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西方的流行病专家曾认为在社会经济较低的下层男性,他们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会增加,增加可能的原因归究于他们接受教育较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医疗保健不足和工作压力较大等等原因。最近根据瑞典的学者研究,这些情况,不单是发生于男性,而在女性方面,同样相似的情况也发生于女性。在接受教育程度较少的女性,她们发生心脏病的危险性也有所增加。根据英国伦敦公共卫生医学机构的 Hannah Kuper 氏教授及其同事  相似文献   

2.
父母高血压史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国人群中父母高血压史与子代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992—1994年在全国12组人群中分别整群随机抽取1000—2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观察,随访至2005年6月,平均随访10.8年。结果15131例随访对象共发生心血管事件448例,其中冠心病事件82例,脑卒中事件370例,4例既发生冠心病事件又发生脑卒中事件。在控制了年龄、吸烟、饮酒后,男性和女性父母双方均无高血压史者、仅父母一方有高血压史者、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发生心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分别为:男性:1.00,1.34(1.01—1.78),2.58(1.62—4.11);女性:1.00,1.77(1.27—2.45),2.55(1.44—4.54)。在进一步控制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和收缩压后,男性和女性上述各组发生心血管病的相对危险分别为:男性:1.00,1.01(0.76—1.35),1.72(1.07—2.75);女性:1.00,1.31(0.94—1.84),1.76(0.98—3.15)。结论父母有高血压史者具有较高的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增加尤为显著。遗传因素对子代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我们目前已知的危险因素而起作用。因而父母有高血压史者强化对传统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预防心血管病发病、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女性心血管病流行趋势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血管病在男女两性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以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男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并且男性对心血管病的发生有独立的影响作用。因此,包括美国ACC/AHA指南在内的多项指南把男性列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在过去的20年间,男性心血管病死亡率略有降低,而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保持稳定,甚至有增加的趋势。据世界心脏联盟报道,每年有860万女性死于心血管病,占到女性死亡总人数的1/3。2006年中国统计数据也显示,城乡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分别占女性总死亡的37.8%和35.9%。多年来女性心血管病的研究和预防工作一直受到相对的忽视,美国AHA调查显示,仅有不到1/5的内科医生认识到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人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巨大的生活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心血管病和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且常常共病存在。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其独有的精神心理特点,并且易于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大量相关研究证实,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与心血管病的发病、发展及预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文章主要介绍女性的精神心理特点及其与女性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呼吁女性的心理问题及心血管病需要更多的关注及更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总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不平衡膳食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我国与许多国家的专业学会和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纳入心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内容。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在舒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发布会上提出观点,心血管病预防涉及到五大方面:用心服务、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戒烟处方。其中营养处方就是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6.
心血管病发病率很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流行病学和临床调查发现性别上对发病率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男性发病往往比女性早10年,而女性在停经后其发病率与男性相比差别不大,而女性在停经前,心血管病发病率比男性晚10年,从这些现象来看,很容易使人们意识到是否女性在停经前,女性的一些内分泌素是否存在对心血管病发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异常粘附与聚集对诸如心瓣膜病、心瓣膜修复术、心瓣膜置换术及心肺血管旁路手术等心血管病患者的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它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活性的增高、释放反应的  相似文献   

8.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欧美及发达国家心血管病处于发病高峰期。经过大力预防,近年心血管病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而我国由于经济上及社会上大环境的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急速上升。我们相信,借鉴于过去欧美防治的措施也一定会把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降低下来。为了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的需求,《心血管病防治知识》近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现在,以崭新的面貌出版第二期了。在这次改进本刊的过程中,我们非常的虔诚:1.感谢老一辈心血管国内外专家如方圻教授、刘力生教授给我刊专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杂志》2006,14(7):548-548
治疗危险因子,预防心血管病应当及早进行。50岁以前的人很少有心血管病,但是可能已经有危险因子。过去评估这些危险因子对心血管病的影响,都只研究10年内有多少百分数发生心血管病(CVD),这种做法对中年人来说评估时间太短(Circulation,2006,113:791-998)。该文报道参加Framingham研究,50岁时没有心血管病的3564名男性与4362名女性,在111777人年的随访期间,有1757人患CVD(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心绞痛、缺血性脑中风、间歇性跛行),1641名因CVD死亡。研究计算出50岁的人假如男的再活30年,女的再活36年,52%的男性及40%女性会得CVD。  相似文献   

10.
肠道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在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氧化三甲胺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在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对心血管病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预测价值。现就当前对氧化三甲胺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是指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5省、2市、1区共同组织召开的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简称“521大会”。“521大会”1978年由已故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倡仪召开。吴英恺教授倡导学术推广与交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大会取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是指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5省、2市、1区共同组织召开的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简称“521大会”。“521大会”1978年由已故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倡仪召开。吴英恺教授倡导学术推广与交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大会取得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内脂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和细菌体内。国内外研究发现,内脂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等密切相关。其在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其他疾病中有重大影响。内脂素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现已成为研究热点,且可能在心血管病的预测、诊断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6月4-7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心脏大会以关注女性健康的话题拉开序幕。专题论坛特别邀请了亚洲、南美洲和非洲国家的代表发言。我代表因故未能成行的赵冬教授作了关于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健康现状的报告。全世界61%的女性生活在亚洲。在亚洲和太平洋岛屿居住的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率的33.3%,即每3个女性各种原因死亡中有1个是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以往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对心血管病发生的影响减弱,且在高龄人群中高血压实际上起保护作用,这导致对高龄者的高血压不作积极治疗。本文旨在研究高龄人群中低血压者死亡率高是偶然的还是心血管疾病所致。方法自1948年起l?hlllllllgham研究小组对年龄30-62岁的5209人进行两年一次的检查,以研究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可疑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本文对追踪38年后年龄万一94岁的所有存活者、无心血管病者及有心血管病者分别进行心血管病的年平均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间关系的研究。数据按性别进行分析。结果经38年追踪,有845…  相似文献   

16.
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是指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5省、2市、1区共同组织召开的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简称“521大会”。“521大会”1978年由已故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倡仪召开。吴英恺教授倡导学术推广与交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大会取得很大成功。鉴于种种原因,2000年以后大会未能再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循环杂志》2000,15(3):132
我国现代心血管病学和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前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前副总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前院(所)长、名誉院(所)长、杰出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3月20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  陶寿淇教授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及冠心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晚年,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寿淇教授相当长时间肩负着党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心血管病学和预防心脏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前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前副总编辑、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前院(所)长、名誉院(所)长、杰出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3月20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陶寿淇教授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心律失常、循环衰竭及冠心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晚年,为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的开创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寿淇教授相当长时间肩负着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呈持续增加趋势。虽然女性心血管病死亡率低于男性,但女性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构成比超过男性。女性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与危险因素的不良变化密切关联。女性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已高于男性。女性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防治措施应用率低于男性。心血管病作为中国女性的第一位死因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将主要描述中国女性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东北、华北八省市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是指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5省、2市、1区共同组织召开的心血管病学术大会,简称“521大会”。“521大会”1978年由已故心血管病专家吴英恺教授倡仪召开。吴英恺教授倡导学术推广与交流,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大会取得很大成功。鉴于种种原因,2000年以后大会未能再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