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药物残留溶剂的监控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昌勤  刘颖 《药学学报》2007,42(12):1237-1242
当药品中所含的残留溶剂水平高于安全值时,对人体或环境将产生危害。对残留溶剂的控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各国药典对残留溶剂控制标准的沿革、残留溶剂分析方法的沿革,并对近年来残留溶剂分析方法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作者根据本课题组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残留溶剂测定专家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吕东 《中国新药杂志》2008,17(20):1811-1813
药物制备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多对人体和环境构成一定的危害,因此需对其在药物中的残留情况进行研究,并加以控制,以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本文根据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对残留溶剂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做了初步介绍,并对技术审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残留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胡昌勤 《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2):1938-1943
目的:介绍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及其应用。方法:以加替沙星和西洛他唑残留溶剂的检测为例,探讨了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应用的基本过程。结果:应用知识库对加替沙星和西洛他唑中的残留溶剂进行了全面准确测定。结论:应用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知识库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出药品中未知的残留溶剂,是药品残留溶剂测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控制其含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头孢噻肟钠中三乙胺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 选用正辛烷作内标物,结果表明,采用程序升温,所测得三乙胺在非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完全符合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5.
摘 要 苯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毒性污染物,对人体诸多器官和系统有严重危害。苯作为一种致癌物,应在药物中对其残留进行严格控制。本文从溶剂残留、生产工艺、原辅料降解、包材、生产设施及环境等方面分析并探讨了药物中可能的苯残留原因,总结相关分析方法,并提出可行的控制策略,包括避免在药物生产中使用,同时加强生产质量控制、防止苯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乌拉地尔原料药中已知残留溶剂的测定及未知残留溶剂的定性定量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乌拉地尔原料药中残留溶剂进行测定,并用气质联用法对其中的未知残留溶剂进行确证。结果:乌拉地尔原料药中的未知残留溶剂为苯,并有1家企业超过限度。结论:部分企业生产的乌拉地尔原料药中存在其生产工艺中并未用到的残留溶剂,推测相关药厂未按注册申请的工艺生产或原料药来源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兽药与人体健康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兽药的特点,及其残留和危害,并总结了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揭示兽药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奥美拉唑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柱为固定相,氮气为载气,FID检测器,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结果测定了8种溶剂残留,RSD在2.3%到4.9%之间,回收率在98.3%~103.0%之间。结论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原料药中的残留溶剂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残留溶剂检查法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对残留溶剂的这一定义,明确了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最基本特征,同时也包含了药品残留溶剂的测定具有如下特点:(1)残留溶剂的种类相对固定(ICH规定了69种);(2)在具体样品中具有不确定性;(3)残留量相对较低,一般在痕量或微量范围;(4)同一样品中不同溶剂的残留量相差较大.因此各国药典对残留溶剂的测定均为限度实验,并根据生产工艺确定检测对象.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的残留溶剂测定法,仅对苯、氯仿、二氧六环、二氯甲烷、吡啶、甲苯、环氧乙烷等7种残留溶剂作出了具体规定.2005版附录对此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主要概括为:(1)残留溶剂的控制种类和限度与ICH一致;(2)根据具体品种的生产工艺确定控制对象;(3)检测方法推荐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0.
高家敏  曹进 《中国药师》2017,(9):1643-1648
摘 要 目的: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异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提高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比较分析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检测残留溶剂的种类和限度、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特点。结果: 中国药典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更为详细具体,《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检测方法,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及流程可扩展至更多溶剂的测定,部分有检测方法的溶剂缺乏限度。结论: 建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增加通用方法能检测的残留溶剂的种类,参照中国药典对化妆品中限用的残留溶剂制定类似药典的限度表,对化妆品残留溶剂的控制将更加完善,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的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考察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时常见的共出峰干扰和热降解干扰,提出减少这些干扰的对策。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毛细管色谱柱测定吡柔比星、头孢氨苄中的残留溶剂,考察共出峰对残留溶剂测定的干扰;在不同的顶空条件下测定头孢西丁钠等药品中的甲醇残留量,考察分子结构中有甲氧基的药品在顶空条件下的热稳定性。结果: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可以排除吡柔比星、头孢氨苄中的共出峰干扰;含甲氧基的药品在较高顶空温度下降解产生甲醇。结论: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药品中残留溶剂时应排除共出峰和热降解干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建立盐酸头孢他美酯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标准化过程。方法:以7个企业的盐酸头孢他美酯为例,探讨建立统一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基本过程。结果:建立了统一的盐酸头孢他美酯残留溶剂检查方法,总结出建立药品质量标准中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一般规律。结论:提出了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标准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匹罗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匹罗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 用HP-FFAP毛细管色谱柱,FID检测器,正丁醇为内标进行测定.结果 有机溶剂实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均得到满意结果.结论 经实验方法学验证,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Because of weak acid-base properties, many pharmaceuticals cannot be determined by the convenient neutralization titrimetric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such substances can be precisely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graphic pH-potentiometric method of Gran. Some water-soluble and insoluble pharmaceuticals, which usually are analyzed in nonaqueous solv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 precisely in water solution by this method. The latter is also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the analysis of mixtures and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吡罗昔康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使用HP-INNO-WAX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以高纯氮气为载气,FID为检测器,测定吡罗昔康原料药中甲醇、乙醇、甲苯及二甲苯4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结果 4种有机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在所考察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要求,适用于吡罗昔康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中残留溶剂的种类和量,对该类产品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方 法 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二部头孢尼西钠残留溶剂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建头孢尼西钠中2-乙基己酸检测方法,均采用气 相色谱法对各样品中残留溶剂的种类和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中国药典》质控要求的基础上,在13个生产企业的注射用头孢 尼西钠中共发现3个需关注的溶剂,分别为异丙醇、异亚丙基丙酮和2-乙基己酸。结论 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中残留溶剂种类和量 的差异揭示了该品种存在不同的原料合成工艺,而部分工艺中使用了毒性需关注的有机溶剂,提示生产企业需关注合成中溶剂 的选择并加强对残留溶剂的控制,以保证药品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hollow fiber liqu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dispersive liquid –liquid microextraction are reviewed. Applications of these newly emerging developments in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a vast category of compounds including heavy metals, pesticides, pharmaceuticals and abused drugs in complex matrices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matrice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new developments in these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use of solvents lighter than water, ionic liquids and supramolecular solvents are also considered. Applications of these new solvents reduce the use of toxic solvents and eliminate the centrifugation step, which reduces the extractio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