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宁  怀旭 《中国医药》2012,7(4):495-496
目的 比较下颌第二磨牙的不同类型根管采用热牙胶法及冷侧压法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 下颌第二磨牙诊断为牙髓炎或根尖炎的患牙120颗.其中I、C型根管各60例,随机采用热牙胶法及冷侧压法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根据术后X线观察根管三维充填严密性、术后疼痛反应及1年后复诊效果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根管采用两种不同根充方法的疗效.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I型根管用热牙胶及冷侧压法根管充填其恰填率、术后疼痛率及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冷侧压组比较,热牙胶对C型根管治疗的恰填率高、术后失败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0% (27/30)比66.7%(20/30),6.7%(2/30)比26.7%(8/30),P均<0.05].结论 对于I型根管两种根充方法效果基本相同;C型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优于冷侧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esosolv(酚克除)和机用ProTaper再治疗锉处理塑化治疗后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60颗患牙(均为磨牙)192个塑化根管随机分成4组。A组:手用不锈钢K锉去除根管内塑化物。B组:K锉和Resosolv去除根管内塑化物。C组:机用ProTaper去除根管内塑化物。D组:Resosolv和机用ProTaper去除根管内塑化物。分析根管再通成功的患牙数和根管数、操作时间、根管偏移或侧穿、器械折断等情况。结果 D组疏通根管效果最好,成功率达到79.2%,平均操作时间为157.53s。结论机用ProTaper和Resosolv联合去除根管内塑化物成功率高,缩短工作时间,可作为临床上塑化根管再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的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需要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二磨牙100颗,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确定根管形态和类型;采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be和小号手用锉预备根管,冷牙胶侧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39%,独立3个根管发生率为49%,近远中各一根管发生率为6%,4个根管和单一根管的发生率为4%和2%。所有患牙均无根管内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佳。结论下颌第二磨牙根管系统以3个独立根管为主,其次为C形根管,根管探查结合X线片可诊断根管类型;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冷牙胶侧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根管再治疗和水激光对乳牙非牙根稳定期根管治疗后复发处理的疗效。方法对56例7~9.2岁(平均8.3岁)患者的60颗患牙进行过常规乳牙根管治疗,观察1个月后行预成冠修复后根尖再次出现肿胀,摄X线片未发现明显根管欠填和超填现象的第二乳磨牙,其中30颗患牙进行根管再治疗,另外30颗用水激光处理(随机),处理完1周和3年之内每3个月复查1次。结果进行根管再治疗的30颗患牙有16颗肿胀在1周内完全消除,且在半年内未出现复发,用水激光处理的30颗患牙有28颗肿胀在1周内完全消除,且在3年内未出现复发。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水激光技术对于处于非牙根稳定期的已行较完善乳牙根管治疗后复发的病例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声波手机联合镍钛器械应用于老年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疗效.方法 选择上海市徐汇区牙病防治所2012年3月-2013年8月诊治的需行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的患者150例(159颗患牙),分为观察组77例(81颗患牙)与对照组73例(78颗患牙),对照组采用手用不锈钢铿以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观察组先采用15号手用不锈钢锉建立引导通道,后予声波手机联合镍钛机动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两组均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记录治疗期间疼痛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后半年、1年、2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疼痛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根管预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根管充填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半年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年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波手机联合镍钛器械应用.于老年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治疗可以减少疼痛及并发症,并提高根管充填质量和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根管治疗失败患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9颗患牙欠充,12颗患牙适充,其中8颗前牙、4颗后牙,9颗患牙超充,遗漏根管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和前磨牙,其中上颌第一磨牙多遗漏近颊第二根管(MB2)。台阶、根管偏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磨牙常见。结论严格仔细的技术操作,不断提高根管充填的准确程度,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状况和临床疗效,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需行根管再治疗手术的216例患者的248颗患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根管再治疗的充填质量,并通过随访期的检查对根管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48颗根管再治疗患牙,磨牙有166颗,占66.94%;前磨牙有48颗,占19.35%;前牙有34颗,占13.71%。行根管再治疗手术的216例患者一般疗程为2~5次,其中2次完成治疗的患牙有95颗,3次完成治疗的患牙有146颗,4~5次完成治疗的患牙有7颗。最终216例患者中有198例患者患牙的治疗比较成功,成功率高达91.67%。结论 248颗患牙的根管再治疗的一般疗程较长,根管再治疗患牙的病情也非常复杂,但经过精心的根管再治疗之后其临床疗效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莉  付深利 《江西医药》2015,50(2):156-158
目的探讨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方法选取95例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19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X线片表现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119颗患牙中,根管欠充59颗,根管遗漏25颗,冠渗漏19颗,超充11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2颗,牙折2颗,根管内器械折断1颗。结论医源性因素(欠充、根管遗漏、超充等)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冠渗漏也是导致根管再治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相关原因,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选择我科根管治疗失败病例113例,患牙113颗,根据初诊根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及再次根管治疗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分析探讨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113颗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55颗,遗漏根管18颗,牙折17颗,冠渗漏10颗,超填8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5颗。结论根管预备不彻底或充填不严密是造成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是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R—Endo根管再治疗系统用于根管再治疗的清理效果。方法选择离体单根管前牙30颗,用冠向下法预备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以下器械去除根管内充填物:A组为R—Endo根管再治疗器械,B组为不锈钢手用锉。记录每颗牙的操作时间。然后将牙体沿颊舌向纵劈,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样本根管壁充填物的残留情况。结果两组器械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在根冠l/3和根中段,两组的根管壁上残留充填物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在根尖1/3,A组残留充填物较B组少(P〈0.05)。两组操作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ndo镍钛机动根管再治疗器械能有效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并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海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462-464
