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多外口、多管道、管道走向复杂、内口位置穿过外括约肌深层的肛管直肠瘘,其中以高位马蹄犁肛瘘最具代表性,另有高位坐骨卣肠窝瘘、骨盆直肠窝瘘等。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诊治办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介绍如理。  相似文献   

2.
肛门直肠瘘(肛瘘)系直肠肛管与肛门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近期的肛瘘分类原则主要是按瘘道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我国于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统一标准分类法,即以外括约肌深部为界线,瘘道在此界线以上为高位肛瘘.高位肛瘘分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痿[1].我科收治1例高位复杂性肛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住院4个月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光普  唐学贵 《临床医学》2012,32(4):115-118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有两个以上外口,瘘管有分支,其主管穿过肛提肌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的肛管直肠瘘。据相关文献报告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肠病例的5%~10%[1]。由于部位深,故在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国内外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比较2组手术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及瘘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疾病的复发率、疗程均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乙状结肠造瘘参加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可免受橡皮筋切割疼痛,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挂线术是中医的传统术式,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将挂线术成功的应用于多种复合型肛肠病,如肛周高位脓肿(高位粘膜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壁脓肿等)、多窦道高位肛瘘合并重度痔病、重度肛裂 肛管狭窄、肛门直肠损伤性疤痕狭窄(外伤性、医源性)、直肠前突或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重度痔病、直肠肛管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发生率仅次于痔而居第二位。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其传统治疗方法是瘘管切除、瘘管切开、挂线疗法、瘘道旷置引流术、经肛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等手术方式,这些方法共同的缺点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6—8周伤口愈合期)、部分病人可出现肛门功能受损(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达10%-50%),甚至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7.
复杂性肛瘘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内口位置在直肠环之上,且管道复杂,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往往因多次手术而反复创伤,肛门疤痕组织增多,甚至导致肛门变形移位、缺损和肛门液流失禁等诸多后遗症。我院分别采用对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处理方法,减少了对术后肛管闭合功能的影响。1997年3月—1999年7月共收复杂性肛瘘218例,采用改良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内口切开瘘管旷置术治疗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 ,系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 ,占一般外科疾病的 3%~ 5 % ,是一种外科常见病[1] 。为探讨治疗肛瘘的疗法 ,我们将收治的 75例肛瘘病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采用改道加压术和传统的挂线疗法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为诊断标准确诊[2 ] :低位复杂性肛瘘 :具两条以上管道 ,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3] 。治疗组 :39例 ,男 32例 ,女 7例 ,年龄 6~ 70岁 ,平均 36 .1岁。病程 3~ 2 6年 ,瘘管 1.9~ 15cm ,平均…  相似文献   

9.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续上期 (第11期 )文4具体介绍目前处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几项常用技术(1)切开术的应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对肛管直肠环的处理 :肛门括约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肛管直肠环 ,高位复杂性肛瘘常与此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 ,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 ,一般不会造成失禁 ,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耻骨直肠肌是肛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往认为耻骨直肠肌内无联合纵肌纤维鞘 ,因此切断耻骨直肠肌会导致肛门失禁。但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 ,单纯切断耻骨直肠肌并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灶切开加胶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齿线处内口以下瘘管完全切开,内口以上部位旷置加胶管引流治疗39例;与同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37例(对照组)做比较研究。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在治愈时间、肛门形态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主灶切开加胶管引流术保留肛管直肠环,不损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位肛瘘手术方法可分为挂线法和切除法,研究报告高位肛瘘手术切除可达最好根治效果,但由于高位肛瘘瘘管涉及肛管直肠环,手术切除瘘管时易导致大便失禁。高位肛瘘行显微切除术,当手术至肛管直肠环时在4倍放大镜下操作,完全切除穿过括约肌的瘘管和内口,并在放大镜下分别缝合黏膜、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使高位肛瘘一期完全切除,保留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经直肠超声技术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组行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支瘘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对低位复杂性肛瘘及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65%和91.67%,对照组分别为53.85%和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三维超声技术能够清晰地展示瘘管走行、肛瘘内口位置以及支瘘与肛周括约肌的关系,其对肛瘘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1991年以来,我们运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26例,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本组326例,男258例,女68例,年龄11—74岁,病程1个月-30余年。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23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89例,瘘道呈全马蹄型94例,呈半马蹄型214例,内口为一个者204例,两个者96例,三个以上者26例,外口为一个者228例,两个以上者为98例,其中外口最多者达7个。在外院做过一次以上手术未愈者42例。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一种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也称为“肛管直肠瘘”。在临床是极为常见而又较难处理的外科疾病,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外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术后复发率在10%左右。肛瘘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绝大多数肛瘘是继发于肛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15.
高位复杂性肛瘘(脓肿)的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瘘道穿越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且多有支管,无论是术前诊断还是治疗都比较困难,其原因是目前尚无一项检查手段,能够百分之百的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形态、走向、与括约肌的关系作出准确的判断,尤以细小支管不易被发现,这也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有时不能一次治愈的原因之一。如何在术前就能准确地对高位复杂性肛瘘作出诊断,以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保勇 《浙江临床医学》2001,3(8):584-584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唯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 ,但主瘘管的手术方法基本一致 :低位肛瘘采取切开法治疗 ,一般不会影响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高位肛瘘采用挂线法治疗 ,可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或减轻失禁的程度。但对支管的处理 ,方法不一。笔者采取对口引流法 ,并与切开引流法做对比 ,效果较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 :根据1975年全国首届肛肠会议制定的标准 :(1)低位复杂性肛瘘 :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口在肛门隐窝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道与外口、肛瘘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2)高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研究一种CO2激光治疗肛瘘的安全、有效、无后遗症、不易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对来科治疗的肛瘘病例,按设计方案随机抽取80例作为长期观察研究对象,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低切高挂即低位瘘或高位瘘肛管直肠环以下部分用激光刀切开、炭化烧灼、肛管直肠环及其以上部分挂线的手术方法。结果80例全部治愈,观察6~9年未见复发病例,亦未发生创面感染、肛门失禁、溢液及瘢痕挛缩、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结论低切高挂术式是CO2激光治疗肛瘘的一种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和后遗症、不易复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复发率高、手术失败率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临床医师对继发瘘和内口缺乏准确判断[1]。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复杂肛瘘窦道走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立体显示肛管直肠各层解剖结构,使准确定位肛瘘窦道走行成为可能。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应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肛瘘患者13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肛瘘又称难治性肛瘘,其瘘管主要在肛管直肠环以上及外括约肌的深层,占所有肛瘘的5%~10%[1].儿童高位复杂性肛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婴幼儿时期肛腺感染或小儿排便后家长擦拭不当,致黏膜破损感染后未及时手术根治,迁延所致.瘘管主要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常有深部死腔、支管,若手术不当容易导致肛门畸形、瘢痕狭窄、迁延不愈及黏膜外翻等,甚至造成肛门失禁[2]。  相似文献   

20.
三十三肛瘘【诊断标准】1.往往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开引流病史。2.肛周瘘口经常或反复流脓,甚可有排气。3.肛周可见一个或多个瘘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按压瘘口可有脓溢出。4.肛周皮下扪诊或直肠指检可扪及纤维条索管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