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分析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无血管损伤的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采用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的19例无血管损伤的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6~57岁,平均42.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5cm×3cm~12cm×5cm,骨缺损长度5~11.5cm,平均7.14cm.统计创面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0.9±6.8)d,骨缺损端骨靠拢时间为(25.8±16.7)d,延长段骨愈合时间为(8.8±1.1)个月,缺损端愈合时间为(8.9±1.4)个月.Paley标准评价骨折愈合疗效优良率94.7%,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89.5%,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84.2%.Ilizarov手术主要并发症(骨对合端不愈合、邻近关节挛缩或僵硬等)发生率14.28%(4/19),次要并发症(钉道感染松动、软组织下陷等)发生率52.63%(10/19).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技术治疗无血管损伤的胫骨骨与软组织缺损有独特的优越性,手术操作简单、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股骨胫骨分段延长术治疗严重短肢合并股骨前倾角畸形疑难病例.方法1990年5月~1999年12月用该术式实施的脊髓灰质炎后遗成人严重短肢合并股骨上端畸形12例.结果随访时间最短2 a,最长9 a,平均6 a.12例中胫骨延长从3.5~5.5cm,平均4.4 cm;股骨延长1.6~3.5 cm,平均2.7 cm,股骨胫骨共延长5.1~8.5 cm,平均7.1 cm;前倾角畸形明显改善.结论股骨胫骨分段延长术是治疗严重短肢合并股骨上端畸形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先后开展了骨骺牵伸分离延长和干骺端截骨延长两种术式,用以矫正下肢短缩畸形,取得了满意效果。我院从1984年起采用这两种方法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短肢畸形42例,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其中以膝关节脱位为最严重,现报告4例如下: 临床资料 4例均为男性脊髓灰质炎后遗短肢畸形患者。年龄12~22岁,平均14.5岁。术前徒手行走3例,扶单拐助行1例。患肢短缩幅度4~9cm,平均6.7cm。行胫骨近端骨骺牵伸延长术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各2例。术后患肢  相似文献   

4.
阳波  银毅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386-388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33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手术组71例和关节镜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晚期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区别;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关节镜组手术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术后疗效优良率高(P〈0.05或P〈0.01),其中SchatzkerⅣ型患者Sander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常规手术组(χ2=5.560,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骨折愈合快、疗效佳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肢缩短畸形的分型治疗60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传铎  李端明 《武警医学》1997,8(3):125-128
自1977以来,我们对603例下肢缩短畸形进行了临床分型治疗。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年龄、短肢幅度、复合畸形、肌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我们将短肢畸形分成5个类型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延长治疗方案。其分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在达到延长长度的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做到了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多个复合畸形,缩短愈合时间,严重短肢畸形一次手术纠正。本组603例短肢畸形采用分型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肢体延长长度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体延长中为防损害组织的结构与功能,普遍以组织弹性允许限度为原则,一般均主张将延长度控制在骨原长度10~15%。为安全达到大幅度延长,本文报道在牢稳固定骨断端和早期功能锻炼条件下,用每日1~1.25mm缓慢速度延长法,观察骨骺牵伸延长80例和干骺端截骨延长63例,延长率为骨原长度9~84.3%,其中16例达到30~84.3%。绝对延长数达6~16cm者有69例,其中1例同时延长胫骨与股骨,一期(131天)矫正下肢22cm巨大短缩。实验组15只山羊小腿延长率为骨原长度28.6~64.8%(平均50.2%)。无一例并发神经与血管损伤或骨不连。作者对本组结果提出不同于组织弹性限度的新认识,认为神经、血管与骨膜等组织对缓慢的逐渐延长有相当大的生物学适应能力,低牵张力能刺激肢体组织同步增殖生长,从而避免损害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Ⅰ期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均为胫骨开放性骨折(Gustilo Ⅲ B型20例,Gustilo Ⅲ C型4例).在患肢上安放Ilizarov外固定架.清创术后小腿胫前内侧软组织缺损10 cm×6 cm,胫骨骨缺损(8±4)cm.对15例胫骨骨缺损<5 cm的患者使用Ⅰ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对9例胫骨缺损>5 cm的患者采用Ⅰ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对15例患者采用Ⅰ期清创,封闭创面或缩小创面、骨搬移,Ⅱ期清理皮肤嵌顿及清理骨折端.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 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术后3个月恢复.19例未通过额外手术进行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通过局部旋转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结论 Ⅰ期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应力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国产胫骨交锁髓内钉,在硬膜外麻醉下,以骨折处为中心取胫骨前外侧入路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整复胫骨骨折后用持骨钳固定,在胫骨结节上方,平台下1cm处用骨锥钻透骨皮质进入髓腔,插入选好的髓内钉,于髓内钉两端穿透骨皮质,各置入两枚镁钉。结果:手术切口全部一期愈合,胫骨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具有卓越的防旋和抗短缩能力,为复位后的骨折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可允许患者早期负重和肢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胫骨骺板牵开或自骺线切开延长术是临床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较新方法之一。我院自1984年以来开展了此项手术。有关此种手术后骨愈合的x线表现国内尚少报道。现将有完整资料的38例胫骨延长手术后骨愈合情况的x线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晋  米彦军  鲁迪  刘晶晶  黄雷 《武警医学》2010,21(10):916-917
