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中医陈宜根,至今业医五十余载,精于儿科。兹将其儿科用药特色择之二则。治麻疹逆证重用石膏清热透疹例:吴××,男,3岁。1954年11月4日就诊。症状:疹已至膝,色紫暗;高热40.2℃;眼闭,舌强,唇口破裂出血,呻吟不已;脉滑数。陈老诊为:麻毒内陷心肝之  相似文献   

2.
喻嘉言的《秋燥论》载于《医门法律》卷四。他学本经旨,融会诸家之说,阐发精义,印证于临床,俾燥病证治始具规范.其议论尤多精切,更有发明。叶桂、吴瑭等治媒亦每师法之,与后世影响颇大。仅其燥病论治,非但足以启钥后学,而且亦足以窥见喻氏医学渊源之一斑。本文拟对喻氏《秋燥论》略陈管见,并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正>师兄:这天徐灵胎大夫出诊归来,正要进院门,忽听背后有人叫"徐大夫"。师弟:这是又有患者请诊病,名医总是这样忙个不停。师兄:未必就是患者。徐大夫回身,见一年轻人向自己躬身施礼,徐大夫问他有何见教。这年轻人二十多岁,自我介绍姓叶,亦是与徐大夫同行,前日诊一病人,效果欠佳,特来请教徐名医。师弟:那这次找他的是医者而不是患者,是医医而非医病——对此等虚心好学之后辈,理当提携才是。  相似文献   

4.
大道至简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习医规格》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石膏非大剂则无效。——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伤寒兼有伏热证》  相似文献   

5.
徐福松从痰论治男科病举隅王劲松(南京中医药大学94级男科研究生南京210029)关键词徐福松临床经验男科疾病辨证论治痰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男科主任徐福松教授,业医近40载,学验颇丰,于男科疑难杂症之诊治,尤具心得。今录其从痰论治...  相似文献   

6.
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岁时,因父病不起,哀痛之余,潜心习医。医术精湛,声震海内。《吴鞠通医案》是根据吴瑭之医案手稿分类编次而成,书凡四卷,载案详尽,审脉、辨证、治法、方药兼备,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临证又多有自己独到之处,细细读之,  相似文献   

7.
疡医名老陈彤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疡医名老陈彤云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10)曲剑华一、从医简历陈彤云教授,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陈树人先生以善治湿热病而享盛名。受家庭薰陶,陈老自幼爱好中医,喜欢旁听父亲授徒时讲解四部经典、本草汤头。后来就读辅仁大学,每遇闲暇假日...  相似文献   

8.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1,31(7):815-815
唐笠三(大烈)为乾隆、嘉庆间苏州名医,精于医理,博览群书,临症之暇,静坐小斋,手不释卷,虽至老不倦。他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勤于著述。朱克柔称其“学富思深,医林重之”。当时江南文化发达,尤其苏州地域,名医多聚于此,学术气氛颇为高涨,而唐氏又为此道之有心人,热心于文献资料的搜集,并于暮年仿康熙时旧帙《吴中医案》,  相似文献   

9.
陈鼎祺老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心、肺内科主任;马来西亚首都中医学院教授;吉隆坡中国中医专家中心专家。 陈鼎祺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曾随其父学习中医三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后又在全国第三届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两年半。曾拜一代宗师蒲辅周老先生为师,跟随蒲辅周老先生学习继承内、妇、儿科临床经验15年,为蒲氏之高徒。  相似文献   

10.
<正> 徐洄溪的医名及著作,为医者所熟知。他的学术造诣,既精且深,诚不愧为清初四大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徐洄溪、王晋三。见章虚谷《医门棒喝》灵素节注类编凡例)之一,名闻大江南北,曾一度北上为清皇室治病。医著八种,传诵已久,不赘述;这里就所谓徐洄溪《医略六书》作一考订,并辨其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