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8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88例未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患者中,15例死亡者为死亡组,33例康复出院者为康复组。通过收集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康复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分析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0.29±1.01)kg/m2,每年发生COPD急性发作(AECOPD)次数为(5.64±1.09)次,极重度COPD比例为66.67%,发生酸碱平衡紊乱的比例为77.08%,均显著高于无呼吸衰竭组(P均<0.05)。呼吸衰竭组患者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比例为35.42%,尿酸水平为(268.69±71.55)mmol/L,白蛋白水平为(29.21±1.09)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死亡组患者pH为(7.22±0.05),血钠水平为(130.06±2.54)mmol/L,血氯水平为(90.38±2.42)mmol/L,均显著低于康复组(P均<0.05)。死亡组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为(91.72±12.46)mmHg,血糖水平为(6.48±1.46)mmol/L,100%并发肺性脑病和心力衰竭,均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营养状况、AECOPD发作次数、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调节均是COPD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1周后的胃液以及粪便情况,并利用潜血试验进行检查。结果用药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pH升高明显,但是治疗组p H值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周的治疗,治疗组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率为93.3%,参照组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止血率为6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常见于中期或晚期,治疗难度较高。早期发现及时将二氧化碳潴留与缺氧及时纠正,并采用有效的治疗对策可有效降低溃疡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及预后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及护理,治疗后,患者HR为(78.2±8.6)次/min,RR为(17.9±5.0)次/min,pH值为(7.4±0.7),PaO_2(91.1±8.0)mm Hg,SaO_2(96.6±9.7)mm Hg,PaCO_2(53.9±9.0)mm Hg,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预期标准。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效果,配合科学系统的护理,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胸腺肽α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5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生急性加重次数、急性发作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加重的多因素。方法 2019年1—12月,共有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患者在本院就诊,根据患者1年内的疾病频繁加重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年内频繁加重次数≥2次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1年内频繁加重次数2次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本院自制信息调查问卷收集连照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辅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检查,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WBC、NEUT、LY、NEU、NLR、PaCO2、吸烟史、哮喘史、FEF、合并肺炎、合并肺心病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空腹血糖、WBC、NEUT、LY、NEU、NLR、PaCO_2、合并肺炎、合并肺心病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加重的危险因素较多,为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应指导患者规避危险因素,通过多种方案降低危险因素的危害,从而提高病情的控制效果,减轻疾病频繁加重的现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及自护能力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协同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肺功能变化,并统计1年内发生营养不良、急性发作以及呼吸衰竭的比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和VCma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后,观察组发生营养不良、急性发作以及呼吸衰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对于提高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急性发作及呼吸衰竭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研究家庭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反复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呼吸内科住院的33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前曾持续行1年家庭氧疗,观察和研究患者的疗效,选择同时期未进行家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研究表明研究组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长期家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患者的稳定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无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3.33%,对比两组疗效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751,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有显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沙美特罗替卡松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SGRQ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SGR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疗效佳,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5-05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记录对比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指标变化,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除了常规药物和对症治疗外,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值得重视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者肺血栓栓塞症分为VTE组(19例)和非VTE组(239例),对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临床特征,经过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吸烟史、COPD急性加重频繁、长期卧床、下肢疼痛、长期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肿瘤因素、低氧血症均是引起VTE的危险因素,心房纤颤是保护因素。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性别、吸烟史、COPD急性加重频繁、长期卧床、下肢疼痛、长期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肿瘤因素、低氧血症都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医师关注,可预防性采取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临床有效治疗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联合无创呼吸,记录其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PEF)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治疗后FEV1、PEF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无病情加重、死亡等异常情况发生,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无创呼吸治疗可有效保障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O_2,PaCO_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纠正呼吸衰竭,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缓解,复查肺功能得到改善(P0.05),且不复发。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判断并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通过低流量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R、RR、PaCO_2、PaO_2变化。结果通过治疗,所有患者的HR、RR、PaCO_2均有所下降,PaO_2有所升高,而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时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3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11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30.5%。感染中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以及血流感染为主,比例为61.2%、17.3%、12.9%、8.6%。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1.4%,革兰阳性菌15.7%,真菌12.9%。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种类≥2种、留置导管和激素吸入治疗中出现医院感染率高于住院时间7天、抗菌药物种类2种、无留置导管和无激素吸入治疗中的感染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留置导管和抗菌药物种类以及吸入激素均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住院时间和留置导管以及抗菌药物种类与吸入激素均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依据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8%;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纳洛酮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情况,且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接收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另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BiPAP机)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PaO_2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机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研究儿童重症脑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8例儿童重症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儿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将其分为未并发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衰竭,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发生呼吸衰竭的因素、预后。结果儿童重症脑炎并发呼吸衰竭相较未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抽搐发生率相对较高,意识障碍例数、死亡和昏迷例数均少于未并呼吸衰竭患儿,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起病形式、发病等因素和发生呼吸衰竭无关(P0.05)。结论导致重症脑炎病儿发生呼吸衰竭的是频繁抽搐、颅内压高、低钙血症、昏迷、低钠血症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Pa CO2、Pa O2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