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监护基准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监护基准进行选择,以降低监护过程中脊髓损伤预报之假阳性率,从而提高脊柱外科手术中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不同手术阶段中的 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及其百分比变化率,比较脊柱暴露前后 SEP波变化对术中脊髓损伤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由此而选择脊髓监护基准。结果 各监护阶段 SEP潜伏期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第二阶段的 SEP波幅值与第一阶段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观察结果显示,在术中,当以脊柱暴露前 (第一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 160例中有 5例假阳性 (3.2% )预报,而改以脊柱暴露后 (第二阶段 )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时则无一例假阳性结果。结论 SEP波幅值在不同手术阶段具有正常变异性,以脊柱暴露后的 SEP值作为监护基准稳定性较好,可以提高对脊髓监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凸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在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手术的安全性一直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大隐患。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后果严重且不易恢复。自2000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对29例脊柱侧凸患者行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效果满意。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9例,男性10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15.8岁(13~20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8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8例,脊髓纵裂并脊柱侧凸1例,胸椎管内脂肪瘤并脊柱侧凸1例,Chiari畸形并脊柱侧凸1例。手术方式:后路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15例;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Chen ZJ  Qiu Y  Ma WW  Zhu 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45-1148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在伴脊髓发育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到2007年9月诊治的187例C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5例,女性102例;年龄3~22岁,平均13.8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脊髓发育畸形.分析术前SEP的峰潜伏期及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比较有无脊髓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SEP异常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32例患者伴脊髓发育畸形.CSⅢ型(混合型)伴脊髓发育畸形比例(30.8%)高于Ⅰ型和Ⅱ型(P<0.05).伴脊髓发育畸形组平均侧凸Cobb角大于无脊髓发育畸形组(P<0.05),而两组平均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脊髓发育畸形组SEP异常率与无脊髓发育畸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P<0.05).结论 SEP检查可以评估CS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对CS伴脊髓发育畸形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早期减压对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以探讨诱发电位在判断手术时机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日本大耳兔32只随机分4组。A组为对照组,不造成脊髓损伤。B、C、D组为脊髓损伤组。对每组动物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SEP、MEP。分析波形的潜伏期、峰问波幅。用后肢的Tarlov分级法作伤后运动功能评分。取脊髓标本,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脊髓压迫时间的延长,SEP、MEP的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波幅变化较潜伏期更为敏感。在恢复过程中,脊髓受压时间越短,诱发电位恢复越早。潜伏期恢复早于波幅,而且SEP恢复早于MEP,MEP的恢复早于功能评分。[结论]SEP与TMS-MEP对脊髓损伤十分敏感,能较早反映脊髓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中神经功能障碍是最应受到关注的并发症,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帮助早期发现可能的神经功能损伤。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多模式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对预测医源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运用TcMEP和(或)SEP进行神经功能监测。MEP监测采用经颅刺激C3、C4,记录外周肌源性MEP,SEP监测采用刺激双侧胫后神经,记录电极采用Cz—CPz。阳性诊断标准:与基线相比,MEP波幅下降75%,SEP波幅下降50%。结果:11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联合MEP、SEP监测的检出率为100%。MEP监测阳性6例,假阳性1例。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MEP的监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SEP监测敏感性50%,特异性为100%;联合MEP、SEP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MEP+SEP的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提高监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可预测术中神经功能损伤事件的发生。MEP是多模式监测的基础,SEP是重要补充。单独应用MEP监测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手术中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畸形Ponte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因脊柱畸形行Ponte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6.5~45.2岁,平均18.8岁.成人脊柱侧凸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4例.手术均采用后路Ponte截骨矫形.SEPP40波幅下降>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或波形消失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P40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4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2例为胸腰段.2例同时有波幅下降>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10%患者.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Ponte截骨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7.
