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 CT 和 MRI 在诊断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病灶残留的价值。 方法:分析信阳 市中心医院 80 例 TACE 的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患者经末次 TACE 治疗后的 1 ~ 3 个月行 CT 和 MRI 复查,并以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 CT 和 MRI 对病灶检出情况及肿瘤包膜检出率、病灶碘油沉积情况等。 结果:DSA 检查显示,检出 104 个病灶,其中 72 个病灶有肿瘤残留,32 个病灶无肿瘤残留。CT 检测判断病灶残留的灵敏度为 75.0 %,特异度 87.5 %,准确率 78.8 %,MRI 依次是 94.4 %、93.4 %、94.2 %;CT 造影显示肿瘤包膜检出率为 6.7 %,显 著低于 MRI 的 2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 与 MRI 的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但 MRI 的检出准确率 94.2 %,显著高于 CT 的 7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CT 与 MRI 均可用于显示肝癌 TACE 后肿瘤残余情况,但 MRI 较 CT 评价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 MRI 与螺旋 CT 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6 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 CT 与 MRI 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 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MRI 检出率高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高于多层螺旋 CT,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诊断符合率高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漏诊率、 误诊率低于多层螺旋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MRI 的诊断结果较多层螺 旋 CT 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2 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100 例,统计患者的 CT、MRI 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部位异常梗死情况、检查时间、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标准, 计算 CT、MRI 单项与联合诊断的效能。 结果:MRI 检查的颞叶、额叶、脑室旁、基底节区、顶叶、小脑异常梗死率均高 于 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CT 检查比较,MRI 检查的时间更短,检出病灶数量更多,病灶大小更小,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 CT、MRI 单项 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诊断中,MRI 检查的效果高于 CT 检查,CT 联合 MRI 检查的价值均较两者单项检查更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接收的 80 例 TPOF 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 CT 及 MRI 诊断, 分析检查图像清晰度、检出率以及各项指标。结果:分析检查图像清晰度,MRI 检查图像清晰度水平较 CT 检查更高,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检出率,MRI 检查检出率(98.75 %)较 CT 检查(88.75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MRI 检查的准确率为 98.75 %,CT 检查的为 87.50 %,MRI 检查的准确率高于 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在 TPOF 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 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直接观察患者骨折形态,为临床 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比较 MRI 与 CT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10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实施 MRI 及 CT 检查, 对两种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对 106 患者采用不同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结果显示,MRI 诊断中,101 例 确诊,准确率为 95.28 %(101/106);CT 诊断中,87 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 82.08 %(87/106)。与 CT 诊断相比,MRI 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椎间盘钙化 60 例、椎间盘积气 63 例、脊 髓变形 52 例、硬脊膜受压 67 例、椎间盘变性 44 例、神经根受压 43 例。对两种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影像学特征对比显示, 在椎间盘钙化、椎间盘积气检出率方面,CT 高于 M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脊髓变形、硬脊膜受压及椎 间盘变性等检出率方面,MRI 高于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诊断技术在神经根受压检出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MRI 与 CT 均有自身的诊断优势,但 MRI 整体诊断效果更好, 在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比较 X 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就诊的 120 例疑似踝关节运动损伤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开展 X 线平片检查、CT 检查、MRI 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MRI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 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比 X 线平片、CT 检查更高,且 CT 检查各项指标均高于 X 线平片,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CT 检查、MRI 检查的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高(κ = 0.742、0.893, P 均< 0.05),而 X 线平片的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为中等(κ = 0.521,P < 0.05)。对于韧带 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MRI 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和 X 线平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 与 X 线 平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骨折的检出率上,CT 高于 MRI 和 X 线平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而 MRI 与 X 线平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韧带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 MRI 检查具有显著优势,对于骨折的诊断 CT 优于 MRI 和 X 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眼眶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 析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于平顶山市舞钢公司总医院经过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的眼眶神经鞘瘤患者 30 例, 分析其 CT 和 MRI 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在对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中,MRI 