目的研究根管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根管再治疗的45例患者的98颗患牙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根管再治疗的医疗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98颗患牙在实行根管再治疗时,磨牙52颗,占53.1%;前磨牙24颗,占24.4%,前牙22颗,占22.5%。根管里的填充物为AHPlus糊剂者61颗,根管里填充物为单纯糊剂者7颗,根管采用器械分离处理者8颗,曾应用干髓术治疗者22颗,无患者应用塑化治疗方法。平均每颗患牙做2~6次的疗程,2次疗程治愈者31颗;3次疗程治愈者46颗;4次疗程治愈者9颗;5次及5次以上疗程治愈者12颗。结论 98颗患牙的根管再治疗状况较为复杂,治疗时间与初次根管治疗时间相比,需使用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二根管(MB2)的临床定位及治疗.方法 选择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86例(上颌第一磨牙86颗),术中应用超声器械去除髓石和牙本质悬突,暴露MB2根管口,以C型先锋锉配合EDTA凝胶润滑疏通根管,记录下根管数目、形态及类型;采用Pro-Taper锉、冠根向深入法预备根管,以侧向加压方式充填根管.结果 86颗上颌第一磨牙中,66颗患牙有MB2根管(76.7%);可扩通至工作长度共计51颗(59.3%).多数MB2根管细小弯曲,采用ProTaper锉预备根管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高,临床上以超声方法定位根管口,C型先锋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采用ProTaper锉预备根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因素。方法对76例患者共82颗磨牙根管治疗失败前后的x线牙片进行观察,从根管的长度、形态、数目、钙化、弯曲度方面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总结经验。结果76例患者的82颗磨牙中,牙龈有瘘道、不适或咬颌痛的患牙56颗(683%),因修复治疗需要重新诊治的16颗(19.5%),因牙体缺损或继发龋等就诊的患牙10颗(12.2%)。在根管治疗失败的82颗磨牙中,62颗(75.6%)欠充填,11颗(13.4%)超充填,5颗(6.1%)根尖渗漏,4颗(4.9%)根管遗漏。结论磨牙根管治疗难度较大,必须提高术者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临床诊断和方法.方法 通过对130例下颌第二磨牙拍摄术前X线片和术中根管探查,按照Melton标准诊断C形根管;采用机用镍钛器械,用"拉网法"进行根管设备,次氯酸钠超声冲洗,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C形根管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光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6.9%.79.6%的C形根管患牙X线片表现为锥形融合牙根,20.4%表现为近远中独立牙根;所有惠牙均无根管内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主要存在于融合牙根,根管探查结合X线片可诊断C形根管;采用机用镍钛器械,"拉网法"进行根管预备,次氯酸钠超声冲洗和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管再治疗的原因及技术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月于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97例患者,共113颗需根管再治疗的患牙,统计其需再治疗的原因,针对原因分别进行再治疗,统计其成功率。结果 113颗患牙中92颗完成了根管再治疗并获得了临床成功,成功率为81.42%。结论通过分析原因及针对性治疗,大部分根管再治疗病例能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颌乳磨牙斜裂保存治疗至替牙期的方法。方法 采用降低咬合,去龋制洞,拔除患牙折裂片,清创,氧化锌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术等,观察其疗效2周后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结果 保存治疗33颗患牙。经一年复查,成功率96.67%。结论 下颌乳磨牙斜裂儿童患者,经过保存治疗患牙能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至替牙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根管再治疗的原因,以提高初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收集作者2009.1-2011.1月2年来接诊根管治疗失败的68例病例,进行术后X线及再治疗观察。结果根管治疗失败原因仍以首次治疗粗心大意(欠填、充填不严密、)为主要原因;另外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根尖病变也是再治疗的主要病因,且再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目前国际上根管治疗仍是牙髓病及根尖病的首选,随着根管治疗器械的改进治疗成功率显得越来越高,但术前对患牙状态的正确评估,并采用规范正确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保留患牙,避免根管再治疗。  相似文献   

18.
吴祥宇  郑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8):2838-2839
目的 探讨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128颗患牙)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根管组56例(63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联合组58例(65颗患牙)采用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2年治疗效果.结果 根管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36%、(3.08±1.24)d、(7.28±2.43)d,联合组分别为6.90%、(3.26±1.31)d、(7.46-±2.6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t=-0.752、-0.377,均P>0.05);根管组术后2年治疗成功率为93.65%,联合组为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2,P>0.05).结论 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是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简便、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芬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124-125
目的探讨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需要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二磨牙500个,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确定为C形根管形态和类型160个;随机分二组。一纽采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be和小号手用锉预备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二组采用对照组采用GG钻加手用不锈钢锉预备根管,冷牙胶侧加压充填技术。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以及两年短期疗效。结果一组80例:恰填,68例;少量糊剂超充4例,超充5例,欠填2例。二组80例:恰填64例,少量糊剂超充7例,超充6例,欠填3例。两年复查一组有3例新的根尖病变,纵折1例。二组有6例新的根尖病变,均为超充病例,根折3例。结论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采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be和小号手用锉预备根管,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优于GG钻加手用不锈钢锉预备根管,冷牙胶侧加压充填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分析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长期疗效,评价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228颗为研究对象.120颗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去除腐质、清理髓腔、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设为Ⅰ组;108颗患牙经3次治疗后完成根管充填(第一次去除腐质,髓腔清理后封CP一周,第二次根管预备后封氢氧化钙1周,第三次完成根管充填),设为Ⅱ组.两组均采用冠向下技术预备根管,3%的次氯酸钠和17%的EDTA冲洗根管,侧向加压法充填根管.术后2年随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根管治疗的成功率88.79% (95/120);Ⅱ组根管治疗的成功率92.08%(93/108).x 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 2=0.649,P>0.05).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采用一次法或多次法完成,其长期疗效并无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