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9岁,水痘后2周,发热、头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困难2d入院。发病前2周患水痘,曾给予病毒灵、维生素B12等治疗5d,热退,皮疹结痂后停药。于入院前2d。又出现发热,体温39.6℃左右,伴头痛、颈背痛、恶心、呕吐、腹胀,随之迅速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站立及行走,48h未排大便,近24h有尿意,排不出,自感腹胀、腹部不适。  相似文献   

2.
潘生丁治疗水痘42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生丁治疗水痘42例报告泉州市人民医院(362000)林天安1 临床资料有水痘典型症状、体征及接触史的患儿,发病2天内就诊。男42例,女34例。年龄1~10岁,平均4.6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其中发热36例,对照组34例...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后可有胃刺激症状,静脉注射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仅有少数人可出现皮疹,药热、腹痛等症状,本例病人在口服无味红霉素2天,总量1.5克后,改用静脉用药。患儿,女,9岁。因患支气管肺炎入院,当时采用葡萄糖、碳酸氢钠静脉滴入,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液约十分钟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心率增快120次/分,二肺布满哮鸣  相似文献   

4.
例1患儿男,胎龄28周,因胎膜早破2天剖宫产出生,双胎之大,出生体重1250g,轻度窒息。母亲产前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生后即转入我科,予以保暖、呼吸管理、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生后第4天患儿母亲出现发热,第5天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及水疱疹,确诊为水痘。患儿停母乳,住隔离病房,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1.25g。生后第15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8℃,半天后患儿面部出现红色丘疹及水疱疹,渐至躯干及双下肢,诊断:水痘。患儿反应尚可,查C反应蛋白(CRP)正常,血常规:  相似文献   

5.
男,10岁。因发热伴咳喘10余天入院。患儿生后1岁起至今反复感染,曾先后患过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肠炎及败血症。5岁时因长期不规则发热伴膝、踝关节肿胀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阿斯匹林治疗症状缓解,6岁时发现步态不稳并逐渐出现肢体震颤、吐语不清,近4年来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强直性瘫痪及痴呆。未患过麻疹、水痘,家族中亦无类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11d,因发热、皮疹2d人院。第3胎第3产,胎龄39^+3周,出生体重2.6kg。其母孕期体健,分娩前半月有水痘密切接触史,分娩前2d出现发热,体温38.9℃,当日出现全身皮肤散在斑丘疹、疱疹,诊断为“水痘”并住院治疗,于产后3d热退,  相似文献   

7.
聚肌胞治疗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一种传播快、易感人群广的急性传染病。今年吉林地区发病率高于往年,现将应用聚肌胞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文232例均为发热在2天以内、具有水痘或流腮接触史及典型症状的患儿,其中男131例,女101例。年龄在8个月至14岁。水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体温变化,了解哮喘患儿,特别是急性发作期的患儿与发热的关系,评价发热在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随访,观测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体温,做好调查统计。结果98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共24例患儿出现过发热症状,发热时最高体温38℃-38.7℃,平均38.3℃,其中有6例患儿,在热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加重。共26例患儿在哮喘缓解期发热,发热时最高体温均38.5℃-40.1℃,平均38.9℃,其中11例患儿在热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结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发热具有明显负相关关系,其机制与cAMP、PGE2有关。对于哮喘患儿的发热症状,退热时须慎重,特别在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发热时,在无其他合并症的前提下,勿急于退热。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术后趋肤效应致迟发性消化道穿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80d。因发热2d伴腹泻入内科。入院前8d曾于我院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第2d开始饮食,无呕吐、发热等症状,第6d出院。出院当天发热,因有明确呼吸道感染接触史、症状和体征,考虑合并肺炎,家长亦要求当地治疗,遂出院。出院后持续发热,后出现发吭、腹胀,2d后再次入院。入院查体:T:38.5℃,P:130次/min,R:42次/min,神清、颈软、反应差,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干湿哕音,腹稍胀,软,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存在,但较弱,  相似文献   

10.
187例小儿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 ,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 :输液发热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 (简称输液反应 )最为常见。在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之间我科共计输液1790 0 4次 ,出现输液反应 187例 ,发生率约为 1 0 5‰ ,为探寻儿科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现将 187例输液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年龄从 3 8d到 13 5岁 ,其中男 99例、女 88例 ,原发病以呼吸道炎症和婴幼儿腹泻为主 ,82例以往曾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