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溃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2例胃溃疡癌。男16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32~66岁,平均49.6岁。皆有典型胃溃疡症状,但X线印象,仅4例为溃疡癌。5年生存率为42%。溃疡最大直径,除1例1cm外,皆3~6.5cm,平均4.5cm。溃疡发生部位,计胃窦17例,胃体小弯侧3例,胃体大弯侧和贲门部各1例。镜下,皆有典型慢性胃溃疡的组织学改变。癌紧靠溃疡边缘,向内、外和深层侵犯。在溃疡底部,皆有一瘢痕组织区,既无残存的平滑肌,又无癌浸润。组织学类型,计管状腺癌10例,弥散性癌9例,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各1例。11例有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依次为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和组织学类型。胃溃疡癌,在临床、病理和预后上,与普通胃癌不同。同意暂列为特殊类型,以便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例1,男、52岁。1980年11月因上腹反覆发作性疼痛11年,呕血1天入院,胃镜活检诊断为胃癌。直至1982年4月入我科手术。术中发现肿块位于胃小弯,由胃窦向上波及整个胃体,形成一10×8×8cm肿块。作胃远端部癌根治Ⅱ型切除。标本粘膜面为一椭圆形巨大溃疡4×2.5×2cm,底部凹凸不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加剧伴黑便6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上腹痛,有明显规律性,进食或服用制酸药能够缓解,曾行纤维胃镜检查,诊断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半年来疼痛无节律,进食及服用制酸药后不能缓解,并常伴有黑便,以十二指肠溃疡入院,随后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王雪勤 《实用癌症杂志》2002,17(4):385-385,388
残胃癌是指胃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 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 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1] 。我院于 1994年 6月至2 0 0 0年 1月收治残胃癌 3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 2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34~ 72岁 ,平均 46 .3岁。原发病 :胃溃疡 17例 ,十二指肠溃疡 7例 ,复合溃疡 5例 ,胃癌 3例。原手术方式 :BillothⅠ式胃大部分切除术 (毕Ⅰ式 ) 7例、Bill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 (毕Ⅱ式 ) 2 5例。主要症状 :上腹部胀痛 2 1例 ,呕血、黑便 6例 ,呕吐、纳差 8例 ,体重减轻 7例 ,腹部包块 3例 ;胃切除术后至发现病变…  相似文献   

5.
Dieulafoy病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此病极易延误诊治。本院自 1994年以来共收治 4例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4例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45~ 70岁 ,平均年龄 5 6岁。 3例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 ,1例饮酒后呕血 ,均伴黑便。 1例前 2次大量呕血入院 ,入院后出血停止 ,2次胃镜检查均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 3次出现呕血后急诊行胃镜检查发现胃小弯后壁有 1活动性出血点 ,初诊为Dieulafoy病。 1例因胃内积血量多 ,视野不清 ,未能诊断。 2例见胃小弯侧小圆形溃疡面出血 ,诊断为“胃溃疡”。均行手术探查。 1例在胃…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7岁。于两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发作,无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自服胃药缓解。2008年1月2日入院一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呈柏油状,2次/日,量中等。胃镜示胃体高位溃疡,性质待查,癌待除。胃镜病理活检示:胃粘膜腺癌。入院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科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的腔内超声图像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直肠进展期腺癌和28例直肠进展期黏液腺癌腔内超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进展期直肠腺癌28例腔内表面凹凸不平,肿瘤浸润肠壁回声19例无层次感,10例部分区域有模糊层次感,1例有清晰层次感。癌浸润最深处的边界17例有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5例呈波浪状起伏,8例光整平直。直肠黏液腺癌20例腔内表面平坦,肿瘤浸润肠壁回声6例有清晰层次感,13例部分区域有层次感,6例无层次感。癌浸润最深处的边界8例光滑平直,10例呈波浪状起伏,7例局部有少许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超声诊断癌浸润肠壁深度与病理诊断对比,直肠腺癌有25例诊断正确,2例诊断过浅,3例诊断过深;直肠黏液腺癌有10例诊断正确,14例诊断过浅,1例诊断过深。黏液腺癌浸润深度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腺癌,且大部分为过浅诊断。结论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两种癌的分型诊断。腺癌与黏液腺癌的鉴别有助于减少过浅诊断。  相似文献   

