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CI联合替罗非班对AMI患者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及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于我院行PCI 术的160 例AMI 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一个月T波峰-末间期(Tp-Te)、Tp-Te离散度(Tp-Ted),围术期及术后一个月...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PCI疗效的差别。方法选择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n=30)与晚期治疗组(n=30),早期治疗组于急诊入院即刻静脉给予替罗非班;晚期治疗组于冠状动脉造影后静脉给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 grade,TMPG)、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发性心绞痛、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术前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早期治疗组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术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前和术后的TMPG 2-3级比例:早期治疗组均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3)术后血小板聚集率: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本院的144例STE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PCI及常规治疗),低剂量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高剂量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高剂量替罗非班),各48例;对比三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时应用高剂量国产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直接PCI并替罗非班治疗的64例,年龄65~75岁的老年ASTEMI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被分为高剂量组(34例,术中给予负荷剂量20μg/kg,继之0.225μg·kg-1·min-1静脉维持)和常规剂量组(30例),评价两组出血风险差异及治疗的安全性;随访24~40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再住院次数、生存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均无中、重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随访期高剂量组年再住院数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0.9277±0.8005)次/年比(1.6189±1.4208)次/年,P=0.019];术后18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59.12±4.977)%比(55.53±6.208)%,P=0.011].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时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安全、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TIMI)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均于发病12 h内行PCI术.治疗组PCI术中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 ml,冠脉内3 min注射完毕,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36 h.对照组PCI术中静脉负荷量0.4 μg·kg-1·min-130 min,维持量0.15 μg·kg-1·min-136 h.20 min后复查冠脉造影,评价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术后4周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后TIMI血流Ⅱ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比22.9%,P=0.033),TIMI血流Ⅲ级高于对照组(92.3%比75.0%,P=0.018),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8%比18.8%,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比12.5%,P=0.886).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无复流、慢复流的发生率及术后4周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a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例高危N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PCI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50例未给予替罗非班。观察PCI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PCI治疗后第7天及第90天测定左心室功能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组PCI治疗后等容舒张时间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I血流3级率、E/A、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增加高危NSTEMI急诊PCI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改善左心室功能及内皮功能,并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的疗效.方法 急诊入院的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30例)或晚期组(30例),早期组于急诊入院时或晚期组于导管室时推注负荷量10μg/kg的替罗非班,继之0.15μg·kg-1·min-1静脉滴注维持24~36 h.比较两组间PCI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心功能、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前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组(36.7%和13.3%,P=0.037);而术后早期组TIMI前向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与晚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37%和76.7%,P=0.519.术前和术后的早期组TMP 2~3级比例均高于晚期组(分别为33.3%和10.0%,P=0.028;83.3%和56.7%,P=0.024.术后两组LVEF均较术前提高[早期组(52±8)%和(42±6)%,P=0.005;晚期组(49±9)%和(43±8)%,P=0.02].术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早期组(44.7±14.5)%和(53.9±17.7)%,P=0.033;晚期组(46.0±18.4)%和(55.4±12.0)%,P=0.023],出血并发症及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诊入院时尽早应用替罗非班对AMI患者直接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够更明显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心肌灌注TMPG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同期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PCI治疗。观察组术前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静脉滴注0.15μg/(kg·min),持续24 h;对照组推注生理盐水20 mL。观察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电图、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冠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01);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44);不良反应及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的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入院并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年龄≥75岁患者共81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按电脑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1)。对照组按药物说明书标准剂量使用国产替罗非班,试验组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国产替罗非班剂量,维持48h。监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血小板减少症、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替罗非班静脉注射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92±0.020)μg·kg-1·min-1vs.(0.150±0.010)μg·kg-1·min-1,P0.05]。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8.2%±3.1%vs.7.3%±3.6%,P0.05),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3.9%(18/41)vs.15%(6/40),P0.01]。结论标准剂量的国产替罗非班在≥7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根据血小板聚集率调整剂量对老龄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DM合并ACS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PCI时常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及30d,18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及冠脉介入情况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24 h、30d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4 h:5.0%∶27.5%,P=0.023;30 d:2.5%∶22.5%,P=0.03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并发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297)。在30 d至180 d的随访中两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672)。