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研究袁爱力,罗元辉,赖卓胜在我国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证实。近年来发现丙型肝炎(HCV)与原发性肝癌也有一定关系,但存在地区差异。丁0型肝炎(HDV)与PHC之间的关系也已引起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及其处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0)黄自平原发性肝癌(PHC)的90%以上为肝细胞癌(HCC)。PHC的主要致死原因是癌肿的侵犯、转移和复发,以及业已存在并在肝癌发生之后诱发或加重的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并发的出血。PHC的复...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肝胆组(210008)吴亚夫,丁义涛,刘仁庆原发性肝癌(PHC)的高峰年龄为30~60岁,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PHC的发病有所增加。本院近年共收治60岁以上PHC37例,其中15例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青岛市市立医院(266011)胶南市人民医院史光军崔自介*薛宏伟为了探讨P53基因蛋白过度表达与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5例PHC患者进行了P53测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5...  相似文献   

5.
血浆前列腺素E2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血浆PGE2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测定300例夺发性肝癌(PHC)、100例酒精性肝病、390例肝硬化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PGE2值。结果提示PHC患者血冰PGE2水平显著增加(P〈0.001),且转移性肝癌患者中更为显著(P〈0.01),良性肝病患者无显著增加(P〉0.05)。检测PGE2水平对早期发现肝硬化转化PHC,及控制PHC的增殖与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袁孟彪高艳景原发性肝癌(PHC)中90%为肝细胞癌(HCC)。目前已经证实,HCC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关系密切。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表明,人群HBsAg携带...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肝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引导下肝癌的治疗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侯淑琴超声引导下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是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对PHC肿块行各种局部治疗的一种新技术,是近年来PHC介入治疗的重大进展。由于超声显像清晰,定位简单,引导准确,损伤...  相似文献   

8.
血清GPDA同功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血清GPDA同功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黄介飞,朱薇,强晖,姚登福,倪润洲,肖明兵,张弘,孟宪镛我们对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功酶区带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资料与方法一、对象:PHC116例,男99例,女17...  相似文献   

9.
人胎肝GGT抗血清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黄介飞,姚登福,孟宪镛,魏群,倪润洲,张弘,肖明兵人体γ-谷氨酰移换酶(GGT)作为原发性肝癌(PHC)标记物已受到重视,众多肝癌研究者已把GGT视为PHC诊断的标记酶[1]。以化学药物2-FAA诱发鼠肝癌,经...  相似文献   

10.
骨钙素测定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钙素(BGP)通常是作为骨骼成骨性增生的一种特异性标记物,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变化则少见报告。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50例PHC患者血清中BGP,增高者为66%(33/50)。其中6例AFP阴性PHC患者有3例BGP增高,经统计学处理BGP与AFP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增高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肝肾功能不全的一种指征。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了47例原发性肝癌(PHC)、77例其他各种肝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PHC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其他各病组(P值分别<0.05或0.01)。血清TGFβ1诊断PH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3%和77.9%,甲胎蛋白(AFP)阴性PHC诊断阳性率为78.6%,其中7例小肝癌有5例(71.4%)血清TGFβ1阳性,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诊断阳性率,达93.6%。血清TGFβ1作为一种新的PHC血清标志物应用于PHC的诊断、监测和疗效判断,尤其是对AFP阴性或早期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谢先火,沈鼎明,沈薇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对原发性肝癌(PHC)有诊断价值的血清肝癌标志物,如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LCA结合型异质体(LCA-AAT)、α-L-岩藻糖苷酶(AFU)及γ-谷氨酰转肽酶II(GGT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低发区PHC患者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510例PHC按照患者籍贯、HBV感染、家族肝癌史及ABO血型进行分组,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肝癌低发区与高发区一样,合并HBV感染的PHC患者达80.74%,远多于无HBV感染者;男性多于女性;有家族肝癌史的PHC患者占40.00%,且合并HBV感染的PHC有家族肝癌史者远多于HBV阴性组(P<0.05)。2、低发区PHC中,有家族肝癌史的A型血者显著多于相应对照相(P<0.05)。结论我国肝癌低发区PHC发生的最重要外因亦为HBV感染,遗传易感性则是其内因;而有HBV感染或有家族肝癌史者是PHC的高危人群,且后者中的A型血者更为易患,对这一人群需加强监测,警惕PH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两种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判断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对197例良、恶性肝病、恶性胃肠道肿瘤病人及51例正常人进行了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II(γ-GTP-II)、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并对全部肝癌病人及43例伴有AFP升高的良性肝病病人进行了AFP异质体分析。在104例原发性肝癌(PHC)中,γ-GTP-II特异性最高(95.7%),AFP异质体的敏感性最好(84.6%),其各自的阳性率在AFP≥400μg/L组及AFP<400μg/L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血清AFP浓度不同时,两者各自的阳性率亦未见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共检出104例PHC中的97例(93.3%),阳性率在AFP≥400μg/L组为95.2%,在AFP<400μg/L组为91.9%。结果提示:γ-GTP-II和AFP异质体联合检测能提高PHC病人的检出率,对AFP低浓度升高的PHC患者同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部分弥补单项检测AFP的不足。有助于PHC病人的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5.
抗HCV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LAK活性、IL-2及sIL-2R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HCV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LAK活性、IL-2及sIL-2R水平观察张方信,邓芝云,,梁守德,于兰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易致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PHC),但有关HCV致病的机理尚未阐明。在HCV急性感染中,有人发现NK活性升高及CD4/CD8比...  相似文献   

16.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原发性肝癌化疗辅助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9例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病人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化疗(置泵组)和静脉化疗(静脉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作为辅助治疗。另将单纯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使用PHGF患者无血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改变等化疗副作用发生,置泵组平均生存期9个月,静脉组平均生存期6.5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3.6个月。提示PHGF与化疗药物使用,可改善症状,减少化疗副作用,缩小肿瘤,延长生存期。PHGF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我们检测了354例PHC患者的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PHC组男309例,女45例,年龄25~78岁。诊断均符合1...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TIPSS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TIPSS治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110001)徐克张曦彤原发性肝癌(PHC)不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而且多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近年来,尽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已成为中晚期肝癌的主...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初步研究陈丽嘉,杨东亮,喻植群,汪由坤,郝连杰对131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HCV及HBVM检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PHC)73例,非肝癌患者58例。全组血清抗HCV检出率为9.92%(13/131),PHC10.96...  相似文献   

20.
对31例原发性肝癌(PHC)、32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的活性测定,对31例PHC患者治疗前后GPDA的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与甲胎蛋白(AFP)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GPDA对PHC的诊断敏感性为74.2%,优于AFP诊断敏感性67.7%,特别是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GPDA的阳性率高达60%,弥补了AFP对PHC诊断阳性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