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CEUS)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对38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肝脏实质及病灶的充填过程、方式及增强程度,分析其血流灌注特点.结果 肝脏恶性病灶(肝癌):早期动脉相呈快速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门脉相快速消退,呈等或低增强,延迟相呈低增强或黑洞征.肝脏良性病灶(血管瘤、不均匀脂肪肝、肝硬化结节、FNH等):早期动脉相出现造影增强,延迟相呈等增强和高增强,或表现自动脉相至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脏实质同步均匀性增强,病灶无边界.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可反映不同肝脏占位性病变血流灌注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乳腺结节患者(BI-RADS分级为4类)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超声造影对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的超声造影信号与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学检查显示,93例BI-RADS4类结节患者中,恶性23例,占比24.73%,其中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病灶数共38个;良性70例,占比75.26%,其中乳腺增生22例、纤维腺瘤3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5例,病灶数共117个。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BI-RADS4类恶性结节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81.43%(57/70)、86.96%(20/23)、82.80%(77/93)。与良性结节比,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升高,达到峰值时间、增强开始时间均缩短,恶性结节增强后结节变大、放射状增强、穿入性血流灌注、病灶早于周围组织显影、达峰增强程度高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造影在脾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经外周静脉团注声诺维(SonoVue),使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56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74个病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灌注特征。结果恶性肿瘤病灶20个,良性病灶54个,除包括微波消融后病灶、梗塞灶、囊肿、挫裂伤病灶和脓肿等共计34个病灶呈现造影无增强外,其余40个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强。20个恶性肿瘤中6个(30.0%)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19个(95.0%)表现为延迟期低增强,其中80.0%(8/10个)的转移瘤病灶动脉期呈偏低增强,8个淋巴瘤病灶动脉早期呈现高增强和低增强者均为4个(50%);20个增强的良性病灶中16个表现为动脉期等或高增强(80%),13个(65.0%)表现为延迟期等或高增强,其中76.9%(10/13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周边结节样高增强。与病理诊断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6.8%、95.0%及96%,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分别为64.5%、89.5%及78.0%)。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肝肿瘤患者的术中超声、术前超声、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中超声可精确定位小病灶,提高诊断率;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指导肝切除手术;辅助穿刺活检,局部治疗等,均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2)本组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87%(40/46),术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46/46),明显高于术前超声(P〈0.01);术中超声对结节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小于2.0cm的结节检出率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3)本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36例,肝腺瘤2例,肝转移性腺癌4例。炎性假瘤2例,其他2例,其中定位后发现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密切3例,发现子瘤3例。结论术中超声方便快捷,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患者的45个病灶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了肝脏局灶性病变动脉相(开始注射造影剂后的40s内)、门脉相(40-120s)、延迟相(120s后)有无增强及增强类型。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分别出现了高于、低于、等于三种表现,非均质性脂肪肝表现为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及减退,肝炎性假瘤表现为动脉相呈环状增强及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反映了肝脏局灶性病灶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可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田安娜 《现代保健》2013,(24):73-74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于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的价值。方法:88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130个病灶),其中良性35例,恶性53例。采用GE-LOGIQ9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采用声诺维进行超声造影的成像,及时记录肝实质和病灶的充填过程、充盈的方式和增强强度。结果:肝良性病灶:51.7%的病例早期动脉相出现了造影增强图像,96.7%的病例延迟相呈现等增强和高增强,2例血管瘤呈现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够反映不同肝脏病变血流灌注的特征,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淑艳 《药物与人》2014,(1S):73-73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35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进入病灶至消退的全过程。并用QLAB软件进行时间一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造影表现以等增强、低增强为主,少数为高增强;腺瘤呈“快进慢退高增强”的造影表现;甲状腺癌以等增强及低增强为主,增强回声不均匀,消退早于周边甲状腺组织。结论: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微血管灌注信息,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乳腺肿块切除的住院病人,收集时间为2008年2月—2014年8月,共计350例,平均年龄(36.2±23.3)岁,中位年龄44.5岁,乳腺病灶共350个,患者在接受乳腺肿块切除前均行二维B超及超声弹性检查,350个病个均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其中良性病个170个,恶性病个180个,分别定义为良性组,恶性组。对所有乳腺病灶进行弹性成像打分,并且与最终的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良性组170个结节,其中63个乳腺病,57个纤维腺瘤,17个乳腺炎,1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纤维脂肪瘤,5个硬化性腺病、5个血管脂肪瘤,4个黏液腺瘤。恶性组中:160个浸润性导管癌,6个浸润性小叶癌,5个叶状囊肉瘤,3个湿疹样癌,黏液腺癌2个,1个乳头样癌,1个原位癌,1个髓样癌,1个高度糖原透明癌。