诊断符合率为 100.00 %(30/30),CT 为 93.33 %(28/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定性诊断上,MRI 平扫诊断符合率为 83.33 %(25/30), MRI 增强为 100.00 %(30/30),CT 平扫为 33.33 %(10/30),CT 增强为 60.00 %(18/30),MRI 平扫和 CT 平扫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增强和 CT 增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对神经鞘瘤的 临床诊断中,MRI 的诊断效果优于 CT,MRI 平扫和 MRI 增强是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 MRI 与 CT 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 65 例,分别应用 MRI、CT 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 式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CT 检查良性 26 例,恶性 34 例,MRI 检查良性 22 例,恶性 29 例;CT 诊断准确度为 92.31 % 显 著高于 MRI 的 78.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 检查中恶性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支气管充气征、 Ⅰ型支气管征、Ⅰ型血管征、胸膜凹陷征及磨玻璃晕征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CT 鉴别孤立性肺结节性质较优,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是一种有效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并比较 CT 和 MRI 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患者,对照组采用 CT 扫描, 观察组采用 MRI 扫描,以外科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结果作为本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损伤的 检出率。 结果:对照组各类损伤检出 75 处,检出率为 83.3 %(75/90);观察组各类损伤检出 82 处,检出率 93.2 %(82/88), 但 MRI 的整体检出率相较于 CT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CT 和 MRI 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 中,MRI 的诊断准确率相较于 CT 更高,但对不同损伤的诊断各有优势,在临床中可以视情况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 X 线与多层螺旋 CT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泉 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 12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 X 线、多层螺旋 CT 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骨折检出情况及检查情况。结果:120 例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经 X 线片检查检出 84 例(70.00 %),经多层螺旋 CT 检查检 出 115 例(95.83 %);多层螺旋 CT 检出率高于 X 线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层螺旋 CT 对爆裂性 椎体骨折、椎管内血肿、椎板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 X 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骨片突入椎管两种检 查方式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层螺旋 CT 检查时间长于 X 线,检查费用高于 X 线,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临床脊柱爆裂型骨折患者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 CT 检查,相比 X 线检出率明显更高, 可以对骨折情况进行细致观察,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观察比较 CT 和 MRI 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择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12 月周口永 善医院接收的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15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接受 CT 检查与 MRI 检查,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对 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案的检查结果。结果:CT 联合 MRI 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为均明显较 CT 诊断更高,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 和 MRI 联合应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 CT 检查。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比较颅内动脉瘤采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诊断与 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黄河中心医院于 2013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多排螺旋 CTA 检查与 DSA 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影像质量优良率。结果:84 例患者经多排 螺旋 CTA 诊断可观察到动脉瘤 92 个,直径在 3.0 ~ 24.0 mm 之间,经 DSA 诊断可观察到动脉瘤 85 个,直径在 2.6 ~ 22.0 mm 之间,其中多排螺旋 CTA 检出动脉瘤率为 97.87 %,显著高于 DSA 的 90.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排螺旋 CTA 动脉瘤影像质量优占比 70.65 %,DSA 诊断动脉瘤影像质量优占比 51.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可采用多排螺旋 CTA 诊断、DSA 诊断,其中多排螺旋 CTA 检出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影像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原发性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福建 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的原发性小肝癌 40 例和肝硬化再生结节 40 例患者,所有患 者均接受 CEUS 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衡量标准,计算 CEUS 对原发性小肝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两组患者 CEUS 的时间 – 强度曲线,比较 CEUS 声像图特点。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原发性小肝癌 40 例,共 44 个病灶, 肝硬化再生结节 40 例,共 49 个病灶。CEUS 检出原发性小肝癌 40 例,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 度、准确度分别为 95.23 %、92.16 %、90.91 %、95.92 %、93.55 %;原发性小肝癌组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均短于肝硬 化再生结节组,峰值强度、增强斜率均高于肝硬化再生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动脉相 的高、等、低增强者占比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门脉相及延迟相的等、低增强者占比相比 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EUS 对原发性小肝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 CEUS 特征、 时间 – 强度曲线及其参数有效鉴别原发性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究 MRI 与 CT 联合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在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 选取肇庆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分成:CT 组、MRI 组, 各组病例数均为 50 例。