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了解工业空调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接触与防护状况,为探讨其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5家工业空调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监测。[结果]35家工业空调工作场所生产过程使用铅、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丙酮和异丙醇等化学物质,涉及企业主要在电子、印刷、工艺品和制药等行业,接触工种主要是锡焊、印刷、粘合、清洗和涂漆等,化学毒物接触人数占空调工作场所工人数的11.3%,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仅15.5%。有48%室内新风补充量不足,14.9%检测点超标以及局部通风排气效果欠佳。[结论]化学毒物对工业空调工作场所的影响不可忽视,做好通风排毒设施的设计、安装和定期维护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化学毒物危害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外企业主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深圳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省《涉外企业有机溶剂中毒防治措施应用研究》方案,调查企业劳动卫生基本情况、历年职业中毒情况,并对部分企业企业场所进行监测。结果 3种毒物职业中毒人数占全市的54.37%,其中三氯乙烯中毒死亡人数占人市的41.38%,而正己烷中毒人数占全市的33.26%。结论 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是目前我市涉外企业职业危害最严重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3.
某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现状。方法:调查深圳市福田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使用情况,并对生产环境空气有机溶剂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深圳市福田区76家工业企业存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三苯、三氯乙烯、三氯乙烷等,其中以甲苯、三氯乙烷和三氯乙烯危害较为严重;同时发现;有机溶剂危害较大的行业为电子、玩具、印刷、钟表及其它行业(珠宝首饰等)。有机溶剂危害较大的工种为清洗、喷油、印刷、移印和丝印工种等。结论:深圳市福田区工业企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问题不容忽视,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涉外企业主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深圳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省《涉外企业有机溶剂中毒防治措施应用研究》方案,调查企业劳动卫生基本情况、历年职业中毒情况,并对部分企业作业场所进行监测。结果 3种毒物职业中毒人数占全市的54.37%,其中三氯乙烯中毒死亡人数占全市的41.38%,而正己烷中毒人数占全市的33.26%。结论 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是目前我市涉外企业职业危害最严重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深圳市沙井街道涉有机溶剂企业作业场所优先控制、排序的风险评估数学模型,探讨其在职业病预防工作的作用,以达到从管理上优先治理和控制涉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较重的作业场所。方法以沙井街道涉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毒物与疾病登记署(ATSDR)和环境保护署(EPA)的优先污染物筛选和排序方法及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风险评估数学模型。结果涉有机溶剂企业共调查160家,在涉有机溶剂企业作业场所中检测的9种有机溶剂中,共检测1 964个点,能取得出数值的有168个点,其中超标的有56个点。超标点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为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和正己烷,超标率分别为2.7%、1.4%、47.6%、1.4%。涉有机溶剂企业优先控制排序的有机毒物依次是三氯乙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苯、乙酸乙酯、丙酮、丁酮、乙酸丁酯。结论建立涉有机溶剂企业优先控制排序数学模型对该街道预防职业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梅  黄燕玲  骆春霞  龙登燕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05-1607
目的了解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污染现状,为有效地开展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0年对佛山市直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设点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并对工人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采样作成分分析。结果 佛山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总烃、乙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等,以苯系物最常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结果显示甲苯监测点合格率最低,为97.7%;毒物超标最严重者为苯,最高超标倍数达52.6。有机溶剂物料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使用的有机溶剂物料大部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高毒物质如苯和正己烷等。结论使用有机溶剂的佛山市企业行业分布广,所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涉及种类多,以含苯系物的有机溶剂最为常用;应重点加强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及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3年度松岗辖区企业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超标情况进行分析,为超标作业场所整改提供依据。方法以松岗辖区2013年度化学有害因素超标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超标的危害项目、超标岗位、超标浓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粉尘仍为本街道主要超标的化学有害因素,且具有一定的岗位特性:印刷岗位以甲苯和二甲苯超标为主;清洁和擦拭岗位以正己烷超标为主;电镀工艺中的超声波清洗岗位以三氯乙烯浓度超标为主;裁切、打磨和抛光岗位以总粉尘浓度超标为主。结论改善工艺、加强局部抽风排毒设施和作业场所通风情况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是降低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浓度的有效措施,此外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政策落实可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小企业流动女工职业健康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流动女工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电子、五金、塑胶、印刷行业共10家企业中的2400名女工为调查对象,对其基本情况、生殖状况、职业健康培训等方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按照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738名接触有机溶剂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10家企业规模均为中小型,工艺模式多为劳动密集型。