8.
我院收治12例胃血吸虫病合并胃癌均为男性,年龄31~70岁。所有患者均有较密切的疫区疫水接触史,其中有2例患者入院前接受过抗血吸虫病治疗,12例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病史,7例伴有反酸嗳气病史,7例有解柏油样黑便或/和呕血病史,2例有胃穿孔病史,11例上腹部压痛,3例胃震水音阳性。10例患者有贫血,7例患者大便匿血试验阳性。12例均行剖腹探查术,见肿块位于胃贲门部2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内镜检出率有明显提高。但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与体征,病变多位于球后,而普通胃镜检查又多不观察球后段,故漏诊者不少见。总结我院10287例胃镜检查确诊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8例(其中7026例进入降部观察)的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1982年以来,采用普通胃镜确诊并经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癌有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48岁,50岁以上者13例(72%)。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12例(66.7%),其中11例有黑便,1例为呕血伴黑便;上腹部饱胀不适12例;腹痛7例;腹块4例;轻重不等贫血14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4例。18例病理组织学均为腺癌。病变位于球部1例、上曲部5例、降部12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张××,男,53岁,住院号62116,因便血20余天伴呕血,于1969年12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胃肠钡餐检查证实,于1970年2月20日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有一肿块并侵犯胰腺,胰腺旁淋巴结冰冻切片见癌组织转移,继作Child’s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球部腺癌Ⅱ级侵入肌层及胰腺,十二指肠系膜淋巴结及胰腺旁淋巴结见有癌细胞转移,术后3月31日出院。1978年4月起又因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而于8月14日住院,入院前胃肠钡餐检查诊断为贲门癌,入院后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回顾 3 0例骨髓转移癌 ,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骨髓检查。结果  3 0例骨髓转移癌中以腺癌为多 ,以贫血、骨骼疼痛为最常见症状。骨髓涂片阳性率 76 7% ,切片阳性率 10 0 % ,8例为 3~ 4次不同部位穿刺后诊断。结论 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骨髓多部位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我科自1985年7月~1992年4月共收治残胃癌26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根据国内邹氏诊断标准:原切除胃标本经组织学检查确诊无癌,发病时间应距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癌。男19例,女7例。年龄31~74岁,平均53岁。发病时间6~10年9例(34.6%),11~20年13例(50.0%),20年以上4例(15.4%)。病理腺癌22例(84.6%0,粘液腺癌3例(11.5%),未分化癌1例(3.8%)。手术类型:毕氏式15例(57.6%),毕氏式11例(42.3%),其中结肠后吻合6例,结肠前吻合5例。原病变情况: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胃溃疡15例,胃窦炎1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 1990年 1月— 1998年 12月手术治疗结肠癌急性梗阻 45例 ,其中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 2 4例 ,占 5 3.3%。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性 14例 ,女性 10例。年龄 2 9岁~ 76岁 ,平均 5 3.4岁 ,6 0岁以上 11例 (占 45 .8% ) ,5 0岁以上 17例 (占 70 .8% )。病程 12 h~ 7天。癌肿位于脾曲 2例 ,降结肠 13例 ,乙状结肠 8例 ,直肠上段 1例 ,其中 2例为复发性癌。中、高分化腺癌 11例 ,低分化腺癌 7例 ,绒毛状腺癌 3例 ,管状腺癌 2例 ,粘液腺癌 1例。1.2 围手术期处理 患者入院肠道准备后选用氨基甙类或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复习了1964年至1986年523例普通胃癌资料,为回顾组;并对1987年至1988年77例胃癌标本做系列取材切片,为前瞻组。同时以100例胃良性溃疡病进行对照。根据Hauser氏胃溃疡癌诊断标准,对慢性胃溃疡、胃溃疡伴胃癌、溃疡癌、癌溃疡和溃疡癌伴胃癌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了这些病变之间的关系。提出溃疡底疤痕组织呈“山峰状”改变,粘膜层与肌层靠拢和粘膜下层受挤压是良性胃溃疡与溃疡癌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39岁 ,病史最长 10年 ,最短 7天。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4例 ,腹部肿块 3例 ,消化道出血 (黑便或呕血 ) 3例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4例。X线钡剂造影 :胃内型 4例 ,胃外型 1例。胃镜检查可见粘膜下肿物。病理检查均未见瘤组织。  相似文献   

