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59-260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再狭窄的发生。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行选择性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5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长度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统计学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25例患者在160处病变植入支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29例、35处病变,无再狭窄96例、125处病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术前术后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浓度、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呈显著正相关,术前参考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病变长度与再狭窄位置有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与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浓度、术后残余狭窄与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参考血管直径越小,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浓度越高,残余狭窄越重,再狭窄发生率越高;血管管腔大,狭窄重的,出现再狭窄多在置入支架的两端,以近端为主;长病变、置入支架较长的,再狭窄多出现在支架内。对支架植入术患者选择适当支架完全覆盖病变,尽量减少术后残余狭窄,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是减少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本院作冠状动脉复查的22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中随机选取无再狭窄病例45例(无狭窄组),与发生再狭窄的45例患者(再狭窄组)比较术前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血脂情况、是否吸烟)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分析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男性、吸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术前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分析(P<0.05);年龄、血脂水平、病变部位、分型、病变血管支数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男性、吸烟者、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应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再狭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南京鼓楼医院2004-2013年间收治的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73例,均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55.7±17.31)个月,记录其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病变部位、术前术后椎动脉直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等,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以及再狭窄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随访期间28例出现再狭窄,145例未出现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16.2%.2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血管直径、支架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狭窄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颅外V1段、颅内V4段支架植入位置均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HR:4.31,95%CI: 2.99~18.76,P=0.042)为再狭窄危险因素.再狭窄组卒中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再狭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再狭窄组卒中终点事件风险高(OR: 0.141,95%CI: 0.016~1.221,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椎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高脂血症是再狭窄独立危险因素,再狭窄患者发生卒中事件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组行冠状动脉血管超声检查,2组患者分别做完检查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首次球囊扩张后急性获益、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支架最小直径等情况,比较2组术后急性获益、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等情况及术后住院期、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半年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例数。结果研究组急性获益、支架最小横截面积、支架最小直径均大于对照组,斑块负荷小于对照组(P<0.05);2组介入术后斑块负荷、支架最小横截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介入术后急性获益大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住院期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能够降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在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可有效保证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及普通支架,每组32例。均在主支血管植入支架,部分分支血管仅作球囊扩张,不植入支架。观察两种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6个月随访期间的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手术成功率两组均为100%,术后主支血管管腔无残余狭窄;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主支血管再狭窄率,药物支架组为2例(6.3%),普通支架组为12例(3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9.1,P<0.01)。术后6个月因临床事件而被迫再次行介入治疗者,药物涂层支架组为3例(9.4%),普通支架组13例(40.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字2=5.1,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中植入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可明显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显著减少再次血管重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ARB)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冠心病支架植入的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n=54)及氯沙坦治疗组(n=49)。随访并于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计算机定量测量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计算再狭窄率及靶血管再次成形率。结果缬沙坦组较氯沙坦组显著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7.4%vs 20.4%,P<0.05)及靶血管成形率(5.6%vs 16.3%,P<0.05)。结论在预防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缬沙坦作用强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irebird冠状动脉内支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46例接受Firebird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女性患者的即刻疗效和6个月以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随访4~13个月,平均(7.7±3.1)个月,无心源性死亡和心肌梗死;7例(15.2%)有心绞痛(CCS分类I级)发生;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1例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予再次血管重建术后缓解。结论 Firebird冠状动脉内支架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NI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患者均置入NIR支架,并观察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个月后完成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2例,无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3例发生了内支架再狭窄(9.38%,直径>50%),仅有1例发生再狭窄后出现心绞痛(33.3%),3例分叉处血管发生再狭窄(9.38%,其狭窄程度>60%),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出现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分叉处病变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置入NIR支架,其发生临床事件及再狭窄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Wingspan动脉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卒中的发病率.方法 30例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术后第6、12个月随访,全部随访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2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6.7%),其余28例患者完成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7例患者(23.3%)支架再狭窄,平均支架内再狭窄程度(69.0±9.8)%.均给予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术后12个月随访,无新发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上述7例患者中,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闭塞.