
图示窦性P波按序出现,呈高尖状达0.25mV,P-P间期0.44 s(心率135次/min),P-R间期、QRS波形均在正常范围。 图中尚可见到类似P′之波形(简称P′),规律地出现。其间距0.84~1.12 s(71-53次/min),P′位于P-QRS-T任何部位均可显示,重叠于P波,P-R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0岁.因反复心悸、气促10余年,加重4天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可见P波呈两种形态:一种为直立的窦性P波,P-P间期0.75s,心率80次/min,另一种为提前出现的倒置P′波,P-P′间期不等,P′-P′间期分别为2.24、2.14、2.16及6.61s,它们之间存在最大公约数(1.09± 0.03s),因此考虑为房性并行心律.两种形态的P波及P′波后均未继以QRS波群,P或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房由窦房结及心房起搏点所控制,心室由心室起搏点所控制,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1次/min.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并行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7岁。因心悸1周入院。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体检:BP110/70mmHg,心率6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无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A、B示):窦性心律。图1A R2为舒张晚期房性早搏,P′波与窦性P波相异,P′-R间期略延长,下传的QRS波与窦性相同。其后R3为源于左室的异位搏动。其形态在MV1呈Rsr′型,MV5呈RS型,为源于左室的异位搏动。该室性异位搏动联律间期不等,并形成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图略)。图1B中可见两个提前出现的P-QRS波,其P′波均融于前一心搏T波中,代偿不完全。P′1下传的QRS波形态与主导心…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77次/min,可见提前发生的P′-QRS-T波群,P′波形态与基本波形略异,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偶联间期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为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后连续3—4次QRS波群呈室上性型,其前无相关P′波,频率71次/min,较窦性心律稍慢,为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QRS′波群前可见无关的窦性P波,P-R′〈0.12s,且不固定,QRS′波群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性期前收缩致加速性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与窦性P波形成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一、女,51岁,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二、心电图示:Ⅱ导联第4、6、9,心博提前出现,P波逆行,P—R间期短于正常窦性(0.03s)V_1导联上行第3、4个心动提早出现,形态宽大畸形,呈QRS—P′—QRS的顺序出现,R—P间期为0.24s,R—R间期为0.36s。三、讨论:Ⅱ导联提前出现的室上性心动,逆行P波均位于QRS之前,虽然P′—R间期未小于0.12s,但较正常窦性的P—R间期缺0.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76岁。心悸半年 ,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P1~P5形态为窦性 ,下传的P R间期在 0 2 2~ 0 2 4s之间。P P间距 0 6 4~ 0 6 6s,心率 91~ 94次 /min。第 5个QRS后的ST段上见提早出现的P′波 ,后无QRS波跟随。长间期后出现 1个振幅较低的P′波  相似文献   

18.
例1.女性,57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继发感染,肺心病.图1为入院时描记的V_1导联.示窦性心律,QRS时限≥0.12秒,呈rSR′型,可见提前出现的 P′-QRS-T波群,QRS波也呈右束支阻滞型.窦性频率较恒定,早搏后第一个窦性心搏QRS波群形态均恢复正常.诊断为三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8岁。有高血压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因心律不齐就诊。体检:BP150/100,心界不大,心率68次/分,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片示左房不大。心电图(附图,上两行和下两行分别为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0.14秒,QRS正常。第1行可见提早出现的P′波,落在前一心动的T波上,其后无QRS,为房早未下传。第2行中间部分连续出现4个P′波,频率渐快约为300次/分,为短阵房扑,R_5为房速下传产生。第3、4行分别出现1个和连续2个P′波未下传。第4行出现连续2个P波未下传。第2行R_6为窦性下传,理由为:1.其前P波形态与大多数窦性P波相同;2.R_(6-7)为窦性周期,3.R_(4-6)为1.58秒,与第3行R_(4-5)1.50秒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9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0余年,加重3天就诊。自述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10余年。查体:BP 160/9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律不齐。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增宽,左房增大。心电图示:Ⅰ、Ⅲ、V1导联同步记录,每一长间歇后的第一个窦性P波下传心室,随后出现一连串形态相同提前出现的P′波。P-′P′间期相等,部分重叠于其前的T波或R波之中,频率210次/分,基本以2∶1的形式下传心室。如此反复5个P′波之后则出现一长间歇,然后一次窦性P波下传心室,周而复始。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