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芳 《医药世界》2010,(9):1109-1110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5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治疗49例痊愈,1例转为慢性,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重症可致死亡,应及时治疗,加强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知识普及,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1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在对照组一般治疗、保护心肌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心电图疗效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治疗后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心肌功能,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一种良好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测量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QT间期离散度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测量QT间期的离散度(QTd),并与1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QTd及用心率校正的QTd(QTcd)与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而治疗结束后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QTd及QTcd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前后明显增高,在治疗结束后恢复正常,QTd及QTcd对于反应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损伤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兰平 《黑龙江医药》2004,17(2):149-150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该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一般多采用病因治疗和促进受损心肌细胞恢复。如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发展成慢性心肌炎或不可逆转的心肌病变。我们应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的心肌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对7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阳性率为94.4%,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69.4%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资料,及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88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及实验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P<0.05);实验组的心肌酶水平为(9.0±7.8)U/L,对照组的心肌酶水平为(16.3±9.5)U/L(P<0.05);实验组轮状病毒转阴率为77.27%,对照组轮状病毒转阴率为54.5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有效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笔者自1995年1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肌钙蛋白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体检正常儿童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K、和心肌肌钙蛋白 (cTnI)并作以比较。结果  3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CK、和cTnI均高于体检正常组 ,(P <0 .0 1)cTnI升高较早 ,持续时间长。结论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态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晓玲 《安徽医药》2007,11(2):164-16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对36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毒性心肌炎分别于就诊3 d和治疗10 d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图24 h监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就诊3 d内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异常阳性率为88.89%,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52.78%平有极显著差异(χ2=15.38,P<0.005);治疗10 d后动态心电图监测阳性率为61.11%,也极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27.78%(χ2=8.10,P<0.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更确切,并可以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临床上以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较常见。发病以夏秋季为高,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自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采用静点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采用DCG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结果实验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1种心律失常,其余患儿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P<0.05);80例患儿中,24h Holter和常规ECG等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显着(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效果较好,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的发病率有日益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迄今为止无特效治疗方法,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麻疹是一种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疾病,目前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性疾病中死亡人数位居前列[1],麻疹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是致死主要原因之一.麻疹并病毒性心肌炎几率较少,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急剧繁殖,直接或间接损害心肌,造成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症,引起心肌病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院收治的儿童麻疹病毒性心肌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监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变异时域、频域指标,评价其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心电监测系统,分别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42例健康儿童进行HRV时域、频域指标检测,对两组间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心率总体标准差(SDNN)、心率差值均方的平均根(RMSSD)均降低,频域指标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降低,而LF/HF增高。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主,HRV指标可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提示重新调整自主神经平衡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0例疗效观察泉州市儿童医院陈冬梅,郑天文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0月应用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20例病毒性心肌炎,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疗效。一、对象与方法病毒性心...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因其发病率的增加,已成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病毒药物疗效不肯定,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本病的利弊尚需进一步探讨.我院于1992年8月至1999年8月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静 《哈尔滨医药》2011,31(3):179-179
目的 观察对疑似病毒性心肌炎的惠儿及时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82例,选取给予及时抗心肌炎治疗42例为治疗组;未给予抗心肌炙治疗4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疑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进而比较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通常认为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嗜心性病毒引起心肌损害,尚无特效疗法,近2年我院内科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26例病毒性心肌炎获得良好效果,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儿科1998年2月~2000年6月,应用黄芪加丹参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正良 《中国药业》2007,16(5):48-48
目的评价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美心力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关心力对98例患儿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美心力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美心力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多见于青少年,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常见病^[1]。笔者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期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慢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成人依据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诊断参考标准,儿童依据1994年威海会议修订标准,并排除其它心肌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