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8年1月31日讯:日前,河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办"西学中"培训班,大力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意见》提出,自2018年起,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逐步实现一本招生。加快发展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增加优质医学人才供给。2020年后,逐步停止中职层次中医专业招生,逐步转向在岗乡村医生能力和学历提升。对在岗基层卫生人员(含乡村医生)加强全科医学、中医学基本知识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
叙事医学主张通过培养临床医生理解、解释、反馈的叙事能力,提高其对患者的理解、共情、亲和能力,促进其对自身医疗行为的反思。平行病历重视对患者主观痛苦与体验的记录,是将叙事医学理念引进临床的一种方法。中医学临床实践活动始终重视人文关怀,而医案医话正是叙事医学的精神内涵在我国中医学中的具体表现与重要载体。发掘中医医案医话优势,构建中医平行病历,在当前重视临床人文关怀、关注患者主观体验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原,要求医生内在要具有中医思维,能以中医的视角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要具有中医思维,熟读经典无可厚非是重中之重。名家邓铁涛曾说过:"一个有水平的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熟谙中医经典,精通辨证论治"。可见熟读经典医籍是经过名老中医专家亲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才之路,可是在部分中医院校中,对经典医籍的学习及临床应用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正> 1 历史中医学最初传到法国大约是16世纪大航海时代以后,主要通过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宗教界人士介绍给法国的。18世纪,通过中国的耶稣教会及日本的荷兰商馆医,使法国医学界对中医学有了更多地了解。经过对东西方医学体系的比较,法国医生们对中医脉诊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中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既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医学科学,又是蕴含着丰富人文思想的一种中国文化,是医学与人文交融的学科。故探讨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核心内涵,重点阐述中和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精""仁"学说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并论述了其对中医临证思维形成的重要性,以及大医精诚思想对医学模式及医患关系影响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出,回归和弘扬传统中医文化、重视中医哲学思想是传承中医思维模式和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哲医大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正>5本立道生谈"文化"于智敏:王老师,您在多次指出,中医学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要"医文结合";您也多次强调,中医学研究不能从文化到文化,最终要落实到医学上。您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晚近随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学界出现了一股对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热潮",您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7.
中医FOLLOW ME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吗医院有专门的中医院,医师有专门的中医师,那么中医究竟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的医学吗?中医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医学中发展最完善、理论体系最完整、疗效最确切的成员,当然属于中国医学的范畴,但从广义上讲,中国的医学涵盖更广,并不仅仅只有中医这一种。“中医”作为相对于“西医”而称的一个医学概念,是在与中国固有的医学体系存在鲜明差异的欧美医学传入中国后才产生的。然“医”一词,古已有之,但是以《周易》“中”的含义来解释,“中”实际上表达的是“阴平…  相似文献   

8.
五、医易学术开拓研究中医学术理论,源于古代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体大精深,尚多奥蕴。当前世界科学一日千里,中医学术焉能趑趄不前。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医优势,发掘传统医学潜力,结合多学科研究,以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学模型,力求理论与实践,都能跻于先进之列,使中国传统医学继续闪耀慧光,以造福于人群。 1、医易时空同构协变群中国传统医学,来自经验积累,一旦上升为理论体系则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对中医学  相似文献   

9.
黎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7):130-131
"微创医学"作为一个医学界的新生词,每当提及"微创",大家第一想到的多半是西医中的各种微创手术,但随着医学模式的更新,这个词早已经不专属于西医,它的出现从某些方面看与中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这个词的诞生就是为中医而生的。笔者试结合现代微创医学知识,阐述中医学中的"微创医学"。  相似文献   

