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规律,提高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治愈率。笔者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223例急性腹泻患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急性腹泻住院患儿223例,男125例、女98例;年龄0~3岁,其中,<1岁139例、1~3岁84例。患儿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综合征或具有全身中毒表现和失水征。223例患儿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治疗组113例。1.2方法(1)菌种鉴定及药…  相似文献   

2.
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47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很多,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居多。作者对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25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为探讨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对1995年以来就诊的2054例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常规、培养及轮状病毒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054例均为5岁以下急性腹泻初诊患儿。其中1岁以下634例(30.87%),1~2岁40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结果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采集,并且对其病原微生物进行临床检测,对婴幼儿出现急性腹泻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5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中,一共有29例患儿的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阳性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各种病原菌中,轮状病毒所占比重最高,与其它病原菌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要加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验,进而为其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有效依据,促使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 ,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本病为婴幼儿常见病 ,多见于 2岁以下 ,1岁内约占半数。发病率以夏秋季最高。我科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8月共收治婴幼儿腹泻 2 5例 ,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婴幼儿腹泻 2 5例 ,其中 2岁以下 18例 ,2~ 3岁 7例 ;男14例 ,女 11例 ;住院 7~ 10天 ,2 4例痊愈出院 ,1例好转后出院。2 护理2 .1 一般护理 对感染性腹泻要注意消毒隔离 ,管理好粪便及呕吐物 ,对便器及痰盂要进行消毒处理。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做好口腔护…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腹泻绝大多数由感染引起,其中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被认为是当前小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因之一。国外早在六十年代就有报道,并从痢疾样腹泻标本中分离出EIEC。国内1980年后引起重视,报道逐渐增多。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中EIEC的存在情况,我们于1988年2月到6月对痢疾样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了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检出7例EIE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本院2 0 0 1年1月~2 0 0 2年12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5 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3例细菌性腹泻患儿共检出病原菌7种,其中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致泻大肠埃氏菌;不同喂养方式的患儿福氏志贺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对7种病原菌的耐药率高,而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其次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注意饮食卫生可减少婴幼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正> 1 临床资料 本组205例均依照卫生部1987年5月颁发的“婴幼儿腹泻防治方案”确诊为急性婴幼儿腹泻。其中夏季腹泻99例,秋季腹泻106例:年龄<1岁102例,~27/12岁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患儿之间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王盈红  宋文涛  马卫东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92-1393
目的分析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间—2019年1月间于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78例,对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儿的粪便培养结果,总结其发病的年龄、季节、临床症状特点等。结果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病年龄在1个月~1岁,病毒感染率占比较高,多发于秋季,集中于中型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粪便性状异常,伴有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结论小儿由于发育不完全,疾病抵抗能力较差,病毒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采取积极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急性腹泻婴幼儿中选取77例作研究对象,获取其大便标本,检测病原微生物,并分析本组急性腹泻患儿体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病原菌检测阳性率差异。结果①1岁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最高,且与1-3岁者、3岁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χ~2=15.568、0.007,P=0.000、0.035);②本组77例患儿中,检测出的病原微生物包括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其中轮中病毒占比最高,为72.73%,远高于其他病原微生物(χ~2=48.550、70.607、77.179,均P=0.000)。结论婴幼儿急性腹泻多因轮中病毒感染所致,且由其好发于1岁婴幼儿中,应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监测结果及临床特点分析,进而提出治疗感染性腹泻的方法,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地区肠道门诊1 50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进行常见的肠道病原菌检测,对病原菌的致病时间、致病人群、病例血清类型进行重点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调查患者的药敏结果。结果 1 500例标本中分离出47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33%;其中检出最多的病原菌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分别占49.35%和17.23%;不同年龄组间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7-9月病原菌的检出率较高,药敏分析发现,各种病菌普遍对头孢西丁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结论北京地区的感染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各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差异,应加强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起病急,常伴有前驱症状,起病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部分患儿可出现肠道外器官合并症。结论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人群,要普及疫苗接种,一旦发病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陈丽琼 《中外医疗》2009,32(10):159-159
目的调查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细菌性腹泻住院患儿198球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7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捡出病原菌198株,分离率29.2%。志贺菌78株39.4%,气单胞菌56株28.3%,孤菌属60株30.3%,其它4株2%。对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0.6%、41.6%、53.1%,高于其它病原菌。结论本地区婴幼儿细菌性腹泻以福氏志贺菌感染为主,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引起夏季急性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有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菌以及弯曲菌等。笔者近两年发现部分急性腹泻患者检出产碱普罗菲登斯菌,兹作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6~9月和1999年6~9月,我院肠道门诊患者515例。其中,男285例,女230例;年龄2个月~70岁。粪便稀或粘液状,每天4次以上,部分患者有呕吐等症状,病程均在1周以内,经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1]。   1.2 试剂 培养基购自福州军区医化所,生化发酵管、药敏试纸、肠杆菌科细菌生化编码册(第二代15e系统)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方法 将新鲜粪便立即接种SS或麦康凯平板同时接种碱性胨水,增菌后接种碱性平板,37℃培养24 h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为纸片扩散法,按NCCLS 1997标准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轮状病毒。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多个系统的病变。我院 1994—2 0 0 0年共收治婴幼儿秋季腹泻 976例 ,其中 2 88例并发肠外病变 ,占 2 9.5 %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并发肠外病变的患儿 2 88例 ,均符合 1992年 2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均做大便常规检测 ,检测到白细胞与红细胞者均做细菌培养 ,除外细菌感染性腹泻。其中年龄 <6个月82例 ,~ 1(岁 ) 10 2例 ,~ 2 (岁 ) 78例 ,~ 3 (岁 ) 2 6例 ;男 178例 ,女 110例。2 肠外并发症2 .1. …  相似文献   

