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获得性血友病A(acquit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非血友病患者体内自发性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FⅧantibody,亦称FⅧ抑制物)而引起的1种出血性疾病[1,2]。这种自身抗体能引起FⅧ活性降低,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血友病A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数据,了解医院就诊血友病A临床分型、抑制物存在情况及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思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证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筛查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定量检测抗体.结果 359名血友病A患者以重型和中型居多(共占81%),亚临床型仅14例.抑制物筛查22例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平均抗体滴度35 BU.获得性血友病1例;2例患者同时存在FⅧ∶C、FⅨ∶C低下和抑制物阳性.结论 医院就诊的血友病A患者主要为重型和中型,亚临床型少见;FⅧ抑制物筛查及抗体滴度在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及其重要;获得性血友病诊断思路应该为实验室数据结合临床、遗传学、自身免疫性检查等.  相似文献   

3.
横县中医医院于2018年10月28日收治1例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该患者因面色苍白10余天,右侧大腿及膝关节肿胀,局部可见片状瘀斑,拟"贫血原因待查"收入院。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测定(Bethesda法)、凝血因子Ⅷ水平测定等发现,该患者APTT显著延长,APTT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血小板计数(PLT)和肝功能正常;经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凝血因子Ⅷ活性为1%,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为9.6 BU/mL(Bethesda法);抗核抗体(ANA)为核颗粒型(1:320),ANA谱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故诊断为获得性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所致出血。当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贫血伴可见片状瘀斑时,应考虑是否伴有获得性因子Ⅷ抑制物存在的可能;APTT纠正试验对诊断是否存在循环抗凝抑制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FⅧ抑制物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Ⅷ抑制物是人体内最常见的抗凝血因子抗体,通过抑制FⅧ∶C活性引起获得性血友病A(AH0 A)。AH- A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死亡率较高。与遗传性血友病相比,AH -A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对AH-A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治疗,提高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用APTT标准曲线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用Bethesda法定量测定FⅧ抗体;用长距离PCR方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结果 经检测发现患者为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ITI治疗3个月后,患者FⅧ抑制物滴度下降为0,输注FⅧ后回收率>66%,治疗6个月后达到抑制物清除标准,停止治疗.结论 该患者是国内首例采用ITI成功治疗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病例,ITI是目前最有希望根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由编码FⅧ(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不足或功能障碍所致。血友病A的治疗,在目前仍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反复输注凝血因子制剂后会产生针对FⅧ的抗体,这是HA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关于抑制物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影响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抑制物产生的主要因素。本综述主要阐述国内外HA凝血因子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遗传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魏卿  牛挺 《华西医学》2014,(4):646-650
获得性血友病A是一种发病率极低但病死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原因导致患者体内产生了特异结合、灭活凝血因子Ⅷ的凝血因子抑制物而发病。患者在其体内凝血因子抑制物完全清除之前都处于严重出血甚至致死的风险之中。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抑制物清除治疗是消除患者出血风险,达到长期稳定完全缓解以及最终治愈该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通过体内外干预实验观察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的 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及兔 FⅧ凝血活性(FⅧ:C)的影响;确定患者 FⅧ抑制物的 TgG 亚型和结构表位,以揭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Ⅰ期法测定患者血浆 FⅧ:C;以 Bethesda 单位(BU)表示 FⅧ:C 抑制物滴度;用蛋白 A-琼脂糖柱纯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 IgG;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其对 FⅧ:C 的抑制作用;观察 FⅧ抑制物对兔血浆 FⅧ:C 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用抗 IgG_1、IgG_2、IgG_3、IgG_4抗体作 Western blot,结合灰度扫描确定患者血浆 IgG 亚型相对表达量;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及正常人体内各 IgG 亚型浓度;用 FⅧ/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试验及 Western blot 鉴定患者 IgG 抗体(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具体“表位”。结果①患者 APTT 明显延长,正常血浆不能纠正;FⅧ:C<1.5%,FⅧ抑制物滴度为147.8 BU;②纯化的患者 IgG 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正常人混合血浆 FⅧ:C;动物实验显示患者血浆能以时间依赖方式延长兔血浆 APTT;③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FⅧ抑制物成分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FⅧ抑制物作用于FⅧ:C 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体内 IgG_4、IgG_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 FⅧ抑制物对 FⅧ:C有抑制作用,FⅧ抑制物的 IgG 亚型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患者 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表位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的肽段,揭示了该获得性血友病 A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指非先天性血友病病人体内产生抗凝血因子的特异性抗体,使凝血因子Ⅷ(FⅧ)水平严重降低而引起的一种极少见的出血性疾病[1],每年大约每10 万人中有0.2 ~1.0人发病[2]。该病发病率低,而因获得性血友病A 局部出血导致的喉头血肿更为少见,但是一旦发生,死亡率却是极高的,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治愈率就更低了,我科于2017年8月收治获得性血友病A致喉头血肿1例,现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利用即刻法与孵育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差值预测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的临界诊断点。