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在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接诊的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患者8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采取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的VAS评分、胸腰段Cobb角以及ODI明显比术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方案,并将之积极用于伴椎管侵占的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骨折坍陷中,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脊柱生理功能和稳定性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手术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占位率术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观察结果:术后一个月测量值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孔维清  徐建广  朱海波 《上海医学》2006,29(3):156-158,F0002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椎体塌陷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减压,以塌陷器复位进入椎管的骨块,并辅以通用型脊柱内固定(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21例,L2骨折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5- 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提高0.9个等级,Cobb角术前22.05-43.12°,平均31.0°±2.5°,术后3.12-9.35°,平均 5.0°±0.6°;术后Charles评分:优18例,良15例,一般9例,差6例。结论应用椎体塌陷器进行后路减压,结合GSS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并可重建脊柱稳定。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及椎板减压,进行回顾分析和疗效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椎体高度的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7°矫正到术后5°,椎管狭窄指数术前平均值为1.98±0.10,术后平均值为0.72±0.07。结论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钛网支撑椎间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采用后路经侧前方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保留伤椎完整的下终板,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单节段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采用ASIA评分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损伤节段的Cobb角恢复情况,观察椎管重建、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情况。结果随访24~60个月,26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ASIA评分有显著提升;计算获得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丢失(65.46±12.17)%,术后(5.22±1.70)%;Cobb角术前(25.30±7.80)°(16°~34°),术后(3.60±1.70)°(1°~5°),末次随访时Cobb角(3.80±2.20)°(2°~6°),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椎管占位(61.73±1.29)%,术后(3.20±1.36)%。结论后路经侧前方椎管减压单节段椎间重建融合用于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可以维持脊柱良好稳定性,融合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固定90 d治疗胸腰椎(T10~L4)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设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OVCF为对照组比较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1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患者的资料,其中PVP组(以下统称为A组)56例,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组(以下统称为B组)56例,男39例,女89例;年龄61~93岁,平均(78.6±11)岁.骨折节段:T1012例,T1124例,T1225例,L126例,L225例,L316例.受累节段椎体前缘平均压缩为66%(56%~78%).全部采用双侧椎弓根基底部穿刺入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及随访时复查DR了解骨水泥分布;比较术前1 d、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手术椎体再骨折及塌陷发生率、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1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值(anterior height,AH)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发生率分别为10.71%、0.00%,相邻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5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及B组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OVCF均可以有效缓解胸背痛、活动能力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部分恢复受累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但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有效预防手术椎体再骨折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而A组则不能,故PVP结合应用胸腰骶固定矫形器支具治疗OVCF疗效与PVP相仿,但其在预防手术椎体再塌陷及相邻节段椎体骨折等并发症上有优势,适合治疗OVCF.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40例AO分类A3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椎体撑开复位,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综合疗效的分析.方法 对2009~ 2013年收治的40例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行经椎弓根撑开复位,椎板间隙开窗,椎管减压,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通过X线及CT检查,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半年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中部高度比,伤椎后凸角(Cobb角),测量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用以计算伤椎椎管侵占率,术后1周经伤椎内植骨分布以及术后半年随访时伤椎椎体内融合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比较术前和术后半年随访时神经学评估.结果 随访6个月,术前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38.48±5.65)%,伤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53.33±9.56)%,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24.40±7.34)°,平均椎管侵占率(42.55±10.78)%,术后1周时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91.43±6.69)%,伤椎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93.25±4.42)%,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为(4.53±1.09)°,平均椎管侵占率恢复到(5.75±1.46)%,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随访时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比(88.38±6.29)%,椎体中部平均高度比(90.01±6.33)%.