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按门诊单双号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患者低钠血症缓解平均时间为(10.9±2.1)d,B组患者低钠血症缓解平均时间为(6.2±3.8)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6.0%,B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0%。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低钠血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病人血糖值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8分)入院6小时内取肘静脉血测血糖,血糖<11.10mmol/L者分为A组(94例),血糖≥11.10mmol/L者分为B组(64例)。动态测定并记录空腹血糖,按出院时治愈、好转、植物生存、死亡状态进行预后评定。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值高于正常参考值。A、B两组预后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入院时血糖值越高,预后越差。1周后血糖控制不良者,预后情况显著差于血糖控制较好者(χ2=8.70,P<0.01)。结论血糖水平是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应重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血糖监测,以利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的作用及在预防陪护与医务人员产生矛盾和纠纷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9月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属共100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干预组采用基于微信群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宣教,分别于陪护24小时内和陪护1个月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心理焦虑水平。结果:两组人员在陪护24小时内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0,P=0.860)。在陪护1个月后,对照组焦虑水平高于实验组(t=-2.020,P=0.044)。实验组陪护与医务人员发生争执、医疗纠纷的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96,P=0.036)。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团体心理辅导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焦虑的作用显著,在预防陪护与医务人员产生矛盾和纠纷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B组患者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肠功能、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B组患者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度,改善患者肠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与家属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和情绪状况,为抑郁障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家庭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6~9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就诊的抑郁障碍患者95例及共同陪伴的直系家属9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CV)、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结果1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得分与国内常模一致(P>0.05),但适应性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焦虑、抑郁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家属的家庭亲密度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适应性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家属的焦虑得分与国内常模一致(P>0.05),但抑郁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2家庭模式分型构成比:中间型47.9%,平衡性26.3%,极端型25.8%。患者的家庭"拱极模式"以"僵硬—松散型"居多,家属则以"自由—缠结型"居多。3家庭亲密度与患者的家属的文程化度有关,相关系数范围(r=0.21~0.26,P<0.05)、与家庭人数呈负相关(r=-0.21,P<0.01);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范围(r=-0.30~0.37,P<0.01);家庭适应性与患者的年龄(r=0.28,P<0.01)、文化程度(r=0.34,P<0.01)有关。与家属的年龄(r=0.26,P<0.05)文化程度(r=0.22,P<0.05)有关。与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范围(r=-0.30~-0.42,P<0.01)。结论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家庭亲密度与患者的家庭人数有关,家庭适应性与患者和家属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生命体征、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OFA、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入住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能减少重症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因矸石山自燃崩塌灾害造成烧冲伤病人并不多见,而群体性烧冲伤合并颅脑损伤病人则更为罕见,对其闭合性颅脑损伤往往由于烧伤严重程度不同及病情的变化易被掩盖或忽视,因此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于2005年5月15日收治的74例烧冲伤并颅脑损伤患者的EEG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讨论手术室路径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家属状态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6年9月间择期手术的121例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2016年9月-2016年10月间择期手术的125例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路径式干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手术室患者家属状态焦虑和抑郁情绪。根据自行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CES-D、SAI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t=10.57,16.714,5.37,7.493;P0.01);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CES-D为(12.28±6.73)分、SAI评分为(40.24±9.33),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7.15)分、(51.38±10.56)分,t=5.604,8.775;P0.01];观察组家属对手术时护理的满意度为93.60%、满意度评分(22.18±2.2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5.12%,(18.02±1.83)分,χ~2=4.673,t=15.794,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家属给予手术室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家属状态抑郁和焦虑情绪,并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手术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支气管灌洗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 3~8分重症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80例,随机分为支气管灌洗A组,未支气管灌洗B组,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1),治疗1周后A组白细胞疗效优于B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支气管灌洗能有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并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访视组和未访视组,未访视组病人只常规发放手术须知,访视组病人在术前一日对其进行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术日紧张度、血压和心率,及术后满意度进行调查、测评.结果 与未访视组比较,访视组患者的术前紧张度明显下降,术后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术前访视能有效减轻手术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手术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动态监测特征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量表评分和颅脑CT表现判定颅脑损伤程度,并将其分为三组:轻型(n=28)、中型(n=30)、重型(n=22).于伤后1、2、3、7d及14d采集三组血清标本测定COR水平,并进行预后评估,以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价血清CO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COR水平依次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3、7d及14d血清COR水平波动幅度显著高于轻型、中型患者(P<0.05),三组伤后7、14d血清COR水平均呈正常趋势.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依次明显延长,格拉斯哥预后评价量表(GOS)评分依次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三组预后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最差.