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不同方式给药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术中持续给予右美托咪定泵注,观察组进行在术前15分钟给予右美托咪定快速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恶心呕吐、苏醒期高血压、苏醒期躁动、术后寒颤等的发生率;麻醉前后患者心率指标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术后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苏醒期高血压、苏醒期躁动、术后寒颤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心率指标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指标以及平均动脉压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术前15分钟给予右美托咪定快速静脉滴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需行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麻醉不同给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静脉微泵注入生理盐水,观察组(54例)以相同方式注入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疼痛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期具缓解躁动、减轻术后疼痛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4月收治的70例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手术结束前10分钟给予观察组患者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给予对照组患者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T2、T3、T4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单次给予静脉微量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0 min内注药完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外周血中皮质醇(Cor)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更高(P0.05),且躁动评分明显更低(P 0.05);观察组苏醒期血清中TSH、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不会引起苏醒延迟或拔管时间延长,同时还能有效抑制患者麻醉后应激反应,提高全麻苏醒期患者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预先予以右美托咪定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实现靶控输注全麻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腹腔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观察组在诱导前的15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状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T2时刻)的BIS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右美托咪定预先静注脉泵,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靶控输注全麻具有显著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扁桃腺切除术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拟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插入气管导管后,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对照组则输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CU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帮助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并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全麻的30例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各15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为患者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则使用等量的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结果观察组用药后5 min、10 min时刻的Ramsay镇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丙泊酚用量,观察组也较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效应,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丙泊酚用药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成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患者接受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全身麻醉EA患者5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按照其治疗方案的差异分组,其中,实验组实施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则实施丙泊酚治疗,对比两组EA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躁动镇静评分、治疗时间、额外镇静药物使用量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接受丙泊酚序贯右美托咪定治疗,可取得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麻醉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采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实施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痛觉过敏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不同时间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水平,苏醒、拔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痛觉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小时、术后1小时、术后6小时和术后24小时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苏醒、拔管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瑞芬太尼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痛觉过敏,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喉罩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深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这100例患者均接受喉罩全麻,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10 min接受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接受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结果实验组麻醉深度以及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其镇定效果较好,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探究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本院就诊及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对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2、T3时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心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儿腹部手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骶管阻滞麻醉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儿60例,按照是否于术前30 min泵注右美托咪啶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T_1-T_5时段MAP、HR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躁动及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术前3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应用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单侧隐睾手术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麻醉前对照组静脉注射10ml生理盐水,观察组则采用0.5μg/kg右美托咪啶。结果两组患儿儿苏醒后10 min、30 min、60 min监测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间段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躁动评分更低,躁动例数也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前注射右美托咪啶可较好的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对SPO2和HR影响更小,并延长苏醒时间,利于医生操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患者行全身麻醉的镇静效果及节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患者8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全身麻醉时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辅助,比较两组麻醉镇静效果及节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15 min、45 min后的麻醉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芬太尼、丙泊酚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提高全麻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局部浸润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PK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采取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注射液,研究组采取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均采取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T_2~T_5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研究组T_2~T_5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心率显著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T2~T5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上升,心率增加明显,研究组镇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浸润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在PKP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5μg/kg,研究组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8μg/kg。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拔管时间、瑞芬太尼使用量、异丙酚使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异丙酚使用量、苏醒时间、瑞芬太尼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0.8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的麻醉好,可以减少瑞芬太尼和异丙酚使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咪达唑仑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镇静效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后MAP、HR、RR水平均低于麻醉前,Ramsay评分高于麻醉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后MAP水平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MAP、HR、R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是腰硬联合麻醉的理想镇静药物,其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平复患者负面情绪,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诊疗的100例实施七氟醚麻醉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喉罩吸入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对两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苏醒时间以及躁动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苏醒后5 min以及拔罩后1 min的MAP及HR水平、躁动评分、镇静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苏醒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麻醉诱导期应用右美托咪定预防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过程中,可有效维持患儿血压,并稳定心率,提升镇静效果,减少躁动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无痛胃镜中的麻醉效果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使用麻醉药物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接受丙泊酚麻醉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麻醉后的检查时的疼痛评分、检查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耗时以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检查时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检查耗时,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觉,且检查完毕后,患者的苏醒时间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麻醉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妇科收治的98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研究组患者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研究组患者泵注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后5分钟、意识消失时、置入喉罩后1分钟、置入喉罩后4分钟时的心率、MAP均显著低于泵注前(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清醒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且麻醉诱导时间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