结论: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支架植入术中使用,能进一步减少24 h、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没有显著增加,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对血清补体4a及心肌灌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58例,冠状动脉内注射10μg/kg替罗非班,随后以0.075μg·kg-1·min-1静滴24~48 h),对照组(56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检测两组患者在冠脉造影前30 min、PCI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的补体4a水平;比较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PCI术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评估TIMI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0 min C4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水平均低于术前30 min,且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C4a水平(P均<0.05)。替罗非班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及PCI结束前末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1%vs 39.3%,P<0.05)和(77.6%vs 48.2%,P<0.05)。结论 STEMI直接PCI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清补体4a水平,并有效的改善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硝普钠预处理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预防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NST-ACS患者276例,被分为联合治疗组(124例,PCI术前冠脉内给予硝普钠+替罗非班预处理)和常规治疗组(152例,常规PCI术前处理)。观察两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术后心肌梗死血流分级(TIMI),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以及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7.9%比2.4%)及术后24h血清cTnI峰值[(2.85±0.92)ng/ml比(1.98±0.91)ng/m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术前预处理可预防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发生,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3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分别于PCI术前静注低剂量替罗非班0.15μg/(kg&#183; min)和推荐剂量替罗非班0.18μg/(kg&#183; min),均持续24 h。观察术后冠脉造影血流情况、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 PAR)及不良反应,随访半年观察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冠脉血流、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给药后12 h对照组PAR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给予低剂量替罗非班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唐玉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376-2377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发作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AMI的临床预后,较好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然而老年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的广泛存在及高凝状态,严重影响了PCI的疗效,并可导致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采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与静脉注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治疗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试验组)51例和静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组(对照组)47例,疗程24~36 h。记录并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及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3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2/51)vs.6.4%(3/47),P>0.05]。试验组30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vs.48%±8%,P<0.05)。试验组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7%±10.14%vs.42.13%±11.76%,P<0.05)。试验组即刻TIMI血流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45/51)vs.85.1%(40/47),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改善冠状动脉内血流,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优于经静脉内注射途径,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的到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指南推荐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首选的治疗措施,但是部分患者即使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获得心肌溶栓试  相似文献   

17.
季选秀  钱伟  马晓静 《山东医药》2011,51(27):80-8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AMI(STE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STEMI行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术后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首次弹丸式注射,以后静滴,共36h。观察两组术后ST段回落情况、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2hCK-MB、cTNT、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冠状动脉相关血管前向血流,降低心肌酶水平及血小板聚集;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2年6月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468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351)和对照组(n=117)。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性指标(严重出血、轻微出血、血小板减少症)、术后30天和90天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安全性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30天(7.98%vs.16.24%,P=0.01)及90天(8.55%vs.19.66%,P=0.00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替罗非班组术后30天(Log Rank=7.977,P=0.005)及90天(Log Rank=12.371,P0.001)无MACE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替罗非班使用可以减少术后30天(HR=0.443,95%CI:0.247~0793,P=0.006)MACE发生和90天(HR=0.391,95%CI:0.227~0.674,P=0.001)MACE发生的风险。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经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短期临床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前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CCU住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共计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 STR)、住院期间1周内和术后90天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和术后24h及1周血小板计数、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TIMI血流Ⅲ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1%vs.92.3%,P0.05),而术后90分钟sum STR50%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80.0%,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1周内顽固性心绞痛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2.9%vs.13.8%,4.3%vs.15.4%,P均0.05)明显降低,术后90天MACE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4%vs.3.1%),而LVEF[(53.86±4.50)%vs.(52.03±4.10)%,P0.05]显著提高。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1周血小板计数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STEMI患者的心肌细胞灌注,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12~24 h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32例和观察组132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前TIMI血流3级、2级、1级、0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3级率高于对照组,TIMI血流2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梗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病12~24 h急性心梗患者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TIMI血流,降低MACE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