170例良性结节平均得分为(1.76±0.65)分,180例;恶性结节平均得分为(4.3±1.21)分,良性结节平均得分与恶性结节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诊断准确率为96.7%,良性组诊断准确率为96.2%,恶性组诊断准确率与良性组诊断准确率作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能准确的区分良恶性乳腺肿块,对临床诊断乳腺肿块性质提供了新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79例肝局灶性病变行CEUS,其中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小肝癌(≤3 cm)39例44枚病灶,分析44枚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造影增强模式.结果 44枚小肝癌病灶中.有42枚(95.5%)CEUS动脉期高增强,2枚(4.5%)等增强.39枚(88.6%)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消退为低增强.小肝癌CEUS的表现以动脉期呈高增强、门脉期呈等或低增强、实质期呈低增强为标准,确诊率为86.4%;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率为29.5%,前者高于后者(P<0.01).结论 CEUS能提高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招飞体检中不同类型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招飞标准,将肝脏超声检查中不典型病灶纳入研究分析,应用超声造影剂及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良性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特点,观察病灶回声变化过程。结果:不同类型的结节造影后有不同的变化特点,部分病灶经超声造影后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改变,并拥有其特异性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结节有一定局限性,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建议必要时应用于招飞体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或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不同剂量(1.2ml或2.4ml)的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仔细观察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并用随机配备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超声造影提示恶性病灶23例,良性病灶7例,所有病例均经CT、M RI或手术病理证实。与周边正常肾皮质对比,不同剂量的各病变在始增时间(开始强化时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评价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脏转移瘤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1例肝转移瘤病例(共51个病灶)分别行射频消融治疗及超声造影检查;射频消融术前造影观察病灶并制定治疗策略,术后分析病灶造影增强的变化以判断消融效果;病例随访时间为2~22月,术后30min及术后三个月内每月一次、术后3个月后每3个月一次CEUS及增强CT/MRI对照。结果术前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多发现病灶8个;治疗后30min46个(46/51,90.2%)病灶动脉期呈无增强区域,5个病灶(5/51,9.8%)动脉期见异常增强信号,即刻行射频消融治疗;随访中4个病灶(4/51,7.8%)见复发。结论超声造影能优化RFA治疗肝脏转移瘤的各个步骤,减少病灶复发,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常规超声表现,对其中6例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14例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均表现为低回声(10例后方回声增强和4例后方回声衰减),实性13例,囊实性1例,3例伴发腹水,14例内部血流信号均不丰富。6例造影病例主要表现为晚增强及不均匀低增强,2例造影病例行MR检查均误诊为畸胎瘤。结论卵泡膜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表现,超声造影能更准确反映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微循环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脓肿的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肝脓肿患者12个病灶;均经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12个病灶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9个病灶呈蜂窝状强化和厚壁环状强化;3个病灶虽呈周边一过性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为肝脓肿9个,3个病灶不能确定性质;超声造影后12例病灶中11个诊断正确,1个病灶误诊为恶性可能。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超声诊断肝脓肿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前后血流分级、血流平均密度(MFD)的变化,评价CEUS前后血流分级和定量指标MFD对判断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肿瘤的诊断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行乳腺肿物切除的175位患者共175个病灶术前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超声弹性成像5分法和超声造影相关指标,分别对肿物进行良恶性诊断。结果:175例乳腺病灶,良性123例,恶性52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1.2%,特异性为92.7%,准确率为86.3%。超声造影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8.8%,特异性为96.7%,准确率为91.4%。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二者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与常规超声比较,探讨超声造影对宫内组织物残留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45例疑诊宫内组织物残留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于多量组织物残留者,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少量或无组织物残留者,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宫内组织物残留诊断的准确率,并能显示残留组织物的供血血管位置以及残留物的多少,可为临床处理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超声造影(CEUS)定性灌注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就诊于医院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87个肿块)乳腺癌患者,参照病理结果分子分型,将其分为Luminal A型组(Luminal A组,27例)、Luminal B型组(Luminal B组,29例)、Erb-B2过表达型组(Erb-B2组,14例)和Basal-like型组(Basal-like组,1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并记录肿块CEUS声像图特征,比较CEUS灌注特征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间的差异。结果:Erb-B2组患者乳腺癌肿块大小高于其他三组,与Luminal A组和Luminal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t=-2.992;P<0.05)。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内部灌注缺损、造影后肿块边界及穿入血管或放射状增强3个CEUS灌注特征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07,x2=8.097,x2=8.531;P<0.05);Basal-like组乳腺癌多表现为增强后边界清晰,Luminal A组和Luminal B组乳腺癌多见穿入血管或放射状增强,Erb-B2组乳腺癌多见内部灌注缺损。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在CEUS灌注特征上有所不同,可在术前为乳腺癌分子分型诊断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