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检查法测定47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值。探讨PSA在前列腺癌诊断、鉴别诊断、疗效监测等方面的意义。结果表明:血清PSA与ACP、AKP比较,PSA对前列腺的诊断敏感性为89.36%,ACP、AKP的敏感性分别为20.45%、13.60%。血清PSA对前列腺癌临床分期、肿瘤分级具有参考价值。随访观察38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4~6周后PSA值,结果显示: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疗效监测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病理分期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人类腺血管舒缓素 2 (hK2 )水平 ,发现hK2有助于术前预报局限性(pT2a/b)或非局限性前列腺癌 (pT3a或以上 )。连续 6 8例未经过任何治疗的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一日取血测hK2、T PSA和F PSA ,并计算出各项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中间值和范围以及F PSA/T PSA的比值 ,然后就其是否有助于区分局限性或非局限性肿瘤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病理显示局限性肿瘤 38例 ,非局限性肿瘤(前列腺外侵犯 ) 30例。局限性肿瘤组hK2明显低于非局限性肿瘤组 ,分别为0 …  相似文献   

3.
游离与总PSA比值——一种前列腺癌检测的可靠指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17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游离PSA(FPSA)、总PSA(TPSA)值,并计算游离与总PSA比值(F/T比值)。其中前列腺癌31例,前列腺增生86例。结果显示:F/T比值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认为F/T比值可用于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尤其当PSA水平限定在4~10μg/L范围内,应用F/T比值较PSA为优  相似文献   

4.
EGFR和ABS在前列腺增生和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4例正常前列腺、60例前殓腺增生和33例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结合位点的表达。结果显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EC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前列腺癌中ABS的阳必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而增生组织中,ABS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EGFR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ABS表达无相关。EGFR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PSA水平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或根治标本中前列腺癌分级好坏( <4级和≥ 4级 )对根治手术后 10年的PSA预测的影响 ,作者对 1989~ 2 0 0 1年间 2 2 5 4例局灶前列腺癌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不同PSA水平及不同Gleason评分的分层比较。结果发现 :术前PSA升高、分化好 (Gleason评分≤ 6分 )的前列腺癌患者预计 10年的PSA随访结果PSA有明显下降。这种趋势在术前PSA升高、分化差 (Gleason评分≥ 7分 )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也有所体现 ,但分化差的前列腺癌患者若术前PSA≤ 4ng/ml,则预后很差 ,明…  相似文献   

6.
F/T-PSA比值对PSA灰区中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检测 11例前列腺癌和 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PSA相关指标 ,分析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 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比值 (F/T)对诊断灰区 (T PSA值 4~ 10ng/ml)中前列腺癌的意义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对T PSA 4~ 10  相似文献   

7.
在对前列腺癌的研究中,采用放射示踪剂(FDG)的研究表明阳粒子发射断层照相术(PET)方法不能有效地区分原发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但对初次治疗后PSA再次增高的前列腺癌患者,诊断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作用。对肾癌的研究表明,应用FDG示踪的PET方法对...  相似文献   

8.
作者评估了术前血清游离PSA百分比预测病理分期的可能性。在7个试验中心共收入前列腺癌患者37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394例,年龄50~75岁。全部病人触诊均象BPH,血清PSA4~10ng/ml者进行活检组织学诊断。379例中268例(71%)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显示,血清游离PSA含量越高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结果越好。15%游离PSA可很好预测出病理结果。器官局限,Gleason评分<7分,小肿瘤(涉及前列腺的范围<10%)者,有75%血清游离PSA>15%,34%≤…  相似文献   

9.
对10例非转移性前列腺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进行研究。前列腺癌平均PSAD值为0.711,而前列腺增生为0.075;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9例PSAD>0.2者,8例为前列腺癌。16例PSAD<0.1者,无1例前列腺癌。8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3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1例<2.8ng/ml。1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7例PSA>2.8ng/ml,3例>10ng/ml。表明血清PSA轻中度增高或正常时,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筛选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血清叫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门诊检查40岁以上男性病人共324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9例(2.8%),将病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F-PSA和PSAD高于前列腺增生和其他疾病组(P〈0.05)。血清T-PSA〈4ng/ml、4~10ng/ml、〉10ng/ml者发现前列腺癌的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及癌不同细胞成分TGF-B的免疫组化研究王志平,陈一戎,刘国栋FKHabib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离体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B(TGF-B)进行分析,摘要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7例前列腺增生及11例前列腺癌组织均来...  相似文献   