脊髓急性牵拉损伤动物模型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犬脊髓(神经根)急性牵拉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程度牵拉损伤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离断脊柱后施加纵向牵拉损伤,对牵拉应变率、体感诱发电位(SEP)、神经源性脊髓运动诱发电位(NMEP)、硬膜下压力(SP)、硬膜血流量(EBF)等进行持续观察。伤后取脊髓及神经根标本进行HE、髓鞘神经中丝(NF)及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牵拉损伤涉及牵拉节段和其上下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牵拉后出现硬膜下压力的显著增高和硬膜血流的显著降低。SEP异常的出现较NMEP更早。结论牵拉后脊髓内压力的增加导致脊髓血流减少。以及直接的机械性牵拉损伤可能是脊髓牵拉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严重胸腰椎后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因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行矫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SEP监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13~70岁,平均35.9岁.先天性后凸5例,结核性后凸13例,陈旧骨折后凸7例,脊柱肿瘤术后后凸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1例,脊柱骨骺软骨发育不良后凸1例.手术采用后路后凸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16例;后路经椎间隙截骨、截骨前缘撑开一后方闭合矫形4例;后路单纯闭合截骨矫形5例;后路矫形+侧前路植骨3例.SEP P37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超过10%为异常标准.结果:截骨、减压和矫形过程中8例患者出现SEP P37波异常,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寻找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导致血压下降,1例为胸腰段截骨,另1例为中胸段截骨;另6例考虑与手术操作因素有关,2例为中胸段,1例为下胸段,2例为胸腰段,1例为腰段.3例同时有波幅下降大于50%和潜伏期延长超过50%患者,1例先天性后凸和1例结核性后凸患者术后出现短期的神经功能障碍,1例陈旧骨折后凸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作为指示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敏感性较高,对其变化应积极应对并正确处理,以避免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伴神经功能损害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内移后路矫形术后神经电生理变化和功能转归。方法: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脊髓内移、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4例,女6例,男8例;年龄22.0±14.5岁(6~53岁)。术前均表现为双下肢麻木,其中7例伴行走不稳;双下肢病理征均为阳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5例,D级9例。胸弯11例,胸腰弯3例,后凸顶椎均位于侧凸顶椎区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76.9°±33.2°(65°~100°),后凸Cobb角为71.5°±31.8°(41°~125°)。采用加拿大XLTEK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检测14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行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在MRI上测量顶椎区凸侧脊髓外缘至椎管内缘距离,计算脊髓内移距离。结果:术前胫后神经SEP P40的波幅与峰潜伏期为1.67±0.38μV和38.96±2.51ms,术中为1.69±0.36μV和38.15±2.14ms,术中与术前比较波幅与峰潜伏期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50.3±20.6)%(14.5%~85%),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39.0±17.7)%(20.8%~57.9%);顶椎区脊髓位置平均内移2.3±1.6mm(0.6~4.4mm)。术后1周时胫后神经SEP P40波幅与潜伏期为2.10±0.35μV和35.54±2.12m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脊髓内移后路矫形内固定治疗伴神经损害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后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和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中枢神经异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与Cobb角的关系。方法 :用MRI探查AIS患者的后脑及脊髓的解剖结构 ,用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体感传导通路功能 ,并对两者结果作相关性检验。结果 :MRI见小脑扁桃体脱垂或脊髓空洞和SEP显示体感传导通路功能异常病例在Cobb角 >45°患者中依次占 31%和 2 7 6 % ,而 <45°患者中分别只占 3 7%和 11 9% ,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严重脊柱侧凸或合并SEP异常患者应常规行全脊髓MRI检查 ,以便及早发现后脑及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外在体感诱发电位(SEP)用于腰椎管狭窄、颈椎病及脊髓损伤的诊断方面进展较快,但作为治疗手段的报道很少。作者对以上病例进行SEP检查时,发现通过脉冲刺激后患者自觉症状一度缓解。此现象使我们得到启发,即能否将其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经查阅文献,发现高野[1]曾对 1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脉冲刺激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自1986年11月至1988年2月,通过SEP脉冲刺激治疗脊椎管狭窄及脊髓不全损伤共84例,随访2年,收到良好效果。 临床资料 84例中男64例,女20例;年龄24~74岁,平均48例,病程0.5个月~20年,平均4.5年;病种见…  相似文献   

