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酶谱分析及大剂量VitC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伤的几率并探讨大剂量静脉维生素 C(VitC)的治疗作用。方法:测定 76 例急性期 RV 肠炎患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K鄄M B)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按脱水程度、有无合并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分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将 CK鄄M B 或 AST 升高的 39 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 VitC 静脉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急性期 RV 肠炎患儿 CK鄄M B、 AST 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而腹泻各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无脱水组与脱水伴酸中毒或电解质紊乱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 0.05)。大剂量 VitC 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AST、 CK鄄M B 无显著差异(P > 0.05),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大剂量 VitC 治疗组 AST 的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 < 0.05),治疗后大剂量 VitC 治疗组CK鄄M B 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比正常对照组升高,且这种变化在无脱水和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的患儿组中也同样存在,大剂量 VitC 治疗有助于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无症状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诊治的105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两组,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心肌损伤50例患儿为研究组,非心肌损伤5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和研究组心肌酶谱,对比两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研究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CK、AST、LDH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CK、AST、LDH及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轮状病毒性肠炎应加强对其心肌酶谱的检测,利于观察其心肌受累情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发心肌损害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的心肌酶谱于治疗后均有下降,其中CK、CK-M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T、LD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例心电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致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指导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265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102例患儿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有异常,心肌损伤病例占同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38.5%。其心肌酶的增高与脱水的程度和病情轻重相关。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多属于潜在性和亚临床型心肌损害,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特殊性,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症状及合并脱水、酸中毒的患儿更易发生心肌损害,诊断上依靠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68例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的婴幼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研究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轮状病毒腹泻伴发心肌损害的婴幼儿68例,根据轮状病毒(RV)肠炎诊断标准检测结果,RV阳性患者36例,为实验组,RV阴性患者3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包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实验组的心肌酶谱值包括AST、LDH、CK以及CK-MB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28例(77.78%),其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46.88%),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与心肌损害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心肌酶谱的诊断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观察病情变化,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在我国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调查中 ,感染性腹泻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二位。A组轮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 ,每年轮状病毒肠炎可造成近百万婴儿死亡。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发热、呕吐、频频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 ,而引起心肌损害未引起足够重视。从 2 0 0 1年 10月以来我们对临床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 35例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测定 ,心电图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5例患儿粪便均经轮状病毒酶联…  相似文献   

7.
林德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53-1054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婴幼儿心肌酶谱的改变。方法将420例RV检查阳性和RV检查阴性腹泻婴幼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观察其心肌酶谱变化。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RV肠炎患儿的心肌损伤症状较轻,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心肌损伤的依据,以便及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功酶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对6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心肌酶测定,并与同期无腹泻、感染性疾病和心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1例中49例(80.3%)心肌酶谱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心肌损害,故在治疗时应作心肌酶谱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7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对照组予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改变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程光清  蔡凯乾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82-2283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58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外表现的发病率依次为心肌损害(60.0%)、肝脏损害(47.4%)、呼吸系统(32.3%)、中枢神经系统(1.3%)及肾脏损害(0.6%)。结论:轮状病毒腹泻不仅有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有其它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单纯肠炎和合并脱水酸中毒两组,检测心肌酶谱,分别与同期正常体检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单纯性肠炎组中,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脱水酸中毒组中血清天门冬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α-羟丁酸脱氢酶与对照组及单纯性肠炎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引起心肌损伤,且与脱水酸中毒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酶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住院的腹泻患儿110例,均做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检测和早期对症治疗。结果全组患儿中仅2例心电图正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比例最高;有97例CK-MB升高,其中伴AST升高者92例。结论轮状病毒极易造成患儿心肌受损,但只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处理,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商品名:心先安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肠道外心肌功能损害疗效。方法对204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检测心肌酶,有心肌功能损害的16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有心电图异常的49例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先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心肌酶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心电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先安能有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临床特点,并判断轮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与脱水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9例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患儿行常规心电监测,并检测患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变化情况,以此判断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情况。结果患儿心电图异常,表现为ST-T段改变、Q-T间隙延长、期前收缩、低电压。患儿脱水程度越严重,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 Tn 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越高(P<0.05)。所有患儿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预后良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会损伤患儿心肌功能,在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后,患儿脱水程度不断增加,心肌功能损害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HBDH、CK、CK—MB)、肌钙蛋白和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按脱水程度进行分类比较,所获数据经方差分析、x^2检验。结果 32例(44.4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升高,19例(26.39%)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异常35例(48.6%),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脱水和轻度脱水患儿心肌酶升高12例(30.77%),肌钙蛋白升高3例(7.69%);中度和重度脱水患儿分别是20例(60.61%)和16例(48.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损害,出现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杜涛 《贵州医药》2009,33(4):334-335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eritis)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急性腹泻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以腹泻稀水样、蛋花汤样便,呕吐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脱水,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为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和心肌损害的程度,我们对60例急性期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的血清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秋季腹泻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多为病毒感染,尤其轮状病毒多见,即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呼吸道感染为主。近年来发现该病伴有心肌损伤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通过回顾性研究秋季腹泻患儿的心肌酶谱的改变,从而探讨秋季腹泻合并有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8例婴幼JLRV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RV肠炎组208例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均明显高于196例急性腹泻组患儿.伴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失衡的98例RV肠炎患儿心肌酶谱较其他110例RV肠炎患儿升高明显.治疗7天后复查心肌酶谱,多数患儿恢复正常.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对婴幼儿RV肠炎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道外损伤情况,为临床诊治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同期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无轮状病毒感染25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肠道症状、肠外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发生肠道外损伤共18例,比例较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道外损伤中,以心肌损害最高为11例,其次为呼吸系统受累5例、肝脏受累3例。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肠道外损伤的表现较多,需要在工作中重视肠道外脏器是否有受损,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