16.
陈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50-425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 200例腹泻患儿,对其发病原因、抗生素的应用及简便的补液治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00例患儿腹泻的病因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为900例,占腹泻患儿总量的75%,病因多为食物引起及消化不良;感染导致的腹泻300例,占腹泻患儿总量的25%,以肠道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要发病原因。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为96例,仅占8.0%,余患儿均进行简便的补液治疗。结论婴幼儿腹泻主要为非感染性腹泻,约占婴幼儿腹泻的70%-80%。所以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要严格遵循抗生素应用指征,大部分患儿不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给予液体疗法即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28全和急性腹泻粪便病原菌的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元娟  杨元梅 《重庆医学》2000,29(4):342-343
急性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它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因而及时准确地检测引起腹泻的病原菌 ,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 ,减少患儿的病痛和制定防治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探讨本地区小儿急性腹泻的病原菌及流行特点 ,现将重庆市二人民医院 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期间的急性腹泻 12 8例患儿的粪便进行细菌培养 ,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儿科门诊及住院 1月~ 14岁急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本组病例共 12 8例 ,男 6 8例 ,女 6 0例。 1月~ 1岁33例 ,~ 2岁 6 7例 ,~ 5岁 16例 ,~ 14岁 12例。均为发病 5天以内 ,表…  相似文献   

18.
19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肠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付汉东  温娅丽  王少敏  刘自刚 《广西医学》2003,25(11):2225-2227
我们对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急性腹泻婴幼儿中疑为轮状病毒 (RV)感染肠炎患儿 372例进行病原学检测 ,具体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在本院就诊 4岁以下患急性腹泻疑为RV肠炎婴幼儿 372例 ,其中男 2 17例 ,女 15 5例 ,年龄 6月以下 5 0例 ,6个月~ 1岁 16 5例 ,1~ 2岁 12 6例 ,2~ 3岁 2 5例 ,3~ 4岁 6例 ,所有患儿血液分析WBC总数正常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部分患者有呕吐、脱水、发烧等临床症状。1 2 方法 :首先以清洁容器留取患儿黄色稀水粘性大便 ,用ELISA一…  相似文献   

19.
<正>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我院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应用青六散(纯中药制剂)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200例取得满意疗效。另有抗病毒、一般常规治疗50例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肠炎的急性腹泻患儿,  相似文献   

20.
谢彩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36-5037
<正>急性感染性喉炎是婴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易合并喉梗阻而危及生命,是儿科急症之一。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12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128例。男57例(占44.5%)、女71例(占55.5%);年龄>6个月5例(占3.9%)、6个月~1岁15例(占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