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下肢血管性疾病系临床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分为动脉疾病和静脉疾病,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动脉栓塞、大动脉炎、血栓性深静脉炎和浅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严重者伴剧烈疼痛,甚至患处坏死、脱落,危及生命。该类疾病由于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帝】尚未研究明确,西医临床疗效不如人意,而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艾儒棣教授治疗下肢血管性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喜在处方中加用升麻和川牛膝,疗效卓著,对其用药学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效果及对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和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将本科8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掷币法予以分组,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42例接受西医硫辛酸治疗,观察组43例加用自拟益气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及血流量。结果观察组FPg,2hPg,HbAlc、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管径、血流量及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通络汤能显著扩张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下肢动脉循环,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危害性不在糖尿病本身,而在其并发症,其合并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临床上出现明显症状前来就诊已多属晚期。因此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为豫南糖尿病防治中心,通过对我院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76例老年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透骨通脉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透骨通脉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38例单用前列地尔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及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腘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透骨通脉饮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陶鸿潮(3175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压痛,表浅静脉曲张等症状。本病属中医的“脉痹”、“腿肿”、“瘀血流注”等范畴。80年代以来,国内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187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4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观察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并对相应的中医证型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分型研究中,肝肾阴虚型病程最长,年龄最高,血管病变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最为明显,与其他证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痰瘀阻络型在血管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方面仅次于肝肾阴虚型。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彩超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肾阴虚型、痰瘀阻络型在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上最为严重,与糖尿病中医证型进展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   

7.
刘素钦主任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一届委员,曾师从著名周围血管病专家陈淑长和奚九一教授,学验俱丰。他浸淫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二十余年,尤其在中医药防治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其发现在周围血管病科临床中,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尤为多见,老年人更易罹患,病程长,兼挟多,病势重,预后差,大多死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刘素钦主任医师认为,本病虽发于局部,但根源于整体,缘于心脾肾阳气渐虚,寒痰瘀湿阻滞,瘀久化热,而成毒腐溃之症。  相似文献   

8.
下肢慢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是指下肢的体表组织的局限性缺损长期不愈,且伴有感染之疾患。中医称“臁疮”,“裙边疮”,俗称“老烂腿”。下肢慢性溃疡的发生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另一为缺血性溃疡,也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四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当患者患上该疾病便会出现乏力、小腿酸胀、迂曲扩张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便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西医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通常采用硬化剂治疗、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采取针灸方法,对人体穴位实施针刺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中医针刺疗法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具有见效快、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到临床医学上。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疏血通组)180例和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对照组)80例,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 结果 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4.4%(170/180),优于对照组85.0%(68/80,P<0.01)。多普勒超声检查,疏血通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以减少或消除血栓形成,临床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作为动脉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与正常生活有较大影响,如何对下肢动脉血管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以便进行治疗,是值得关注的问题。CT血管成像在了解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情况,帮助医生有效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扫描速度等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为凸显。基于以上,该文将对CT血管成像,尤其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粗浅阐述,希望以此为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及踝/肱指数(ABI)、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BI和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中医药》2015,(4):41-43
<正>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钱秋海主任医师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有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基本病因病机为血不利则病水、寒凝血脉而病水;在治疗上钱秋海教授注重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  相似文献   

14.
姚登峰  郭金昊 《光明中医》2014,(6):1166-1167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近年来高发的周围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极易导致下肢坏疽等并发症,而且发病迅速。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浅析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因病机,概述中医内治、外治法及中成药制剂的应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30例,给予黄芪注射液;对照组30例,静滴丹参注射液。彩色多普勒观察两组下肢血管Guo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经,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及血流量。结果:治疗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增大(P<0.05);Guo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P<0.05);对照组除 左侧足背动脉血流量有明显变化外(P<0.05),余各参数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中效果对比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3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行DSA和CTA检查,比较两者动脉清晰度、管腔狭窄程度、敏感性、特征型、准确性和侧支循环显示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在动脉清晰度上及轻、中度狭窄两者上相比,CTA比DSA明显要好,但两者都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小腿动脉型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CTA过高估计了狭窄度,存在假阳性。结论现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CTA来进行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等疾病的初步诊断,但DSA仍是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疾病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筋瘤"范畴。多见于持久站立,久坐少动,体力劳动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伸长、蜿蜒、迂曲,交错成团块状,常伴随有酸困乏力等症状,晚期易并发小腿溃疡或浅静脉炎。目前,中医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有火针放血、针灸推拿、中药外洗等多种治疗方式。现将近2年来李永峰教授通过针刺配合推拿对此病20例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发病急、进展快的血管外科常见急性病,当下肢动脉栓塞时,患肢出现疼痛、苍白、皮温降低、麻木、无脉和运动障碍,可引起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最有效的方法,是以Fogarty导管取栓,结合术中术后溶栓抗凝的综合治疗。我院自1999年始采用此方法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T2DM PV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总结、归纳,寻找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2型糖尿病住院病例资料,以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分级,分为轻、中、重度病变,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通过统计分析,总结T2DM PVD病情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T2DM PVD患者中医辨证单证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是阴虚、气虚、血瘀证。临床中单证少见,组合证多见。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最常见的主证,而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兼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疾病晚期的临床表现,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中医称之为“臁疮”、“裤口疮”,俗称“老烂腿”。占小腿溃疡的90%,常发生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好发于小腿下1/3处。病人常年到医院、诊所换药,不断改变抗生素,甚至皮肤移植,但溃疡依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是血管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之一。2010年起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4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