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蒋建芳  刘明霞  郭满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77-197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动脉疾病,保守治疗和传统主动脉置换手术都不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是用于治疗主动脉瘤的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1]。我院近年来开展腔内修复术治疗1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45~70岁。有高血压病史9例,Ⅱ型糖尿病病史1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1例2年前曾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主要症…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目前常用传统术式和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我院自2006年以来,采用新方法微创手术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6例,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和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单腿30 min),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不影响美观,手术费用低等多项优点[1].现将手术要点及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薇  于英 《当代护士》2016,(1):139-140
正胸腹主动脉瘤是危害中老年患者的血管重症,近年发病率有所上升,腔内隔绝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血管腔内技术修复腹主动脉瘤瘤腔,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新型微创手术[1]。其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腹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近日我科收治一位胸腹主动瘤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后并发脊髓缺血,经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瘤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纤维成分受损,血管壁失去弹性而变得脆弱,在血流压力的长期作用下,血管逐渐膨胀扩大形成主动脉瘤[1]。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由于其良好的预后和微小创伤一直是主动脉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如果有内漏发生则仍然存在危险。我院血管外科2012年9月在国内率先用 Onyx栓塞剂对2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腔内移植物近端内漏进行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胡琼 《全科护理》2011,(9):800-801
Bentall手术,即应用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瓣膜,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的手术,是马凡氏综合征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1]。病人行Bentall手术治疗,可防止瘤体破裂所致大出血,重建因内膜片或假腔造成的血管阻塞区域的血流[2]。但接受手术的病人术前心功能差,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  相似文献   

6.
陈玉秋  师兰香 《现代护理》2002,8(12):931-932
腹主动脉瘤腔内搭桥术是近年来血管外科取得的重大进展。其原理是通过远离动脉瘤的股动脉在透视下将预先设计的带膜支架放置在动脉瘤的恰当位置上实现腔内搭桥 ,从而在瘤腔内形成一个新的血流通道防止动脉瘤破裂。因此该技术也是血管外科与血管内介入技术相结合的结果[1,2 ,3 ] 。由于该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创伤 ,因此更适合老年体弱不能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鉴于该手术在手术原理、适应症、并发症与传统手术有很大不同 ,要求的护理要点自然与传统手术有很大差别。然而 ,目前对该技术围手术期尚缺乏护理规范。本文针对我院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7.
梁敬萍  方桂芹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04-150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最为凶险的疾病,发病24 h内死亡率40%,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死亡率都很高[1]。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近年来该领域的一项进展[2],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死亡率低等优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28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  相似文献   

8.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约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有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1].张培华等[2]调查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群.传统手术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这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无瘢痕,恢复快[3],已在国内许多医院广泛推广.我院于2010年3月引进了该项技术,至今已治疗64例,经过对病人术前术后的科学护理和系统指导,病人均痊愈出院,疗效确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因介入治疗引起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及因吸毒引起的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巨大,血管重建困难,常因移植物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目前,绝大多数假性动脉瘤都可以通过血管腔内技术治疗[2].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作为一项新技术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但临床护理经验不多.我院血管外科1997年8月~2010年10月在国内率先开展此项技术,成功治疗与护理各类假性动脉瘤3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主要威胁是突发性破裂或夹层累积重要分支血管而造成供血脏器缺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开胸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其创伤大、井发症多、恢复慢。而老年患者多有严重并存病,常不易耐受。1994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Dake[1]利用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获得成功,我院自199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该手术[2]。其优点是减少了创伤程度、避免了手术中主动脉的钳夹,减少了传统手术后常见的大量出血以及心、肺、肾等并发症,使那些有严重并存病的高危患者获得了救治的希望[3,4]。由于该技术开展时间较短,有必要总结有关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