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很多体检机构炫耀自己的高端仪器和高级检测技术,仿佛抽一滴血就可以“包查百病”。事实上,抽血检查仅是临床诊断手段之一,只能诊断一部分疾病。特别是不能简单地凭某一项抽血报告给患者“判刑”。在没有明确疾病诊断之前,  相似文献   

2.
夏萌 《药物与人》2005,(11):20-21
最近,一些药店、小区里经常出现一种“一滴血”检查,据说可以通过这一滴血做出32项化验,可以提示您的血液稠不稠、您是否会得心脏病、脑血栓等等。真有那么神吗?这种检查结果可靠吗?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这种检查方法可靠,为什么各大医院里不用?不信,你拿着“一滴血”检查报告给正规医院的医生年,他们肯定对此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3.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无形的财富,只有健康我们人类才能够得以生存繁衍。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竞争与生存的压力日益增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亚健康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学者R.WBradford提出的,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状态,是指疾病得到早期预防治疗的最佳时期。“一滴血”检查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丁超 《健康博览》2020,(1):62-63
一滴血就能测癌?听着就让人激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罗永章团队研制出一种能测试“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癌症患者血液里面的热休克蛋白90α会提高。罗永章团队研发的试剂盒能方便快捷地测出血液里面热休克蛋白90α的含量,也就是所谓“一滴血就能测癌”。  相似文献   

5.
就医过程中,大众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抽血检查,血液的各项指标成为诊断疾病的线索。渐渐的让人们感觉血液中隐藏着无数的健康秘密,同时也让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不断鼓吹一滴血的神奇作用。测微量元素,测肿瘤,甚至可以检测孩子的天赋性格等等,一滴血真有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6.
99.99%的基因准确率、一滴血知晓百病风险、可查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近年来,在很多医疗机构、媒体宣传描述中,基因测序技术充满了神奇色彩。基因测序能否给健康人群下“判决书”?基因这个“潘多拉盒子”里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如果您感到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有什么疾病,您可以用布氏显微检查系统检查一下,只需一滴血,就可在短短20分钟内了解人体的全面情况,这是布氏显微检查系统运用高科技手段完成的既方便又全面的新的体检方法,这种体检方法是以细胞形态学、氧自由基和人体全息理论为基础的。它所显示的细胞形态非常细微、真实,不遗漏任何微小的变化,并在检查的同时摄制出录相及彩色图片。因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四、防癌体检别迷信“豪华版”现在有些机构宣传一些“豪华版”的防癌体检,如一滴血可测癌症,二代测序基因查癌,PET-CT查癌症能“一锤定音”等等,其实这些筛查没必要。“一滴血可测癌症”这只能算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潋滟 《自我保健》2009,(8):43-43
针对人们普遍存在的“恐癌”心理.有些医疗机构提出了“一滴血查癌”的筛查方式.据说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肿瘤风险。这种仅靠一滴血或一根头发检测的方式真的有效吗?  相似文献   

10.
传统体检主要针对人体已经出现的临床病变进行诊断和检查,其任务是配合疾病的治疗,而疾病易感基因检测的目的是预防疾病,尽量让本来要生病的人不生病。在上海复旦生物科技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通过一滴血,用高倍显微镜将人的细胞打开,细胞内有一个格室,名曰细胞核,里面包含着人的染色体,而基因就像项链上的明珠,一颗颗排列在染色体上。科学家根据对基因图谱点位的分析,就能发现隐藏在人体深处的遗传易感基因,而这就是引发重大疾病的原因。疾病易感基因检测能在发病前找到这些隐藏的基因地雷,能让人对自己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可以寻求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亚健康”,又称“机体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一般是指人体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元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它是潜伏在人体内部的隐形“杀手”,如果干预转化不利,它可以“积劳成疾”的“慢性自杀”方式逼迫机体向疾病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上,手术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所谓急诊手术,即一些急性疾病,必须立即手术。择期手术,多是某些慢性疾病,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的变化及气候条件等安排手术时机。无论哪种手术,都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伤口愈合及组织再生都需要适当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一旦缺乏,就可能使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3.
所谓“接而不泄”是指男性在性交过程中,在将要射精的时候,强行停止性交而不射精。这在我国中老年男性中颇为多见。究其原因,大多是受传统的“性神秘”观念的影响。在民间很早就有“千粒米一滴血,千滴血一滴精”的误传,养生之法中亦有固精强身长寿的说法,许多人为了强身长寿,中年时期就惜精如命,  相似文献   

14.
疲劳是指因过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引起的劳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是机体功能暂时性障碍,属正常生理反应,起一种防止机体“过劳”的预警作用,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疲劳随时都可能发生,只要通过休息或睡眠就能得到恢复,如果长期工作紧张.超负荷作业.休息不好.睡眠不足就会发生过劳.过劳往往是疾病前奏。故疲劳是人体的“安全信号灯”。  相似文献   

15.
新婚小伙子常会有朋友与其开善意的玩笑:“怎么样?让小媳妇给掏空了吗”?于是就有些年轻人怀疑性生活是否会使人“能源枯谒”、使人发虚。 这得从性交所消耗的能量谈起。 性交所消耗的能量首先是指男性射精所损失的营养成分。我国古代认为精液是人的“元气”,“一滴精一滴血”,这在当今许多人头脑中还深信不疑。事实上,精液中所含能量物质是微乎其微的,从能源物质含量来  相似文献   

16.
亚健康这一概念是1987年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先提出。它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疾病,却呈现出活力减退的一种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人,机体内并不存在经医院检查所能发现的器质性病变,但却具备疲惫、乏力及抑郁、焦虑和过敏等不良情绪。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中“免疫”一词最早见于十八世纪《免疫类方》一书,意思是免除疾病的危害,与现代医学最早的免疫概念基本一致。现代免疫的概念主要是识别“非己”、排斥“非己”、保存自己。免疫系统有防御、自稳、监视三大功能。防御功能就是抵抗各种微生物感染,即正气防御;自身稳定就是清除自体抗原,排除外因干扰,稳定内环境,维持免疫平衡;免疫监视是防止机体细胞变为“异己分子”(如癌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淋巴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淋巴组织、B淋巴细胞等)组成。若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反应过高或过低,导致机体组织损害,生理功能紊乱,形成免疫性疾病,又叫变态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免疫反应是“正邪相争”的过程。正气胜邪就不致病,正不胜邪或邪正剧争就可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18.
“进去等,没关系” 有时我们在放射科候诊时,由于看病、检查时间的消耗,而使心情急躁起来,恨不得下一个被检查者便是自己,于是,就会耐不住“寂寞”,进入检查室内等待。殊不知,你在检查室内的等待中,会因看不见的X光,特别是散射线对人体具有的穿透作用和电离效应,而使机体发生生物学方面的改变,并同时受到空气中放射性灰尘等对机体的损害。所以,请你还是要耐住性子,在检查室门外的椅子上静候,以免在候诊误区内多“吃”放射线。  相似文献   

19.
尿,俗称小便,不仅是人体内的“清道夫”,承担着排出体内代谢废物的重任,保障人的机体成为“一方净土”,还扮演着“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天天向你透露隐藏于身体内部的健康秘密,一旦疾病滋生,就会发出“狼来了”的警讯。医学专家提醒我们要关心  相似文献   

20.
正气(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虚弱和病邪(致病因素)的入侵,是中西医共认的发病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就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之动力,邪气就是导致人体发病的一切因素。“正”与“邪”是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两个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