因严重创伤所致胫骨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不连或创伤后所遗留的畸形,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使用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稳定骨折或对肢体短缩进行延长,是一种治疗此类疾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我院于2001—07开展orthofix重建外固定架手术治疗胫骨缺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胫骨近端形态及其对髓内钉置钉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胫骨近端形态及其对髓内钉置钉点的影响。 方法  14 8张成人胫骨侧位X线片 ,测量胫骨近端斜坡长度、角度及髓腔直径。计算在不同斜坡角度、髓内钉直径的置钉点。 结果 胫骨近端斜坡长度、斜坡角度在不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者无明显相关性。在X线片上 ,胫骨近端斜坡长度和角度分别为 ( 2 .34± 0 .2 7)cm和 ( 2 0 .1± 4 .3)°。 结论 胫骨近端形态存在个体差异 ,故确定置钉点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及VSD技术联合使用在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患者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2岁,平均37.6岁。骨缺损长度2.5~10.8cm,平均6.7cm,软组织缺损面积(1.5cm ×3.5cm~4.5cm ×8.8cm,平均2.7cm ×6.4cm)。一期清创,清除感染及粉碎严重的骨质,胫骨干骺端截骨,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VSD护创材料覆盖创面,术后1周行皮肤及骨组织同时推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3个月,平均1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并骨性愈合,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1.5cm,创面均愈合。外固定指数1.3~2.5个月/cm,平均2.05个月/cm。结论联合Ilizarov及VSD技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干骨缺损疗效满意,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同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长的胫骨结节截骨在全膝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2年10月间12例采用延长的胫骨结节截骨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截骨在术后6个月临床和X线片评估均愈合,关节活动度平均从79°增加到95°,平均膝关节评分从60改善至85。结论延长的胫骨结节截骨在翻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能改善手术显露和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宝峨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344-2344
正常的脐带长度在30~70 cm,平均长度达50 cm,若脐带长度在30 cm以下则说明脐带过短.因脐带长度大小不一,其在临产后不利于胎头下降,脐带牵拉过紧则会导致母儿血供受阻引起缺氧,导致胎儿窘迫,使得产程延长.而脐带长度达不到标准,母体临产后将造成子宫内翻、胎盘早剥等危害性较大的并发症症状,对干母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危险,这就需要产科医务人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母婴的健康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5例胸部手术患者采取腋下纵形、横形或“L”形切口行肺大疱切除、肺叶切除、贲门失驰缓症Heller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125例胸部手术患者平均切口长度10.5cm,关胸时间短,减少术中及围术期输血,切口入路不切除肋骨,并且关胸时不缝扎肋间神经。术后伤口疼痛轻;肺功能损伤小,并发症少。结论微创切口对肌肉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疼痛轻且短,术后肩关节和上肢活动受影响少,恢复快。切口位于腋下隐匿、美观。  相似文献   

16.
68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包含踝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治疗非常困难。特别是骨折粉碎且合并软组织损伤者,手术治疗会增加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保守治疗虽然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能恢复患肢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性及完整性。除无移位的骨折外,保守治疗疗效极差,因此,笔者对本院1999~2003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Pilon骨折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克氏针法应用于经皮固定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且选择AO分型为C型的100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按双克氏针确保钢板插入方向法和凭经验确定方向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以及伤后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 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克氏针法用于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牵拉成骨矿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RP组和对照组(n=10)。兔左侧胫骨胫腓关节下方截骨1cm短缩后以单臂外固定架进行延长(术后第7天开始,1mm/d,共延长1cm),PRP组在术后第17天和第27天各局部注射PRP500μl,对照组无处理。术后第37天处死动物取材。于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2、17、27、37天用C形臂动态观察新生骨的矿化过程,取材后拍X线片并行Micro-CT扫描评价新生骨的骨矿物质含量及密度。结果PRP组新生骨的生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结果显示在PRP组的牵张间隙内可见明显连续高密度影,骨痂量明显多于对照组。Micro-CT三维重建图像示PRP组新生骨生长及塑形良好,对照组只有少量皮质连续。PRP组骨矿物质含量(310.8±44.2mg)及骨矿物质密度(228.8±22.3mg/cm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8±25.1mg、86.4±23.8mg/cm3,P<0.05)。结论在兔胫骨缺损延长动物模型中,PRP局部注射可显著促进牵拉成骨矿化过程中新生骨的矿化。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69-1471
目的:通过腹腔镜、开腹术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对比,探讨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1—01收治的8—11cm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8例LM及25例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结论:LM于开腹手术相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快,安全可行。前提是手术医师要有丰富手术经验及缝合技术。如果子宫肌瘤较大手术时间会延长,与取出费时及缝合困难有关,但出血量无增加。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镜下多种钢丝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胫骨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固定的微创手术治疗,探讨不同骨折情况各种钢丝穿入和固定方法,总结此种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胫骨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固定的微创治疗方法。根据骨折情况,固定方法包括单钢丝、多钢丝、三角形或交叉钢丝固定方式。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随访9—30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例单钢丝固定者术后4个月钢丝自打结处断裂,骨折移位不明显;2例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其中1例未完成康复治疗,1例为陈旧性骨折。余患者功能恢复正常。结论为恢复膝关节稳定,避免髁间窝撞击等并发症,对明显移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应早期实施固定治疗。比较开放手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功能恢复等优点。根据骨折情况,可采用单钢丝、多钢丝、三角形或交叉钢丝固定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