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剥脱性龈炎     
本文作者对罹患中等或重度的7例剥脱性龈炎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萤光免疫学的研究。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方法处理,萤光免疫检查按一般方法进行操作。对照组的活检标本取自其他类型的口腔和皮肤疾病,供免疫萤光检查之用。1例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典型的扁平苔癣,并经免疫萤光检查显示基底膜区有纤维蛋白,而在固有层内则有细胞样体(cyto-  相似文献   

2.
几种皮肤病变,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瘢痕性类天疱疮(良性粘膜类天疱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及全身性红斑狼疮,常有口腔或面部表现。有时病变可能仅限于口腔,或口腔病变发生于皮肤病变之前。以上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往仅靠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最近已证实,血清和活检标本的免疫萤光试验(IFT)是辅助临床检查和常规材料的组织学检查的重要方法。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及瘢痕性类天疱疮有特  相似文献   

3.
全冠边缘位置和密合度对牙龈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全冠的边缘位置、密合度与牙龈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非贵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患者23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冠修复,修复时间为2~5年.其中龈上边缘61颗,边缘齐平龈缘51颗,龈下边缘120颗.检查其边缘密合性和龈炎发生率.结果①全冠边缘位置位于龈下者龈炎发生率较高,平齐龈缘者龈炎发生率较低.②边缘密合性良好的全冠修复体龈炎发生率较低,即使发生龈炎也多为轻度龈炎.密合性差的修复体龈炎发生率为100%.③边缘位置不同,密合性相同,龈炎发生率不同,程度不同.④龈下边缘的密合性较龈上或平齐龈缘者差.结论修复体边缘位置对牙龈健康有影响,但边缘密合性对牙龈组织健康比边缘位置更为重要.因美观及固位等因素的需要可设计龈下边缘,但后牙区如无特殊要求,尽量利用齐平龈缘的边缘设计.  相似文献   

4.
寻常性天胎疮常侵犯口腔粘膜,且早于皮肤,有些病例病变最初只限于口腔。慢性“剥脱性”龈炎常常仅是寻常性天皰疮的一种口腔表现。组织学特征为上皮内裂隙形成和棘层细胞松解。作免疫萤光抗体测验可见细胞间隙内存在抗体。大皰色性类天皰疮是一种死亡率低的,皮肤的疱疹性疾病。通常不侵犯口腔,有时侵  相似文献   

5.
龈增生是牙龈组织中细胞成分的增生和分化,其中最常见的是增生性龈炎,相对常见的有龈纤维瘤病和苯妥英龈增生。本研究观察了增生性龈炎、苯妥英龈增生、龈纤维瘤病的组织学,结合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龈增生的实质和发病机制;2、临床和病理上区别各种增生性龈病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淀粉样变性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口腔组织活检于淀粉样变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淀粉样变性的口腔临床特点和活检切片的HE染色,刚果红特染,光镜和偏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一淀粉样变性肾组织活检的电镜检查。结果:在总计55例中,46例口腔组织(牙龈、舌、下唇、唇腺)活检切片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口腔组织的活检阳性率为84%。口腔组织切片检查可见黏膜基底膜下、舌肌间粉红均质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特染呈砖红色。透色电镜观察淀粉样蛋白为排列不规则,不均匀的絮状结构。结论:淀粉样变性在口腔组织表现主要呈舌体增大、质硬、溃疡。口腔组织活检可提供淀粉样变性病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 ,7.5岁 ,因牙龈出血 3d就诊。检查 :唇红干燥 ,遗有血迹。口内特殊腐败臭。全口牙龈缘和龈乳头充血水肿。以B区最严重 ,龈边缘不整齐如虫蚀状。龈乳头有灰黄色假膜 ,易擦去。去除假膜即露出溢血的溃疡面 ,有自发性出血。创口较平 ,失去正常形态 ,邻近龈乳头和龈边缘成  相似文献   