其中,CT 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 CT 诊断、MRI 组给予 MRI 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灵敏度、 准确度以及对不同部位颅脑损伤检出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准确率,在不同部位颅脑损伤中, CT 组的检出准确率均低于 MRI 组,而轴外检出准确率比较,MRI 组明显高于 CT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相较于 CT 诊断效果,MRI 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而且在不同部位颅脑损 伤中均能够起到理想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分析颅脑胶质瘤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湘 潭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的 100 例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 结果:100 例疑似颅脑胶质瘤患者最终确诊 91 例,磁共振检查诊断颅脑胶质 瘤 89 例,颅脑 CT 诊断颅脑胶质瘤 78 例;磁共振成像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颅脑 CT,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磁共振成像检查对 Ⅰ 级颅脑胶质瘤的检出率高于颅脑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其余级别两种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磁共振成像诊断颅脑胶质瘤的效果较 CT 更好,具备更高的诊断效能,并能够明确胶质瘤的级别,在低级别胶质瘤检查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讨 MRI 联合 CT 诊断脑膜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34 例疑似脑膜瘤患者,对其均行 MRI、CT 诊断,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 MRI、 CT、MRI 联合 CT 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并分析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结果:MRI、CT 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 准确率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上对疑似脑膜瘤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 MRI 与 CT 诊断各有优势,而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 1.5 T 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曲线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血清癌胚抗原(CEA)在乳腺癌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同时收集 同期本院接诊的 60 例乳腺良性病变者进行比较,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以 1.5 T MRI 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 两组动态增强曲线、DWI 图像,并检测两组血清 CEA 指标水平,以手术病理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探讨动态增强曲线联 合 DWI、血清 CEA 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动态增强曲线中时间 – 信号强度曲线议Ⅲ型为主,对照组以Ⅰ型为主,组间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DWI 扫描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低于对照组,血清 CEA 高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5 T MRI 动态增强曲线联合 DWI、血清 CEA 诊断乳腺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 诊断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5 T MRI 动态增强曲线联合 DWI、血清 CEA 应用于乳腺癌的 诊断中,可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就诊于新郑天佑医院的 130 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患者均接受 MRI、 MSCT 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及其与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 结果:130 例患者经关节镜检查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116 例(89.23 %),其余 14 例(10.77 %)患者均为膝关节周围 软组织损伤。MRI 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 MSCT 检查,差异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SCT 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一致性不佳(κ = 0.047,P = 0.524),MRI 检查结果与 关节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κ = 0.849,P < 0.001)。MRI 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合并损伤检出率均高于 MSCT,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 MSCT 检查相比,MRI 检查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有更好的诊断效果,诊断结果与 关节镜一致性良好,且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合并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邵东市人民医院接收并对其进行诊断的疑似 ACS 患者 85 例,对所有患者都借助普通心电图(ECG)、 冠状动脉造影(CAG)、DCG 进行检测,比较应用的效果。 结果:对于所有患者,CAG、ECG、DCG 明确诊断 ACS 患者 依次是 77 例、65 例、72 例;DCG 诊断 ACS 的灵敏度为 89.61 %、特异度为 62.50 %、准确度为 87.06 %,显著高于 ECG 的 75.32 %、12.50 %、69.4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 77 例 CAG 明确诊断的 ACS 患者,DCG 的多 支病变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 EC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CG 其余病变位置的总检出率与 ECG 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 ACS 患者,DCG 诊断效果颇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比较 MRI 和多层螺旋 CT 在早期诊断隐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唐河县人民医院 2019 年 1 月 至 2020 年 1 月间收治的 113 例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骨折端均实施 MRI 及多层螺旋 CT(MSCT)检查,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 检查对各隐形骨折类型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 MSCT 检查,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SCT 与 MRI 各有特点,在诊断隐性骨折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从临床检 查效果及诊断准确性来看,MRI 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