伤椎平均后凸角(Cobb角)为(5.43±1.38)°,平均椎管侵占率(5.10±1.71)%.术后一周与术后半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伤椎内见植骨分布较广泛、均匀,术后半年植骨与周边骨融合良好,有少数空洞形成,但并不影响椎体稳定性.神经学评估,术后半年随访时比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经椎板开窗椎管内植骨治疗AO分型A3型骨折可充分椎管减压,为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植骨在椎体均匀分布,增强伤椎的稳定性,可有效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疲劳而导致的断钉、断棒以及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对于胸腰椎AO分型A3型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有限开孔椎管前方减压并后路固定融合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采用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有限开孔椎管前方减压并后路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5例,随诊1年并观察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病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改善明显,同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单侧椎弓根内侧壁有限开孔椎管前方减压并后路固定融合术式,对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手术方法 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无固定松动和断钉的现象发生,除6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恢复至正常外,其余39例的神经功能提升1~3个级别.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36.9±3.4)%,后缘高度为(82.1±4.1)%,Cobb角(28.5±3.2)°;术后1年时前缘高度为(92.3±2.5)%,后缘高度为(92.5±2.3)%,Cobb角(10.9±1.6)°.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Cobb角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方法 用于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军  黄建伟  权正学 《重庆医学》2008,37(11):1154-1156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40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18~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随访中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改变;36例Franke1分级获得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把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的前提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后凸Cobb角为(51.2±4.9)度,术后经随访恢复为(11.2±1.7)度,术后后凸Cobb角度〈术前(P〈0.01),且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降低。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行AF内固定,并经椎管椎体内植骨及后路植骨,术后卧床2-4周,腰背肌锻炼,腰围固定。结果随访36例,随访时间3月-32月,平均17.5月。根据手术前后影像学评价(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侵占率、脊核后凸cobb's角)和神经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优良率80.5%,无松动断钉等情况。结论AF固定对于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有良好复位、固定作用,同时行经椎管椎体内植骨,能增强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再加上后路植骨,能提高脊柱融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经伤椎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将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给予跨伤椎固定术(n=35)与经伤椎内固定术(n=35)治疗。结果显示,与跨伤椎固定术比较,经伤椎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个月伤椎椎体后凸Cobb角更小,椎体前缘高度更高,末次随访时局部疼痛分级更低。本研究说明,经伤椎固定虽然手术时间延长,但近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韩毅  贺仕雄  姚国荣  蔡力  郑伟 《四川医学》2013,(8):1187-1189
目的探讨经后路侧方减压椎体次全切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侧方减压椎体次全切,椎管前方骨块切除减压、三柱重建技术进行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椎管侵占率及Cobb角变化,评估椎管减压及复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3-3.5h,平均2.8h,术中出血500~1800ml,平均800ml,术中无神经及血管进一步损伤,术后2周支具保护下坐起或离床活动,并行早期康复训练,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69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椎管矢状径侵占率术前29.7%-87.3%,术后2.78%~3.37%,Cobb角术前平均20.6°,术后2周2.3°。所有患者脊髓获得有效减压,ASIA分级改善1级者18例,改善2级者23例。8例无明显改善者术前均为A级,3例术前为E级者术后仍为E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断钉,断棒、螺钉松动、椎体间支撑物松动下沉等并发症,植骨完全愈合。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三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备前后联合入路的优势。通过一个手术入路同时重建三柱稳定性,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为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提供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观察9例患者,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岁,均为新鲜的、压缩超过1/2或爆裂严重的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穿刺于骨折椎体中注入适量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的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折椎体的Cobb角进行对比。 结果 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VAS分别为6.78、1.44、0.22,术后2~3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伤椎Cobb角恢复满意,椎管容积明显改善,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明显改善。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胸腰椎骨折术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矫正后凸畸形,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0名,男性7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3.5岁。病程1~15天,骨折椎体范围为T7~L4,其中单椎体76例,双椎体24例。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患者VAS、JOA评分、及Cobb角术前分别为8.25±1.85、12.35±6.05、25.30°±5.60°,术后12h分别为1.25±0.45、23.20±2.20、12.20°±2.56°,术后所有患者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或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情况。结论 PKP可显著缓解腰背疼痛,减少腰背后凸畸形,增强椎体稳定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