8.
患者为女性,31岁,高加索人。主诉在3唇侧牙龈有黑斑逐渐加深且变大。患者否认有能引起口腔粘膜色素沉着的肾上腺疾病,胃肠疾病,以及遗传性疾病。有口服避孕药史和吸烟史,而且最近吸烟量增大。衔烟的部位正对着牙龈色素沉着的部位。病变范围局限于边缘龈。按之不退色,同位素放射示踪检查,病变区无明显核素聚集。患者角化龈带很宽。手术切除病变活检,镜下可见牙龈上皮为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有角化,粘膜下为纤维结缔组织,基底层有大量棕褐色细胞团块,可以发现有黑色素颗粒沉着,最后诊断为“吸烟者黑变病”。讨论1977年Hedin报告了由于单纯吸烟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告一例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病例。患者女性26岁,患七年盘状红斑狼疮,主诉下颌左磨牙区疼痛,检查左颊粘膜,下前牙舌侧牙龈,口底及下颌尖牙根尖颊侧龈有几个不规则的红斑,有些伴有白色角化边缘,龈呈中等度炎症,牙周袋深度3—5mm,错(牙合)。牙龈及颊粘膜取活检。病理报告:龈有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例以前未曾报道的由鳞状上皮岛无鞘神经纤维束组成的牙龈病变,并建议将该病变命名为神经上皮错构瘤。 患者女,24岁,述下颌骨舌面感到硬结并经常疼痛。检查发现沿右下磨牙区龈缘有一似骨疣样突起,该区边界清楚,粘膜正常,拍片示骨无异常变化。患者磨牙区牙齿均有牙周炎。手术切除病变并作病理检查,可见胶原基质内有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鳞状上皮岛,该上皮岛由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构成,鳞状细胞呈多形  相似文献   

11.
牙龈转移性腺癌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瑞庆  张瑛  黄胜春 《口腔医学》2000,20(3):137-138
目的 :探讨牙龈转移性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 :对 2例牙龈转移性腺癌的报道 ,结合对国内外 49例文献报道的复习。结果 :牙龈转移性癌临床上易于血管性龈瘤、周边性巨细胞肉芽肿、肉芽肿性龈瘤和纤维性龈瘤相混淆 ,但有其独特性。结论 :牙龈转移性癌的预后较差 ,故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作者检查了525人(男、女均有),年龄由15岁到45岁,其中265人牙周组织健康,210例有慢性卡他性龈炎,50例牙周炎。按 N·Brill 和 B·Krasse 的方法,用标准的大小为15×4 mm~2 的滤纸条收取龈液,作定量检查。检查前仔细清拭牙及牙龈,用棉块隔湿,晾干。将滤纸条的尖端放入龈沟口,而不要放到龈沟底。收取龈液的时间为3分钟。用测量滤纸条浸湿面积的方法确定龈液量。用0.2%茚三酮酒精液染色,可使浸湿面积更加明显。此外,还用天秤称量取液前、后滤纸条重量的方法确定龈液量。可以确定:慢性卡他性龈炎时,龈液量、龈沟龈袋和牙周袋的深度,炎症和卫生指数,均较牙周组织健康者增高。牙周炎时检查的各项参数比慢性卡他性龈炎和牙周组织健康者均有很大的意义。各组之间的差别是可信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Ig)和补体(C)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盘状红斑狼疮(DLE)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CHC)中的表达,以期找出对口腔黏膜白色病变有辅助检查意义的更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对OLP、DLE和CHC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免疫复合物在三组基底膜区和结缔组织中单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DLE组的基底膜区有免疫复合物的多元沉积。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Ig和C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中的表达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牙龈增生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牙龈增生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随机选择门诊牙龈增生病例50例,女18例,男32例,年龄35~55岁,其中药物引起的前牙区牙龈增生6例,青春期前牙区龈炎21例,磨牙区妊娠龈瘤18例,磨牙区牙龈纤维瘤8例.  相似文献   