12.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椎板切除 ,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前 3d及术后 2 1d行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经平均 5年随访 ,41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术后皮层SEP波幅降低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大、小环路”理论 ,支持脊髓损伤后出现肢体痉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特发性脊柱侧凸存在多种解剖畸形,对心肺生理功能影响已有较多研究报告。为探讨脊柱侧凸对脊髓生理功能的影响,作者观察了Cobb角60°以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临床资料脊柱侧凸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平均年龄186岁(12~36...  相似文献   

14.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青少年脊柱矫形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因矫形应力点分散,把持力强,脊柱畸形矫正强度较以前Harrington器械平面矫形有明显增加,但脊髓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术中脊髓监护受到重视。本文就我院1996—2002年46例脊柱畸形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的总结,了解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体感诱发电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脊髓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的脊髓监测作用。方法33例46个椎体行PKP,术中均予SEP监护。结果46个椎体疼痛均好转,椎体复位良好,2例出现波幅降低,1例出现潜伏期延长,无重大并发症。结论SEP在PKP中对脊髓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脊柱矫形术中 ,监测体感诱发电位 (SEP)预防手术操作对脊神经系统的损伤 ,并结合脑电双频指数 (BIS)监测麻醉深度。方法  6 0例脊柱侧凸病人 ,术前均无神经系统损伤症状 ,诱导插管后以静脉复合用药维持全麻。在麻醉前及术中可能损伤神经的操作时段分别监测并记录SEP ,以P40或N5 0波幅下降 >5 0 %和潜伏期延长 10 %为脊神经损伤的阳性标志 ,术中BIS持续监测以观察麻醉深度。结果 全组病人在SEP监测下完成手术 ,术后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麻醉中BIS值控制在 6 0以下 ,无术中知晓。结论 术中SEP监测可完全替代“唤醒试验” ,防止脊神经系统损伤。全凭静脉麻醉可基本消除麻醉药物对SE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Scofix器械为新研制的多节段椎弓根固定器[1] ,用于矫正重度脊柱侧凸 ,对脊柱具有撑开、加压及旋转功能。本实验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 ,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MS MEP)对Scofix器械牵张性脊髓损伤中脊髓功能的监测 ,评价三种诱发电位在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的价值及Scofix器械的牵张适度指标。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用 4~ 5月龄健康大白兔 30只 ,体重 1 8~ 2 8kg ,平均 2 37kg ,雌雄不限。方法  1 5 %戊巴比妥钠 30~ 4 5mg/kg静脉麻醉。暴露T6~T1椎体整个…  相似文献   

18.
旋转牵拉脊柱导致脊髓传导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模拟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操作,探讨旋转、牵拉脊柱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AA、BB、CC六组,麻醉后记录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暴露L1~L4脊椎,咬去关节突,再次记录SEP,无显著变化即可进行试验.A、B、C三组分别将脊柱旋转20°、35°、50°,持续15 min后去除负荷,于旋转后l、5、10 min及去除旋转后5、15、30、60 min记录SEP.AA、BB、CC三组在旋转20°、35°、50°的同时牵拉脊柱延长10%,其他同前.术后24 h评价兔子运动功能,行损伤区脊髓光镜观察.结果A组的SEP波幅和潜伏期呈一过性改变,去除旋转后30 min恢复正常;B组SEP改变更加明显且恢复缓慢,去除旋转后1 h仍未完全恢复正常;C组SEP在短期内即发生基本波形消失,去除旋转后恢复不良.AA、BB、CC组SEP改变较相同度数的单纯旋转更加明显.术后A组运动功能无明显异常、B组轻度减退、C组严重减退;而旋转同时牵拉脊柱延长10%的三组比单纯旋转组运动功能减退更明显.结论(1)旋转脊柱可导致脊髓损害,其严重程度随旋转度数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呈指数关系;(2)轻度旋转脊柱对脊髓的影响较小,而旋转和牵拉同时作用易造成脊髓损害,两者具有协同效果;(3)SEP对脊髓损害敏感,其变化与损害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19.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20.
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行颈、胸椎手术脊髓监护及应用自发肌电图行腰椎手术神经根监护,对2种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根据不同阶段SEP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SEP的准确性。腰椎手术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功能,以判断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及刺激。并观察手术中SEP及自发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结果]颈、胸椎手术128例病人中,监护未达到预警标准116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术中SEP变化达到预警标准8例,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7例患者SEP波幅渐恢复,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1例患者因SEP波幅降低时间超过10min未恢复,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非手术原因如麻醉、低血压及局部低温对SEP的影响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腰椎手术40例,12例术中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腰椎手术采用自发性肌电图,在严格控制肌松剂使用下,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