结论 大脑中动脉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见于术后6个月内,多伴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卒中事件,对术后6个月内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观察组中出现再次血运情况患者2例,占比5%,再狭窄患者4例,占比10%;在对照组中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共4例,占比10%,术后6例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情况,占比15%,观察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术后再狭窄产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效果优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PTCA术后再狭窄不同介入方法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冠脉再狭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已进行过至少一次PTCA,临床和冠脉造影有再狭窄证据的患者共38例,再行PTCA19例(简称PTCA组),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19例(简称支架组)。结果术后6个月,设定第一观察终点为冠脉造影再狭窄(定义为狭窄率超过管腔内径的50%),第二观察终点为死亡、Q波心肌梗塞、冠脉搭桥术及目标血管再成形术。术后6个月,PTCA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术组(33%vs8%,P<0.05);目标血管再成形术发生率PTCA组为21%而支架组仅为10.5%(P≤0.001);PTCA组平均最小血管腔内径为(1.85±0.56)mm,而支架组为(2.14±0.66)mm,前者比后者平均小0.29mm(P<0.01);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TCA为0,支架组为5.2%。随访10个月无事件生存率PTCA组为73.6%,支架组为89.4%(P<0.05)。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PTCA术后再狭窄优于再次PT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对照组患者未合并糖尿病,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架再狭窄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和全因性死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内膜过度增生等相关,糖尿病患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广泛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血管弥漫病变相关。积极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能够减少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双功能超声(duplex US)对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 63例股腘动脉旁路移植患者的80条移植血管术后行duplex US定期随访,结合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进行术后再狭窄判定,分为非显著狭窄组(56条)、显著狭窄组(15条)和闭塞组(9条),并将duplex US诊断结果与金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分析;以移植血管中段峰值流速(MG)40cm/s为界值对移植血管闭塞风险进行评估。结果Du? plex US对移植血管狭窄程度分级的诊断与DSA的符合率达90%;duplex US诊断移植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92.9%,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96.3%,假阳性率为16.7%,假阴性率为8.3%;移植血管MG<40 cm/s组的移植血管闭塞率(62.5%)高于≥40cm/s组(5.4%)。结论Duplex US与DSA对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狭窄的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且duplex US具有无创、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将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运用16层CT造影跟踪技术进行检查,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进行评价及临床分析。结果 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出现冠心病症状的患者,有7例占23.3%的患者出现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再狭窄。轻度狭窄4例占57.1%;中度狭窄3例占42.9%;无重度狭窄患者。结论螺旋CT在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临床诊断方面是比较可靠和可以信赖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架置入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2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术,观察椎动脉狭窄对患者脑血流的客观影响,对椎动脉狭窄50%的症状性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手术全部成功,26例患者在支架放置术中均没有发生斑块脱落而造成脑栓塞,随访6~38个月,平均(18.0±4.3)个月,随访期间经DSA或CTA复查,21例椎动脉形态良好,1例失访,3例出现轻中度再狭窄,1例重度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技术上是安全的,疗效满意,术后综合治疗降低了患者再次发生症状性缺血事件的风险,脑缺血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急诊PCI治疗的STEMI并糖尿病患者12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1例和替罗非班组62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前及术后的血清MMP-9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PCI术后12个月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清MMP-9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在PCI术后MMP-9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I术后替罗非班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CI术后血清MMP-9水平增高,替罗非班能通过降低MMP-9的表达来降低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择期PCI治疗的132例患者资料,均于术前行256层螺旋CT扫描,经智能软件系统计算CCS。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有无死亡、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或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无支架内再狭窄等。结果CCS>400组患者病变血管段数均显著高于CCS≤100组及100400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70%~99%、100%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PCI术后随访,CCS>400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CCS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多支及分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其是PCI术后患者预后的有力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冠状动脉支架(CS)术后再狭窄的关系,寻找 CS 术后再狭窄可能的全身性危险因素,选择年龄、糖尿病、空腹胰岛素等11项观察指标,对成功行 CS 术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病人19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了上述观察指标与再狭窄的关系及高胰岛素血症与 CS 术后狭窄程度的关系,用 Kaplan-Meier 法分析高胰岛素血症对 CS 术后无再狭窄发生率(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选的191例的217支血管中,共置入263枚支架,其中有54例的68处原支架内发生再狭窄,靶病变的再狭窄率为25.9%(68/263)。191例中空腹胰岛素&;gt;15 mU/L 者为69例(36.1%)。在再狭窄组高胰岛素血症的病人比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48.1%比31.4%,P&;lt;0.05)。高胰岛素血症组未发生再狭窄的比率(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血清胰岛素组(62.94比76.9%,P&;lt;0.05)。结论: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 CS 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高浓度胰岛素促进 CS 术后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因素,为预防再狭窄、提高介入治疗的预后疗效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成功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6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比原位血管直径狭窄>50%),分为狭窄组52例和未狭窄组11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生化指标、生活习惯差异,分析引起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的糖尿病和急性心梗患病率、脂蛋白a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运动率低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换.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脂和高血压患病率、支架长度、饮酒吸烟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医生和患者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提高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特点,并观察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参照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情况,将其分为非DM组(42例)与DM组(36例),进而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并观察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造影与治疗后的结果显示,DM组患者的病变范围更为广泛,且钙化程度较之于非DM组更为严重,弥漫性病变、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DM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再狭窄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为复杂,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支架内再狭窄率均较高,故而应给予患者强化血运重建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