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湿热夹瘀痹阻型痛风患者 64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 2例治以泄浊化瘀 ,采用朱良春氏经验方化裁治疗 ,对照组用别嘌呤醇治疗 ,疗程均为 1 0d。结果 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明泄浊化瘀法治疗湿热夹瘀痹阻型痛风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5个临床病例,介绍了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尩痹的临床病证、治疗特点及用药体会,并阐述了治疗中应注意的几项原则。行痹是关节窜痛,游走不定,治疗宜益气固表,养血祛风,拟黄芪桂枝汤加减;痛痹是关节疼痛难忍。入暮尤甚,治疗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用乌头汤化裁;着痹特点是膝下肿胀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治疗利湿为主,兼祛风寒,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热痹特点为关节红肿疼痛。热毒痹阻经络,治疗清热解毒、凉血通络,用白虎桂枝汤加减;阴虚内热、气血痹阻经络,治疗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用增液汤加清热化瘀药治疗;尩痹特点是足跛不能行,胫曲不能伸,身体赢弱,治疗温肾养肝,疏筋活络,蠲痹汤化裁。总之,对于痹证治疗上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掌握祛风不动血,温经不助火,利湿不伤阴,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骨痿骨痹与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之间的联系,从新安医家对骨痿骨痹的特色治疗即补肾健脾、固本培元及清热利湿、祛瘀泄浊两个主要方面,探讨其对现代中医治疗CKD-MBD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亿平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补脾益肾,利湿泄浊,化瘀通络"的治疗法则。治疗过程中重视湿浊瘀血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在化瘀泄浊基础上,结合补脾益肾之剂,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从根本上调节钙磷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 5型。气血两虚型采用益气养血 ,舒筋通络 ,以归脾汤补益气血为主治疗 ;气虚血瘀型采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法 ,以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为主治疗 ;肾虚肝旺型采用潜阳降逆、活血通络法 ,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治疗 ;痰湿阻滞型采用填补肝肾、豁痰通络法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治疗 ;痰瘀互阻型采用豁痰行瘀、舒筋通络法 ,以通窍活血汤为主治疗。结果 :治愈 1 5 8例 ,占 84.5 % ;好转 2 4例 ,占 1 2 .8% ;无效 5例 ,占 2 .7%。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应是气血并重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关于痛风性关节炎,脾运失调、内生湿热为其病因,肾蒸腾无力、湿浊排浊不畅为其病机,风、寒、湿、热外邪诱发起病。治疗应辨清湿热,发作时清热解毒、利湿泄浊、化瘀通络,缓解后健脾补肾。  相似文献   

7.
应用前列安栓治疗112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结果临床治愈28例,有效6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84.8%。本病因瘀血郁积下焦,局部经络阻隔,气血瘀滞而致,故宜祛瘀通络。前列安栓具有化瘀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37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7例给予秋水仙碱、布洛芬缓释胶囊、美洛昔康治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中医辨证,湿热痹阻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方用二妙散合五苓散加减;痰瘀互结治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饮合二陈汤加减;肝肾阴虚治以滋养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2.9%,治疗组90.0%,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肾系疾病.曹恩泽教授认为其中医病机为虚、湿、瘀三者相互交织,曹教授以补脾行水化瘀法用于临床.包括健脾益气补脾虚、健脾行水化湿浊、通络化瘀祛瘀结.三法相合,创制芪藤消浊颗粒,以此方加减化裁行补虚泻实之功,以应病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泄浊除痹汤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12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人中药水煎剂组、颗粒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水煎剂组41例,颗粒剂组40例,苯溴马隆组40例,3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水煎剂、颗粒剂和苯溴马隆片,疗程20d。结果:3组病例治疗后10d、20d血尿酸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t=2.756~2.991,P&;lt;O.05),3组治疗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和93%,75%和90%,与72%和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O.02,P&;gt;O.05)。中药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治疗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效果,颗粒剂和水煎剂的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中风重在治痰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病,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中风治痰瘀虽有所论,于中脏腑昏迷不省人事,痰声漉漉时,用豁痰开窍治之,后期半身不遂后遗症,用活血化瘀,则有较多地提及。基于对其中风诸证,痰瘀重视则少。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故笔者认为对中风诸证治疗,涤痰祛瘀是重要法则。1 中风多有痰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泄浊除痹汤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泄浊除痹汤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6、MMP-3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69.70%(2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6、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0%(5/34),对照组为12.12%(4/33),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泄浊除痹汤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清IL-1β、IL-6、MMP-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痰通络汤治疗痰瘀互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内服祛痰通络汤煎剂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舒血宁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测定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值。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祛痰通络汤对痰瘀互阻型眩晕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蠲瘀启闭汤”治疗急性中风病的疗效。方法:以“蠲瘀启闭汤”治疗急性中风66例(治疗组),与西药治疗50例(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63.6%,总有效率98.5%;对照组基本痊愈率40.0%,总有效率90.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舌色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风病的主要发病病机为血瘀阻络,而“蠲瘀启闭汤”实为活血化瘀、醒窍通络方,符合中风病“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治疗大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定痛方治疗痰瘀痹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痰瘀痹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氢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定痛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的血尿酸水平和24 h尿酸排泄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结论 定痛方能够有效降低痰瘀痹阻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24 h尿酸排泄量,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疗效显著,且用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赵瑞成教授运用钩芍通络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性眩晕的经验.高血压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其本质是高血压引发的头晕,西医学多以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而缓解眩晕.赵教授认为,在中医上高血压性眩晕以脉络瘀阻、阴虚阳亢、肝肾不足为基本病机,以肝为主要病位.强调敛阴、通络、补肾同时进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钩芍通络汤加减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在运用草木类药物资源的同时,对虫类药物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由于草木类药物对于病久入络、瘀滞不宣、久治不愈证,因病邪留伏较深,已属顽症痼疾,非一般植物通络药能够胜任.而虫类通络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则是中医治疗络病功能独特的一类药物.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倡虫药通络,其大黄蟅虫丸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食……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方中集中应用了虻虫、水蛭、蛴螬、蠊虫多种虫类药化瘀通络,祛瘀生新.鳖甲煎丸治疗疟疾日久不愈,"结为瘢瘕,名曰疟母",于益气清热、理气通腑,祛痰散结中配用蠊虫、蜂窝、鼠妇、蜣螂等虫类药搜剔络瘀,从而开虫类药治疗络病之先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1 中药治疗急性期宜逐瘀滞、通络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 :秦艽 10g、川芎 10g、桃仁 6g、红花 10g、甘草 6g、羌活10g、没药 10g、当归 12g、五灵脂 10g、地龙 6g、牛膝10g。慢性期宜祛风湿扶正通络。方用三痹汤 :独活12g、秦艽 12g、防风 10g、细辛 3g、川芎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