方法回顾分析172例血友病A患儿的APTT纠正试验及抑制物定量监测结果,并应用ROC曲线分析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阳性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ROC曲线下面积=0.908(95%CI:0.875~0.941,P0.05),Youden值为0.679,所对应的APTT差值为2.6s,为有无抑制物的最佳诊断界点。此时敏感度为80.4%,诊断特异度为87.5%。结论 2.6s的APTT纠正试验秒值差可作为儿童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产生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确定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对85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并分析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闪素.结果 FⅧ活性检测显示113例患者中重型74例,中型27例,轻型12例.本组经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的发牛率为28.24%,抑制物水平均为低滴度,均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血友病患者严重程度、是否有大出血或手术大量使用FⅧ史均与FⅧ抑制物是否产生相关(P<0.05).结论 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以低滴度为主,多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超过5 d,中、重型.曾大出血或手术使用大剂量FⅧ等均与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威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17-218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因子Ⅷ抑制物中的作用。方法:以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试验为基础,同时应用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测定4例血友病患者标本,判断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在筛选凝血Ⅷ抑制物中的作用。结果:4例患者中,患者1和2的平行稀释试验结果呈递增趋势,说明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而患者3、4的结果递增趋势不明显,可以认为无凝血因子Ⅷ抑制物。结论:应用凝血因子Ⅷ平行稀释试验作为实验室筛选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方法,如实验结果呈递增趋势,则认为该患者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可进一步作Bethesda检测来对凝血因子Ⅷ抑制物准确定量。凝血因子平行稀释试验快速、简便、敏感,适应急诊检验需要,对临床及实验室早期判断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血是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首要死亡原因.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使APL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初治APL患者合并DIC的比例高达77.6%.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FⅧ)或FⅨ抑制物阳性的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及血小板无力症等.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我们应用rFⅦa治疗8例合并重度出血且常规止血措施无效的AP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是一种病理性循环抗凝物质,其所致的凝血障碍临床少见。多数抑制物针对凝血因子Ⅷ(FactorⅧ,FⅧ),而针对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Ⅴ)者罕见,年发生率达(0.09~0.29)/100万,文献报道200余例[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诊断的22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获得性血友病A(AHA)20例(90.9%),获得性血友病B(AHB)2例(9.1%).AHA患者中,男、女各10例,中位年龄37.5(2~95)岁,中位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为1.9%(0.5%~39.0%),以肌肉软组织血肿(80.0%)、皮肤瘀斑(75.0%)为主要临床表现;2例AHB患者均为男性儿童(1、3岁各1例),临床症状轻微,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分别为5.0%、16.0%.22例患者中,7例(31.8%)存在相关病因.所有患者均APTT延长,PT正常,APTT纠正试验不能纠正或检出抑制物(滴度值2~32 BU),狼疮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阴性.19例患者接受血制品止血治疗,7例患者单独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清除抑制物,11例患者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清除抑制物,3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20例AHA患者中19例(95.0%)急性出血控制,8例(40.0%)患者抑制物消失且FⅧ∶C>50%[中位治疗时间42.5(21~145)d],因出血死亡1例.2例AHB患者分别在治疗48、60 d后FⅨ∶C达到35%、24%.结论 获得性血友病并非罕见,可见于各年龄段,临床表现异质性高,儿童患者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一种以循环血中出现抗凝血因子Ⅷ(FⅧ)的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约1.5/(10万·年),多继发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围生期女性等[1]。有研究显示,50%的获得性血友病表现为特发性,12%~18%常继发于自身免疫病,10%发生在围生期,10%~12%继发于恶性肿瘤[2]。  相似文献   

19.
Nijmegen测定法的简化及其在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的Nijmegen法在诊断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APTT测定、APTT交叉试验、APTT孵育交叉试验以及FVⅢ:C活性、FIX:C活性测定对可疑患者进行初步诊断;采用简化的Nijmegen法对4例初步诊断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患者进行抑制物的定量测定。结果:4例患者APTT均延长;APTT交叉试验和APTT孵育交叉试验结果:加1/10正常血浆及等量正常血浆均不能使延长的APTT恢复正常,而且加入等量正常血浆的APTT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延长;4例患者中有1例为甲型血友病并发FVⅢ抑制物,其血浆FVⅢ:C活性及FVⅢ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0%和320BU/mL;2例为获得性甲型血友病患者,其血浆FVⅢ:C分别为0.6%和1.3%,其血浆FVⅢ抑制物分别为92BU/mL和192BU/mL;另外1例为乙型血友病并发FIX抑制物,其血浆FIX:C活性及FIX抑制物的测定结果分别为1.2%和100BU/mL。结论:简化的Nijmegen法适合于对血友病患者或者获得性血友病患者产生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分析评价;对凝血因子抑制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正>血友病为一组X-性联隐性遗传的出血疾病,其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2型,分别由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基因突变所致。血友病A较血友病B更为常见,占总数的80%~85%。根据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其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国内将血友病A分为4型:重型(1%),中型(1%~5%),轻型(5%~25%),亚临床型(25%~45%)。随着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普及,血友病存活率明显升高,同时也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