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艳兰 《新医学》2002,33(10):592-593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多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采用配对分组法分为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联用组)、兰索拉唑组、多潘立酮组各31例,分别用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兰索拉唑、多潘立酮治疗4周,评价其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表现。结果:治疗2周后联用组,兰索拉唑组,多潘立酮组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1%、68%、47%(均为P<0.01);治疗4周后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81%、67%(均为P<0.01);治疗后4周后联用组,兰索拉唑组,多潘立酮组的内镜下病变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4%、40%(均为P<0.01)。多潘立酮组有1例男性病人因溢乳退出研究。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迅速,病变治愈率高;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多潘立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常规剂量组老年患者9例,大剂量组老年患者8例,常规剂量组予以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2次/d;大剂量组予以注射用兰索拉唑60 mg,先予60 mg的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以6 mg/h剂量静脉维持,2组疗程均为5 d,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止血率(19/20)高于常规剂量组(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者,大剂量组止血率(8/8)高于常规剂量组(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者,大剂量组(11/12)与常规剂量组(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兰索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对食管反流患者食管功能及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反流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兰索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观察患者食管功能、胃电节律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食管功能及胃电节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反流患者给予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患者食管功能明显改善,胃电节律水平明显提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钠胶囊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观察组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钠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钠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均显著地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情况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 <0.05),而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兰索拉唑钠胶囊治疗胃溃疡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双 《中国临床研究》2013,26(6):543-544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4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118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治疗;兰索拉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生理盐水100 ml+兰索拉唑30 mg,bid,连用3d).比较2组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其他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兰索拉唑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症、心律失常及血栓形成与栓塞等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能有效预防AMI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28例用兰索拉唑,观察治疗后8周的临床疗效和内镜下症状改善的程度.结果 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兰索拉唑组和莫沙必利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兰索拉唑组(82.2%)与莫沙必利组(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血浆多种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5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90例)和兰索拉唑组(95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及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前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两组患者血浆MDA、SOD、NO及ET-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OD与NO水平均明显降低,而MDA与ET-1水平则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4个疗程后兰索拉唑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MDA及ET-1水平明显低于奥美拉唑组,而SOD及NO水平则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均0.05)。结论兰索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血浆MDA、SOD、NO及ET-1水平的影响大于奥美拉唑,表明其在该病中有更高的治疗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给药,对照组单用兰索拉唑治疗,均疗程8周后行胃镜检查,观察其反流症状的改善程度。按内镜检查结果、症状积分下降值对比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下降快且明显。结论兰索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比单一用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兰索拉唑组和艾司奥美拉唑组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艾司奥拉美唑组疗效显著高于兰索拉唑组(P<0.05);艾司奥拉美唑组症状改善评分显著低于兰索拉唑组(P<0.05);两组出血症状缓解时间、腹痛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症状改善评分显著优于兰索拉唑。  相似文献   

11.
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及维持用药的方法,方法:70例GERD随机分为两组,兰索拉唑(L)组40例,第1至4周口服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第5至12周改为隔日1次,雷尼替丁(R)组为30例,治疗用雷民替丁150mg每日2次加西沙必利5mg每日3次口服,维持用药则单用雷尼替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结果:L组治疗阶段各周末症状评分依交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3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兰索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及时止血率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兰索拉唑)和观察组(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兰索拉唑)各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空腹胃液pH值、血清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及时止血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输血量较少、及时止血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两组空腹胃液pH值及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止血夹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止血时间,降低输血量,调节胃内pH值及血红蛋白水平,同时提高及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兰索拉唑、雷尼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治疗组)和雷尼替丁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兰索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结果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6.00%与52.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明显优于雷尼替丁,且安全、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德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兰索拉唑治疗)与对照组(n=37,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用时、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指标数值、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6、症状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改善用时少于对照组,功能维度评分、总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兰索拉唑治疗,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缩短症状改善用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兰索拉唑、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给予兰索拉唑和立止血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法莫替丁联合氨甲苯酸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9%,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桔梗枳壳汤联合多潘立酮、奥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桔梗枳壳汤,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胃泌素(GAS)及炎症介质水平进行观察与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与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嗳气)均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A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清GAS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下降明显,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加味桔梗枳壳汤与多潘立酮、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动力,降低炎症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泛福舒)联合玉屏风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分组(各组5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更少(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复发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联合玉屏风口服液可显著减轻本研究患儿炎症反应,减少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陈康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629-4629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收集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07-01-2009-08经胃镜检查和Hp检测阳性以及血Hp抗体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62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B组(实验组)64例,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结果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A组Hp根除率67.7%,B组的Hp根除率89.1%。结论左氧氟沙星、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观察联合运用国产兰索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 选取难治性GERD20例,清晨服用国产兰索拉唑30mg,夜间睡前服用雷尼替丁300mg,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作胃镜,观察反流症状及镜下食管黏膜改变。结果 症状评价,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胃镜下食管改变: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 国产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难治性GERD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