10.
一、"方证学"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中医传统的医疗方法,是使用中药复方作人体整体性的辨证论治。因此,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证候鉴别的临床诊断和运用方剂的随证治疗,按仲景学说称之为"方证学"。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中医的传统经验"方剂"。古代称医为"方技"或"方术";近代称"大方脉",均说明方剂乃是中医独特的精髓之一。《汉书艺文志》就有"医经家"和"经方家"之分。"医经家"是指理论家,"经方家"即指临床家。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把古人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医学学科,而奠基于先秦两汉、成熟于金元时期的中医哲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相渗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奠定了基础。在研究刘完素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中医哲学体系,即中医哲学主要由认识论、唯物论、辩证法构成。提出中医哲学大体可以分为形而上之"道"和形而下之"术"两个层面,"医乃仁术"是中医哲学人文精神的高度体现。认为中医学的根本即中医哲学受到严重影响致使目前医学人文精神出现衰弱,导致医患关系呈现日趋紧张的态势。重视中医哲学和现实人文意义的研究,对重塑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中医思维、造就哲医大家、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为什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1.1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目前世界医学体系主要包括:西医学、中医学、其它民族医学(日本汉方医学、印度医学、朝鲜医学、中国少数民族医学,包括藏医、蒙医、傣医……)现在习惯于将除西医学之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家、文明史学家一直以来均有"医源于巫"的观点,我国的古"医"字写作"醫"或"毉",明显可见"医"与"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神透过巫掌管人间"的层次观点渗入医学体系中,影响并形成中医学的形神理论。上古巫文化以"天(神)-巫-人"为核心架构的天人体系,至春秋时期,诸子以哲学思辨将其转化为"天(神)-心-人"体系,至战国晚期,以人为重心,建构出"神-心-形"的形神体系。此哲学思维模式影响中医学而形成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核心架构,有效指导中医学数千年,由此发展出灿烂的中医文化。形神观的核心架构:"神-心-形"思维体系演变过程的确立,丰富并完善形神理论,明确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的原创思维内涵,印证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可使中医学能在更坚实的哲学、文化之根基上将理论及临床应用推向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通报》2012,(2):4-4
<正>"明医"一词,似未见于早期经典医著,目前刊行的多种中医辞书(如《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亦未见载述。我翻阅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看到当时的名家严器之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余尝思历代明医,迴骸起死,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一词,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门的小叙中,有谓“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里所称之“中医”,乃是以医工治病技艺的高下等级而言,既意谓治病效果卓越近于十全者,称为上工(上医);若疗效较差或存失误者,称为中工(中医);若治病多有失误者,则斥为粗工或庸医。其与现今所习称之“中医”这一名称,含义截然不同,不可混为一谈。考溯中国历代所传习的歧黄医学(即传统医学),自来只称为“医学”,(此学东传于日本,日人则称为“汉方医学”)其后又出现“中医”的这一名谓,当起源于西欧的医学传入中国后。约到清代后期,由于两种医学在国内同时并存,学术上又各自不同,自然形成门户的区别。为了识别这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中医”这个词在现有辞书中不外有3种解释:①中等医术;②中国医学;⑧符合医理(“中”读“仲”)。这些诠注言之有据,但亦有欠缺。本文拟从中字的中和涵义,探讨“中医”的本义及古今义的区别,对历来这一词义解释试作补正。张介宾《类经附翼》提出:“医易相通”,即中医与《易经》之理相通。这是因为中医学是借重《易经》阐明阴阳变化之理从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欲赅医易,理只阴阳”,可见医易相通,主要是在阴阳学说这一基本点上。周易八卦,中心是太极图,“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它也是医易相结合的医学模型图。太极图表示阴和阳处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并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中,因此太极图模式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稳  相似文献   

17.
"医乃仁术"对中医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集中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护理理念。从"医乃仁术"内涵解析、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护理、"医乃仁术"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三方面入手,阐释了"医乃仁术"对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习中医学,应当了解中国医学史和中医各家学说。“医林春秋”分栏将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医林春秋”分栏将采取通俗讲座形式,按历史编年顺序,以历代重要医家、重要医著或医学发明为纲,以人带史、带学说,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医学史的梗概。讲座共分二十六讲,讲题采用章回体,有的将配以插图,行文注意通俗性和趣味性,不做过多的考据和引证。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医影象学也可称为中西医结合医学影象学,或中西医结合放射学。笔者在1985年提出创建中医影象学,引起国内放射学、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自1983年以来,中医影象学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择其要者,综述于后。一中医影象诊断学医学影象学检查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望诊,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和补充,帮助中医师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校短期临床进修已成为中医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趋势,中医学是一门经验性较强的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留学生现在还无专门或体系化的临床教材可用,使得留学生在中医临床学习过程中,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带教医生临床辨证治疗思路与用药经验,成为影响短期进修留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障碍。要准确把握短期留学生特点与教材建设中的难点,探索建设以临床各科带教医生临床经验与中医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特色鲜明的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