16.
本院 1988年 1月~ 1997年 1月共收治多发性胃癌 12例 ,同期因胃癌手术者 5 2 4例 (早期癌 35例 ,进展期 489例 ) ,多发性胃癌占 2 .2 9%。本文就多发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多发性胃癌中 ,男性 10例 ,女性 2例。年龄 5 1~6 5岁 ,平均年龄 5 8.9岁。上腹部疼痛者 8例 ,呕血 2例 ,黑便 6例 ,纳差 4例 ,贫血 3例 ,渐进性消瘦 3例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例。1.2 癌灶数量、大小及其浸润深度12例多发性癌中共 2 6个癌灶 ,其中 3癌灶者 2例 ,2癌灶者 10例。癌灶长径最大 7.7cm ,最小 0 .6cm。癌肿浸润深…  相似文献   

17.
吴国柱  孟德江 《肿瘤》1996,16(3):431-432
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多数患者可通过检查找到出血原因,但小肠良性肿瘤引起的出血仍难以诊断。我们1980~1994年底收治小肠良性肿瘤致消化道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3.5岁。发病至八院时间:2天、10天、20天各1例,4个月1例,10年以上反复发作者3例。病理诊断:回肠平滑肌瘤、空肠平滑肌瘤各2例、空肠血管瘤、空肠多发脂肪瘤、空肠粘液性囊腺癌、回肠血管瘤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便血或黑便7例、贫血6例、腹痛4例、呕血1例、腹部肿块2例。本组8例全部剖腹探查后确诊。术中均发现小…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2年~1992年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的粘膜内及粘膜下早期胃癌56例。现就其临床病理改变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48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23岁~73岁,平均54.2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43例(76.7%),上腹胀25例(44.6%),消瘦2例(21.4%),呕吐7例(12.5%),呕血5例(8.9%),黑便12例(21.4%),贫血8例(14.2%).病程4个月~27年,其中有3年以上胃病史者38例(67.9%)。胃病近期症状加剧43例(76.8%).1.2X线检查32例术前曾作X线钡餐检查,诊断胃癌及溃疡恶变8例(25%),…  相似文献   

19.
胃肝样腺癌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毅  钟定荣  刘洪沨  高维生 《癌症进展》2012,10(2):182-186,198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HA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我院11例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肝样腺癌平均59.27岁,其中男性9例;治疗前血清AFP均升高(5/5);病变均为溃疡或溃疡型肿物、低分化或中低分化腺癌伴部分肝样腺癌,位于胃窦部2例,胃体部3例,贲门部6例;同时有肝转移者5例(5/11);手术切除者7例,其中3例行根治性手术;7例患者均有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Ⅲ期2例、Ⅳ期9例;5例手术患者、3例未手术患者行不同疗程的全身化疗±介入化疗;患者总体预后差,死亡4例,其生存期为1~10个月。结论胃肝样腺癌是一类特殊的胃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肝脏转移,临床疗效差,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53岁 ,因反复右上腹痛10年 ,加剧伴黑便6个月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上腹痛 ,有明显规律性 ,进食或服用制酸药能够缓解 ,曾行纤维胃镜检查 ,诊断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半年来疼痛无节律 ,进食及服用制酸药后不能缓解 ,并常伴有黑便 ,以十二指肠溃疡入院 ,随后行手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处2cm×1cm溃疡 ,周边尚整齐 ,幽门下有一个约1cm×1cm淋巴结。术后病理切片 :癌细胞排列成巢状 ,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大小不等 ,胞浆嗜酸 ,部分区域可察见角化现象 ,幽门下淋巴结可见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