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4d血清COR水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OR水平明显升高,且损伤程度越严重COR水平升高越明显,动态监测变化幅度越大,且治疗期间COR水平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住院保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间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因急性胰腺炎在我科住院保守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将所有患者对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基本护理,实验组则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之上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长、焦虑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长、焦虑评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但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进行保守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时长、缓解其焦虑情绪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塑造医院公众形象,为医院整体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Patient satisfaction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patient treatment in hospital.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satisfaction regarding communication, support and the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he patients, and to compare reports from the patients with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staff. METHODS: In a prospective study, 176 (93%) of the patients and 52 (80%) of the nurses completed a similar questionnair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as measured on a five-point scale (0-4), and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measured with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RESULTS: Satisfaction regarding communication with nurses (3.4+/-0.07) and physicians (3.0+/-0.08) was higher than expected by the staff (2.9+/-0.09 and 2.4+/-0.09, respectively) (p<0.01). The staff expected a higher degree of anxiety (2.3+/-0.10 versus 1.5+/-0.12) (p<0.01). The patient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HAD anxiety compared with the population in general. The HAD scor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level of satisfaction.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generally showed a high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cation and support. The staff underestimated the pati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and overestimated their degree of anxiety. PRACTICE IMPLICATIONS: Knowledge of pati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s important for satisfactor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aff, compliance with treatment and in order to reduce staff's concern for their care.  相似文献   

14.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机辅助高压氧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求提高患者愈后效果,减少致残率。方法将152例不同类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其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时的病程时间不同分为A组(72例)和B组(80例)。A组于伤后1个月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B组于伤后1个月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意识的恢复、伤残程度的改善和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倡早期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5.
姜浩斌   《医学信息》2018,(14):116-117
目的 观察颅脑重型损伤患者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2017年1~12月入院的颅脑重型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脑损伤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1周及4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更优的新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安全.支持.合作”(secure,encourage,and collaboration,SEC)过渡期护理模式在ICU转出患者的应用效果,为提升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至12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ICU住院的93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操作程序进行转科护理,选择2016年1至12月的97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以ICU联络护士(ICU liaison nurses,ICULN)为介导的SEC过渡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评估并比较两组的过渡期护理措施评估表(care transitions measure,CTM)、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家属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72 hICU重返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在CTM各条目的得分、家属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72 h ICU重返率及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EC过渡期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过渡期的护理质量,降低负性心理,提高患者、家属及接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7.
头痛是焦虑、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Zung[1] 报道焦虑、抑郁性神经症中 56 %~ 75%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头痛。而头痛又是焦虑、抑郁性神经症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相互促进 ,导致恶性循环 ,迁延不愈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采用黛安神加尼莫地平治疗伴有头痛的焦虑、抑郁性神经症。报道疗效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与分组1.1.1 病例  50例患者 ,男 18例 ,女 32例 ,年龄18~ 4 4岁 ,平均 31.4岁 ,病程 3.9± 2 .4年。其中焦虑性神经症 2 4例 ,抑郁性神经症 15例 ,焦虑 -抑郁性神经症 11例 ,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18.
王春城 《医学信息》2019,(7):110-111
目的 探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在颅脑损伤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快速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良好、中度残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性阶梯式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措施在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0例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施行常规的CT增强扫描的护理,实验组在对患者施行常规CT扫描的护理外,加以综合性护理措施。评价两组患者检查前后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措施后血压异常率比对照组低(P<0.05),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在进行CT增强检查造影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曹璐 《医学信息》2020,(1):113-114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输注对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输注血小板治疗,B组输注冷沉淀治疗,C组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治疗。比较三组输注血制品前后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输注前1 h三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24 h后三组Plt、FIB均高于输注前1 h,TT、APTT、PT均低于输注前1 h,且C组PLT、TT、APTT、PT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大出血患者,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对其凝血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