15.
在1986年的美国牙周病学会重新修改的牙周病学用语集第1章中,对牙周病作了新的分类,现叙述如下。一、牙龈疾病: 1、牙龈炎:在临床上具有牙龈色泽、形态、位置、表面外观的改变和以出血,渗出物存在为特点。其常见病因是细菌感染。 (1)、非特异性龈炎:是牙龈炎的最一般形式,多由于牙垢的细菌及其产物引起。 (2)、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ANUG):最初表现为龈乳头受损,并具有龈坏死及假膜形成等特点的感染性疾病。 2、全身性疾病及激素障碍性龈炎:多起因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等病毒性疾患;白血病等血液性疾患;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等代谢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彭××,女性,54岁,住院号47749。因右侧磨牙区牙龈腫块,进行性增大二月余,于197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常规化验检查均属正常范围。专科情况见右侧面颊部较左侧丰满,张口度正常。右侧磨牙区牙龈有6.5×5×5cm大小之腫物,呈乳头分叶状,质地中等,表面糜烂,触之易出血,(?)缺失,(?)松动Ⅱ°。右颌下区触及腫大之淋巴结两个,大小分别为2×3cm 和2×1.5cm,边界清楚、活动。临床及活检病理诊断为:牙龈鳞状上皮细胞癌。手术所见:于1978年2月14日在全麻下行颌颈联合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1269例牙龈疾患切下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看到下列的病变:(1)水肿性龈炎有71例(占6%),为大多牙周疾患的第一期,组织学检查见牙龈表面上皮有不全角化或角化,初期结缔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动脉内膜炎。有个别病例有限局性溃疡且有血栓形成。(2)纤维性龈炎为516例(41%)最多,镜下见附着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龈沟液(GCF)量与牙周组织炎症程度 密切相关。但GCF中龈炎紫卟啉单胞菌抗体滴度(以下简称抗体滴度)与GCF的量是否有关尚无研究报道。 作者对28名(年龄28~40岁)诊断为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PP)的患者进行了0,3,6,9,12个月的纵向研究。每次就诊时行龈上、下洁治和根面平整术,术前进行各种检查。用滤纸条(filterpaper strip)置于牙周袋  相似文献   

19.
全冠的边缘     
铸造全冠修复体关键的部位是边缘,这也是全冠最薄弱的地方,15年来,通过实践与研究,对一些旧观点有了新的认识。多数文献都将全冠的边缘分为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即边缘位置、边缘外形和边缘密合性。边缘位置全冠的边缘有三种位置:(1)龈上边缘,(2)边缘与龈嵴顶平齐,(3)龈下边缘。最近出版的许多著作都十分主张用第(1)或第(2)种边缘。主张用龈上边缘的学者认为,龈下边缘常常引起龈炎,而龈上边缘则很少引起龈炎。另外,龈下边缘的菌斑指数和龈袋深度都比龈上边缘严重,这主要是由于龈下边缘容易聚积菌斑而造成的。主张用第(2)种边缘位置的学者们认为,边缘与龈嵴顶平齐的全冠,比龈下和龈上边缘的全冠更少引起龈炎。这种边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此处的牙龈存在着角化上皮,它与龈沟深部的上皮是不一样的。支持龈下边缘的学者大多是根据经验而  相似文献   

20.
两位同胞患者,姐29岁,弟19岁。均主诉牙龈出血和吞咽困难。追查病史,患者均有Kindler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如新生儿水疱,皮肤脆弱,且对B波长紫外线过敏。口外检查:患者手、面和颈部皮肤干燥、萎缩、有异色症、下眼睑外翻、上下唇有着色斑,伴双侧口角炎。口内检查:颊、腭、舌、口底处软组织正常,但上唇沟变浅。男性患者牙龈缘肿胀,红斑、溃疡形成,牙周袋深2~3mm,轻触即严重出血,牙龈脱屑,X线片示少量骨丧失。女性患者牙龈体征如前,有迅速发展的牙周疾病,牙齿松动置Ⅲ°,X线示严重骨丧失。在组织学上,除有牙龈炎症外,部分上皮与结缔组织分离,在基底膜区有大量小泡,泡底可见周期性萎缩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IgG,IgA,IgM,C_3阴性,而天疱疮,类天疱疮,扁平苔藓则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