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4月至7月在我科治疗的68例重症中17例危重型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在降颅压、血管活性药物或正性肌力药物改善循环、容量支持及给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全部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初始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均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FEP),初调条件为吸入氧浓度80%~100%,PIP 15~25cmH2O,PEEP 6~8cmH2O,f20~40次/min,潮气量6~8ml/kg左右。结果 17例患儿中抢救成功15例,机械通气时间2h20min至21d 3h,死亡2例,机械通气时间分别2h 20min、9h。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并发NPE患儿应密切观察及早气管插管,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可明显降低患儿病死率,待病情控制后应适时、及早撤离呼吸机。  相似文献   

2.
高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各种突发性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突发性急性肺水肿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PEEP(15—25cmH2O)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a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及胸片变化,同时与5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经高PEEP机械通气治疗1—2h后,48例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血压明显下降,SaO2上升,血气指标好转,低氧血症明显改善,胸片示肺部阴影减少或消失,仅2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达96%。缩论高PEEP是治疗各种突发性急性肺水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乌司他丁抢救治疗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因各种原因并发NPE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未取得疗效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和呼吸机亚低温乌司他丁治疗(综合组),经治疗后1h,2h观察患者肺部罗音及SaO2,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两种方法比较,治疗后2h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取得更好疗效,且总生存率上升。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乌司他丁治疗能在较短时间内使肺水肿得到缓解且效果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效果,探讨呼气末正压的选择,以及其对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我院PICU成功救治的32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患儿,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选择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加用呼吸末正压。结果 32例患儿均抢救成功。机械通气时间3d 11h~18d 8h。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症状和低氧血症,适当的呼吸末正压选择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是一种必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对患儿循环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对中心静脉压(CVP)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抢救中的成功率。方法对7例不同神经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机械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原发病常规救治的同时,及时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并过渡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的机械通气后,所有病人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改善。结论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宁早勿晚”;应根据神经科疾病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所属通气障碍的类型来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有创机械通气对创伤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67例符合重症颅脑损伤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常规脱水降颅内压,保持气道通畅,行有创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机械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机械通气后67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24 h后氧合指数和肺损伤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创伤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国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05-1406
目的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8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患者PEEP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例经PEEP治疗后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PEEP是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媛媛 《江西医药》2012,47(3):243-245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对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在采用常规药物同时予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SIMV容量控制+压力支持,潮气量6-8ml/kg,起始PEEP为(10±2)cmH2O,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通气时间为(7±3d),观察通气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前后患儿体温、呼吸、心率及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与机械通气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经常规治疗后如症状不能改善,须尽早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需要较高PEEP维持。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2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兆青  王立娟  唐伟伟 《安徽医药》2010,14(10):1168-116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救治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药物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采用面罩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记录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呼吸(R)、心率(HR)、血气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在机械通气2 h小时后呼吸(R)、心率(HR)下降,氧分压(Pa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机械通气前后,这些数值显著变化(P〈0.01)。20例救治成功,仅1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水肿的重要手段,把握时机及时应用,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正性肌力药物、利尿药、吗啡、血管活性药物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应用鼻导管或Venturi面罩吸氧;BiPAP治疗组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结果 BiPAP治疗组通气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等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使用安全,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观察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2~3h皮肤颜色转红,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 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PaO2、a/A PO2、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入氧浓度(FiO2)及呼气末正压(PEEP)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8例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例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经PEEP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是抢救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MV)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NMV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高流量吸氧,NMV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模式,分别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9例患者均于30min内症状缓解,除3例较重患者需辅助通气2h才能撤机外,其他均于1h内撤机。撤机后能平卧呼吸,面色恢复正常、大汗消失、口唇无青紫、泡沫样痰消失、双肺啰音明显减少甚至消失阶榱俅哺飨钪副瓯冉喜钜炀哂型臣蒲б庖澹?P<0.05)。结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可迅速纠正缺氧、改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所致左心衰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A组(2l例)应用BiPAP治疗同时进行药物治疗。B组(21例)吸氧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BiPAP治疗的21例患者早期氧合明显改善,心率、血压也都有明显改善,未发生气管插管及死亡。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配合高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月所收13例重症哮喘患者给予机械通气配合高PEEP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13例患者死亡3例,治愈10例;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共3种,发生低血压13例,气胸3例,潮气量降低11例.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症,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对于一般治疗方法不能缓解的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配合高PEEP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进行NIPPV治疗。选择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试验组有2例中转有创通气治疗,气管插管率为3.3%;有1例出现气促症状,2例出现咽喉干燥症状,1例出现腹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照组有3例出现气促症状,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行气管插管,插管率为13.3%。试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通气侧肺实施不同大小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5例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A组为不采用PEEP的OLV对照组;B组为OLV PEEP(5cmH2O)组;C组为OLV PEEP(8cmH2O)组。各组病例于OLV前、OLV后30min、OVL结束、恢复双肺通气后30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OVL30min及OVL结束时,B、C两组的PaO2较A组高,QS/QT较A组低(P<0.05);B、C两组各时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L期间通气侧肺实施5cmH2O及8cmH2O的PEEP可明显提高PaO2,减少肺内分流;5cmH2O的PEEP有利于手术操作,临床实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EEP值设定对麻醉中呼气末肺容量和氧合程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设定PEEP值,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6例因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麻醉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插管通气治疗,根据氧合情况,缓慢、连续递增PEEP(人工控制)以及估计由最大限度氧运输决定的最佳PEEP,以满足最好的全身动脉或恢复肺部顺应性。结果随着PEEP压力水平的不断增高,PO2水平呈上升趋势,而PCO2在压力为0.9时最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体内CI水平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在PEEP为0.9kPa时各组间DO2水平变化不明显,PEEP为1.6kPa时较压力为0组出现明显下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EEP治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ARDS患者PaO2有一定提高,但高压力水平的PEEP反而会使DO2下降。所以应使用依次递增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确定最佳的PEEP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