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与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电镜技术、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时期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 感染后7~10d凋亡细胞数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心肌病变以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坏死为主并逐渐加重,10~14d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心肌病变也最重,21~28d细胞凋亡数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逐渐减轻,代之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及心肌纤维化;Fasl蛋白表达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86 P<0.01)。结论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是VM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Fas、Fasl基因在VM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实验性心肌炎心肌穿孔素和Fas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鼠柯萨奇B3致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Balb/C鼠24只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细胞株后,随机等分为两组:治疗组(黄芪注射液每天10g/kg腹腔注射)和对照组。实验第8天取心肌和血液标本,进行心肌病理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心肌穿孔素(PFP)和Fas配体(FasL)mRNA表达水平及进行黄芪对其影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治疗组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2)治疗组心肌PFP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心肌FasL mRNA表达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直线回归与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PFP mRNA与FasL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影响VMC中PFP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减轻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对VMC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柯萨奇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有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具有致心肌损害作用,现已发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靶细胞主要由穿孔素介导。  相似文献   

4.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与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萨奇B组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体,其发病机制与病毒的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有关,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具有致心肌损害作用,现已发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损伤靶细胞主要由穿孔素介导。  相似文献   

5.
灵芝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灵芝对病毒性心肌炎(VM)小鼠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观察灵芝对VM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VM动物模型:雄性Balb/c小鼠腹腔内接种0.5 ml柯萨奇病毒B组(CVB3)病毒液,感染后d10处死。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光镜、电镜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及凋亡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时期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小鼠比较,实验组鼠心肌病变积分、细胞凋亡数及Fas、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未治疗组比较,灵芝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结论 灵芝可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而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as/Fasl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 6±0.110 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 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2.8804±0.3020)、(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 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 Fas、Fasl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Fas、Fasl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炎症型心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和急性心力衰竭,进而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称为炎症型心肌病.免疫系统在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的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病毒RNA持续复制、免疫介导损伤和细胞凋亡等细胞免疫反应,及抗心肌抗体等体液免疫应答.临床治疗方面,除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之外,应进一步强调利巴韦林、免疫球蛋白、α1受...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体内γ-IFN与NO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雁  杨正修  龚蕴贞  林维芬  曹立宇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4):232-233,249,W002
为探讨γ -IFN、NO在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中的变化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以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株(CVB3m)诱导的BALB/C心肌炎小鼠为研究对象 ,每隔7天观察小鼠血清中γ -IFN、心肌匀浆中NO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 ,并计算感染小鼠心肌组织光镜下病理积分。结果显示 ,BALB/C鼠感染病毒后体内γ -IFN、NO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急性期(第7天)最高 ,且NO的升高与γ -IFN相关(r=0.95,r2=0.9,P<0.05) ,而感染后心肌病理积分又与NO相关(r=0.66,r2=0.43,P<0.05)。结果表明 ,γ -IFN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介导NO产生以发挥抗病毒作用 ,而过分表达则可造成自身损伤 ,故适当降低其表达水平有利于病理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Fas1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1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6±0.1109)%]较正常对照组[(0.1288±0.106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1蛋白表达[(2.8804±0.302O)、(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JLgb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Fas、Fas1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Fas、Fas1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Caspase-8、Fas/FasL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Caspase-8、Fas/FasL在小儿血管瘤中的表达,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途径.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44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vision二步法检测PCNA、Caspnse-8、Fas、FasL的表达.采集图像并分析,计算积分吸光度(IA),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PCNA表达将44例血管瘤的标本分为增生期血管瘤25例,消退期血管瘤19例.25例增殖期血管瘤Caspase-8、Fns、FasL的IA分别为1186.42±863.86、99.08±54.80、538.65±344.41.19例消退期血管瘤Caspnse-8、Fas、FasL的IA分别为20 544.18±7 556.04、714.34±288.38、1 917.12±507.21.血管瘤增殖期Caspase-8、Fas、FasL的IA明显低于消退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Fas与Caspase-8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4 P<0.01).结论 Caspase-8、Fas/FasL参与了小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凋亡的调节,在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凋亡调控中起作用的可能是Fas/FasL介导的死亡受体通路.  相似文献   

