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肝癌患者(A组)、40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B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C组)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微量离心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上述对象血清中AFP、AFP-L3及GP73进行检测。结果 C组血清均未检出AFP、AFP-L3、GP73,A组和B组上述指标血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A组AFP-L3和GP73血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和77.5%,与AFP血清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低于AFP、AFP-L3和GP73联合检测的血清阳性率(P0.05);AFP、AFP-L3及GP73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4%、88.4%,显著优于上述指标单独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均P0.05)。结论 AFP、AFP-L3及GP73三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联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XCL12、CXCL10、CXCL8与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分为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正常对照组四组,分别收集44例患者、31例患者、12例患者、15例患者的血清,检测每份血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分析三组患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CXCL12、CXCL10、CXCL8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CXCL10、CXCL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 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重度组)及同期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三组研究对象静脉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BMC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和重型组患者PBMC RORγt和Foxp3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患者Foxp3 m RNA表达水平较低而RORγt 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而TGF-β水平显著下降(P<0.05)。RORγt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Foxp3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尔基体蛋白73(GP 73)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的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脏疾病患者各100例作为A组、B组,同时抽取9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C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AFP、GP 73。结果A组的GP 73和AFP水平高于B、C组,同时GP 73和AFP共同测定原发性肝癌比单独测定的灵敏度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 73联合AFP检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胆碱酯酶(CHE)、D二聚体(D-D)在丙型肝炎(HCV)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48例HCV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肝炎组34例、慢性肝炎组36例、重症肝炎组40例及肝硬化组38例,另选取3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SOD、CHE、D-D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血清SOD、CHE、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肝炎组、重症肝炎组及肝硬化组血清血清SOD、CHE、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OD、CHE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下降,而D-D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检测HCV患者血清SOD、CHE、D-D水平对分析HCV病理机理及疾病发生、发展机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联合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检测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住院的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SHCC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60例良性肝病患者纳入肝病对照组,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血清GP73和AFP水平,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MRI扫描结果,并比较三种指标对SHC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病对照组患者血清GP73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MRI扫描对SHC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P<0.017)。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联合MRI扫描对SHC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检测方法(P<0.005)。结论 MRI扫描联合血清GP73和AFP水平检测对SH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显提高SHCC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组)、7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纳入研究,检测并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清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标志物(抗-URG4、抗-URG7、抗-URG11、抗-Suil、抗-VEGFR3)的阳性检出率及其表达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癌前病变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癌前病变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和肝癌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抗-URG7、抗-URG4、抗-Suil、抗-VEGFR3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患者抗-URG4、抗-URG7、抗-VEGFR3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肝癌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抗-Suil阳性检出率均显著低于肝癌组和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肝细胞癌癌前病变标志物的表达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发生显著改变,早期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诊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应用TSGF联合AFP、AFU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TSGF+AFP、TSGF+AFU、AFP+AFU相比,TSGF+AFP+AFU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原发性肝癌组和良性肝病组患者各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TSGF、AFP、AFU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索拉非尼耐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索拉非尼耐药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位疾病进展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继续治疗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索拉非尼耐药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以期为合理诊治该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本院死亡的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临床症状、死亡原因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8%的患者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病史,仅50.0%的患者甲胎蛋白水平>400μg/L。腹腔积液及腹痛发生率高,且大部分患者为重度疼痛。首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31.8%的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结论应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积极诊治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缓解终末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不适症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