主要职业性危害因素为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铅、噪声,其中三氯乙烯、正己烷和噪声职业危害治理控制效果较差,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偏低。738名接触苯系物、三氯乙烯、正己烷女工的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总数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2名正己烷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异常检出人数26人(8.90%),神经肌电图检查异常20人。结论 中小企业中流动女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以及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在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除了考虑化学毒物靶器官的影响外,对女工生殖健康的长远影响以及生殖健康教育,也是今后工作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MOM)模型和MES模型在制鞋企业化学毒物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方法 以广州市某中型制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危害因素水平,采用MOM模型和MES模型对其工作场所化学毒物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并对2种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制鞋企业工作场所主要存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1,2-二氯乙烷的危害,其中针车粘内里岗位1,2-二氯乙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刷胶岗位甲苯CTWA超标,鞋面清洁岗位乙酸乙酯CTWA超标。MOM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刷胶岗位甲苯风险等级为高风险、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针车粘内里岗位正己烷、1,2-二氯乙烷及清洁岗位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MES模型评估结果显示,针车粘内里、刷胶、清洁岗位的正己烷、1,2-二氯乙烷危险程度均为极其危险,其余化学物为高度危险。结论 MOM模型和MES模型均可简便地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和预测制鞋企业各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MES模型的评估结果较MOM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以2019—2021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行业专项工作的61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机溶剂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收集资料,采用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对有机溶剂危害严重的重点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检出率较高的前十位挥发性有机组分依次为乙酸丁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酸仲丁酯、甲醇、乙酸甲酯和丙酮;大中型企业2个喷漆岗位、小微型企业1个喷漆岗位和2个修色岗位的二甲苯个体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其他化学毒物CTWA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大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各有1个修色岗位的接苯职业危害为高风险,其他岗位均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和中等风险。卫生监督部门和企业重视喷漆和修色岗位的职业危害防护,在降低作业场所化学毒物浓度的同时,应加强包装清洁和喷(刷)胶岗位职业卫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圳市南山区因生产中接触化学毒物引起急性职业病危害的风险,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2009年6月—2011年7月深圳市南山区职业病危害申报和职业卫生监督资料,分析2008—2011年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中毒物超标的报告。结果危害企业数、接害人数、超标毒物种类位居首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接害人数位居前3位的毒物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系物、正己烷,苯系物分布范围最广。毒物检测点超标情况: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标1.30~3.93倍,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20.50~26.60倍;甲苯TWA超标0.04~3.96倍,STEL超标0.01~5.41倍;二甲苯TWA超标5.68倍;甲醇TWA超标0.30~1.03倍,STEL超标0.51~4.06倍;硫酸及三氧化硫TWA超标0.005~0.16倍;氯化氢及盐酸C-MAC超标1.25倍;锰及其无机化合物TWA超标0.07~22.33倍;铅烟TWA超标1.13~25.33倍,铅尘TWA超标0.02~25.00倍;三氯乙烯TWA超标0.03~25.10倍;一氧化碳STEL超标0.03~1.06倍,正己烷TWA超标0.05~6.28倍;STEL超标0.06~5.70倍。结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化学毒物急性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行业。三氯乙烯、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属于急性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有害因素。二甲苯、甲醇、一氧化碳、正己烷、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铅烟等化学毒物急性职业病危害风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首批申报职业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第一批申报职业危害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采用听、查、看、填写调查表和工作场所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噪声超标严重,除玩具行业外其余各行业噪声超标率均大于50%;印刷行业苯(11.1%),甲苯(31.3%),正己烷(2.8%)超标严重;五金塑胶行业三氯乙烯(3.6%)超标最严重。随机调查的433家企业中,59.8%企业的作业工人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79.7%企业接毒工人上岗时未佩戴防护用品,7.2%企业的车间无通风设备,58.7%企业的车间通风设备运转不正常。结论家私、印刷、五金塑胶等行业应成为本市今后职业卫生监督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593家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现状,探讨防治对策,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某街道593家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Excel录入并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3家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99%以上,私有企业占55%,其余为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35%和10%;行业分布主要为电子、塑胶、机械、印刷等行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系物、三氯乙烯、正己烷、噪声、粉尘;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苯97.2%,甲苯95.2%,二甲苯99.1%,三氯乙烯91.9%,正己烷88.9%,噪声20.8%,粉尘93.1%.