11.
血清肌钙蛋白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 ,多年来 ,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型 (CK_MB)一直认为是判断心肌损伤的检测手段 ,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此酶测定诊断特异性较差 ,诊断窗口时间较短[1]。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cTnT、cTn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 ,本文检测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血清cTnT及cTnI ,同时测定CK_MB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选择1999年6月~2000年9月间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门诊与住院患…  相似文献   

12.
抗FasL抗体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ang H  Han B  Han XZ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2):920-924
目的探讨抗FasL抗体对小鼠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8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病毒对照组、3组为IgG对照组、4组为抗FasL抗体治疗组。于接种病毒后第10天每组处死小鼠8只,取心脏,分别采用光镜检查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化caspase-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caspase-3和CVB,mRNA表达。结果(1)病毒对照组可见活化的caspase-3表达和心肌细胞的凋亡,且均与心肌病变积分成正相关(r=0.81,P〈0.05;r=0.73,P〈0.05)。(2)抗FasL抗体治疗组小鼠心肌组织病变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及心肌细胞内CVB,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P〈0.01,P〈0.01,P〈0.01,P〈0.05)和IgG对照组(P〈0.01,P〈0.01,P〈0.05,P〈0.01,P〈0.05)。结论凋亡是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抗FasL抗体可降低caspase-3活化和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细胞内病毒复制,使心肌损伤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凋亡和免 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进行血清sFas和sFasL的浓度 测定。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sFas和sFasL表达水平较健康儿童明显增高(P均<0.01);病毒性心肌炎患 儿血清sFas与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sFas及sFasL表达增高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过 程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或减弱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造成免疫性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 sFas表达增高进一步证实其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血清中sFas和/或sFasL表达增高可望作为T淋巴细胞激活的 标志和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NF-α和Fas/FasL系统的表达与再生障碍性贫血(ziplastic anemia,AA)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结果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和CD3+4细胞Fas、Fas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重型AA(SAA)组与慢性型AA(CAA)组之间无差别。各型AA患者TNF-α浓度与CD3+4Fas+表达率呈正相关(r=0.542P=0.011)。结论TNF-α和Fas/FasL系统介导的凋亡参与了AA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凋亡过程。结果导致造血干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近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性心肌炎 (VM)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广泛或散在的细胞坏死及周围间质细胞浸润。近年来此病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且已证实它可能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故其治疗应该从心肌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入手 ,早期以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为主 ,后期以免疫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为主 ,尽管对其发病遗传学作用、免疫机制及感染因素研究都有很大进展 ,但减轻心脏负荷、抗病毒治疗及阻断免疫连锁反应是治疗的基础。心肌营养药、氧自由基剂等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STAT)是存在于细胞质内的一组潜在核转录因子,包括多个家族成员。STAT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柯萨奇B3病毒感染不同的STAT基因敲除或活性被抑制的Balb/c小鼠后,心肌炎的发生和预后有显著差异。不同的STAT可诱导辅助细胞(111)向Th1或Th2分化,调控Th1/Th2平衡及调节一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并进而影响病毒复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扩张型心肌病STAT的表达和活性显著下调,活化的STAT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介导心肌内源性保护机制保护心肌免受损伤。STAT有望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靶分子。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与心肌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作成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0):807-810
心肌纤维化是由心肌间质胶原过多蓄积引起,在病毒性心肌炎各期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以恢复期与慢性期改变明显.心肌纤维化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病毒直接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可行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肌,在心肌细胞内复制而导致心肌溶解并由此诱发一系列心肌自身免疫反应的结果,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VM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出VM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其发病过程包括2个阶段:(1)感染后第1周以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为主,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大量复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2)感染第2周开始,以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反应介导的心肌细胞损害为主。在这2个阶段中以免疫损…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但是,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和免疫反应导致的心肌损害已被人们所共识.近年来,机体的遗传易患性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就此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可直接和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相关机制包括病毒直接侵袭、炎症因子风暴、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肌缺氧损伤及免疫紊乱等多种机制。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损伤、心肌炎、心律失常及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等心血管并发症。相对于其他病毒性心肌病,COVID-19相关病例起病更隐匿,发生暴发性心肌炎比例更多,且感染期过后仍存在持续性症状。另外,既往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儿预后更差。文章综述了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害/心肌炎临床特点、相关机制及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