12.
游离与总PSA比值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 ,我们对游离与总PSA比值 (F T)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材料与方法  1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1月前列腺癌患者 47例。年龄 6 0~85岁 ,平均 71岁。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46例。年龄 5 5~ 83岁 ,平均 71岁。前列腺癌行TURP术或双睾切除术后患者 18例 ,年龄 6 2~ 85岁 ,平均 6 9岁。患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分离血清后 ,用瑞典CanAg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 ,分别测定血清F PSA、T PSA ,计算F T值。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  相似文献   

13.
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失调可导致细胞增殖及恶变。为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表达与前列腺病变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DGFR的表达。发现BPH、PCa组织阳性率分别为786%、939%,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14%,P均<001。阳性染色分布于上皮、基质、血管平滑肌、炎症细胞的胞浆、胞膜及核膜。提示PDGFR的高表达与BPH、PCa和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未发现PDGFR的高表达在肿瘤的分期、分级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强度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正常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bFGF参与BPH、Pca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5.
1997年 8月至 1999年 1月 143例既往未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行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其中 6 2例为低危险性前列腺癌 :PSA≤ 10ng/ml,活检Glea son计分≤ 7,临床分期T1c~T2b。患者均行六区法前列腺活检。将PSA、临床分期、活检Gleason计分、全部活检标本肿瘤所占的平均比例、受累最重的活检标本肿瘤所占最大比例、受累活检标本的数目及前列腺单侧或双侧受累等指标与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精囊受侵情况及手术标本切缘阳性率一起进行分析。 6 2例患者中 13例 (2 1% )有前列腺包膜外侵犯 ,6例 (10 % )有精囊受侵 ,…  相似文献   

16.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百分率(F/T百分率)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放射法测定117例血清游离PSA(F-PSA)、总PSA(T-PSA)值,并计算游离PSA所占百分率(F/T百分率)值;其中前列腺癌31例,前列腺肥大86例。结果 F/T百分率值在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肥大组(P〈0.01);若总PSA限定于4 ̄10ng/ml范围内,应用F/T百分率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  相似文献   

17.
191例肿瘤体积≥ 6ml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平均随访时间 3.6年 (0 .3~ 11.1年 ) ,112例 (5 8.6 % )出现PSA复发 (PSA升高 0 .0 7ng/ml或更高 ,同时逐渐增高 ) ,对患者的Gleason评分 4/5的百分比、肿瘤体积、精囊侵犯、局部淋巴结、包膜穿透、切缘阳性、大肿瘤在外周带或移行带的位置、前列腺重量、患者年龄、术前PSA值和临床分期情况 ,用Coxproportionalhazard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单因素相关分析中 ,患者的Gleason评分 4/ 5的百分比、淋巴结侵犯、肿瘤体积、肿瘤位于…  相似文献   

18.
前瞻性地留取了170例患者的血浆及血清标本,分别测定其中的总PSA、游离PSA和PSAα1抗糜蛋白酶复合物水平以了解它们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鉴别中的作用。留取标本后的患者均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者59例,前列腺增生者111例。...  相似文献   

19.
1997年Partin等发表了利用临床分期、Gleason积分和血清PSA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期方法。为了确认此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对Mayo医院 1990年 1月~ 1996年 12月间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和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的 5 780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复习 ,其中 2 475例没有接受过术前治疗并有Partin方法要求的Gleason积分、血清PSA和临床分期(T1、T2 、T3a)等临床资料 ,2 475例中 15例因淋巴结活检阳性而放弃了计划中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比较两组病人的病理分期 ,Mayo医院和Partin研究组器官内局限性病变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 (FPSAR)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分别检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 4 2例病人血清PSA、FPSAR ,并根据标本苏木精 伊红染色切片中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临床资料对病人分别进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分析PSA、FPSAR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  结果 :前列腺癌病人PSA值越高 ,癌症恶性程度越高 ,PSA值与前列腺癌病理改变呈明显正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P >0 0 5 ) ;前列腺癌病人FPSAR值与前列腺癌病理改变呈正相关 ,与病人临床分期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与PSA值相比 ,FPSAR值预测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可能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