结论 593家中小型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和噪声、粉尘为主,其中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和噪声职业性危害治理控制效果较差,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较低,用人单位应加强工作场所中三氯乙烯、正己烷和噪声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接触"混合苯"和三氯乙烯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东莞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对生产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程度,我们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显示,甲苯在皮革、制鞋、印刷、家具行业超标率较高,个别企业出现了严重超标现象;三氯乙烯超标行业有电子和塑胶五金。提示,东莞市有机溶剂危害仍然以甲苯为主,东莞市各企业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此,应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积极开展卫生宣教,使职业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陈芳云  肖卫  张正华  袁华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6-1697
目的探讨昆山地区企业近年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有机毒物接触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2006—2010年间,对涉及有机毒物的企业车间空气进行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和丁酮检测。结果 2006—2010年分别检测了395、450、400、353、448家接触有机毒物的企业,合格率分别为92.15%、90.22%、87.25%、89.24%、89.72%。各有机毒物检测结果合格率均在90%以上,正己烷和甲苯的合格率由2006年的89.73%和95.56%上升2010年的96.75%和9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检测最高浓度超标倍数较大的有:2007年正己烷超标11.3倍,二甲苯超标16.6倍;2008年苯超标17.7倍,甲苯超标50.7倍,乙酸乙酯超标15.7倍;2010年二甲苯超标26.4倍,乙酸乙酯超标18.3倍。结论各年有机毒物接触企业检测数相当,检测结果合格率均较高,正己烷、甲苯等检测合格率略呈上升趋势,但个别企业的最高浓度超标倍数较高,因此,仍需加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投入,加强对接触有机毒物企业的监管范围和力度,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对深圳市存在喷漆工艺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有机溶剂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率较高的分别是乙酸丁酯、乙苯、乙酸乙酯、二甲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苯、乙酸仲丁酯、乙醇、乙酸甲酯和甲醇;2个喷漆岗位的二甲苯CTWA超标,木粉尘CTWA超标率达29.1%(86/296),噪声声级超标率77.6%(149/192),手传振动强度超标率达22.0%(9/41)。提示深圳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化学毒物危害的防治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木粉尘、噪声和手传振动的职业危害仍较严重,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市印刷行业使用有机溶剂的现状,为该行业实施职业卫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20家印刷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抽取企业组分不明的有机溶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组分鉴定,并对接触正己烷、苯、三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的岗位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20家印刷企业使用的142份有机溶剂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组分检出率超过10%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次为甲苯(26.1%,37/142)、丙酮(20.4%,29/142)、异丙醇15.5%(22/142)、甲醇14.8%(21/142)、正己烷14.1%(20/142)、正庚烷12.7%(18/142)和环己烷10.6%(15/142);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和UV油墨总挥发性有机组分峰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589,P=0.014),溶剂型油墨最高(75.1%),水性油墨次之(0.6%),UV油墨最低(0.5%);1个印刷岗位空气中正己烷的(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CTWA)和2个印刷岗位空气中二氯甲烷的CTWA超标,其CTWA分别为325.5、367.9 mg/m3和350.4 mg/m3,分别超标3.3、1.8和1.8倍。结论 深圳市印刷行业使用的油墨、清洗剂、稀释剂、胶水等有机溶剂成分比较复杂,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尽量减少使用成分不明的有机溶剂,重视绿色环保,停止使用溶剂型油墨,推广水性油墨和UV油墨等环保型油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山市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部分有机毒物的污染现状,预防职业中毒的发生。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昆山市使用有机溶剂的353家企业作业场所空气进行采样,测定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七种有机物的含量。结果: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检出率分别为60.47%、4.58%、44.38%、28.85%、33.88%、28.57%、40.99%;超标率分别为3.26%、0.45%、2.02%、1.80%、3.72%、1.59%、0。结论:昆山市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作业场所有机物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应尽量使用低毒的替代品,改进工艺,加强对该类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印刷企业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为该行业开展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30家印刷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落实率低,只有0.0%~43.3%。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正己烷、噪声等,其中合格率较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甲苯、正己烷、噪声,其合格率分别为95.6%、93.8%和74.2%。甲苯超标的岗位为印刷机位和版房清洁岗位,正己烷超标的岗位为版房清洁岗位,噪声超标岗位主要是折页机位、印刷机位。结论本辖区印刷企业应当重点预防苯、甲苯、正己烷、噪声对工人的危害,加强印刷机位、版房清洁岗位、折页机位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落实好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促进印刷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