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对47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好发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最终确诊35例为结直肠癌,12例仍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结论: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直肠部位.临床及病理医生应充分沟通,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AD AM金属肽酶域17(AD AM1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12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56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MP2、ADAM17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2、ADAM1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浆膜浸润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结直肠腺癌组织中MMP2、ADAM17、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ADAM17及E-cadherin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对结直肠腺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WHO病理学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和增生性及肿瘤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具有激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但不一定都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同分类、分期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变化,探讨炎症指标与结直肠腺瘤上皮内瘤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经病理诊断的结直肠腺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瘤变分级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HGIN),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腺瘤位置、腺瘤数量、最大腺瘤直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癌胚抗原(CEA)等的临床病特征进行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截断值。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数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NLR、SII、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4、0.653、0.656、0.59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65.01、1.87、465.71、0.26。单因素分析显示,PLR、NLR、SII、MLR、CEA、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腺瘤位置、最大腺瘤直径与结直肠腺瘤的上皮内瘤变分级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方法 收集5例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其中2例最初经针刺活检诊断,其它3例经尿道切除病检诊断.结果 诊断时结直肠的分期是:PT1(1例)、PT2(1例)、PT3(1例)、PT4(2例).1例因结直肠癌切除的吻合口处肿瘤复发侵及前列腺,多数肿瘤为典型的中等分化,偶为灶性分化差的腺癌.结论 前列腺癌和侵及前列腺的结直肠腺癌鉴别的关键在于二者对治疗和预后的估价.  相似文献   

6.
郗洪庆  赵坡 《齐鲁肿瘤杂志》2011,(12):953-955,960
目的:探讨CD133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CD133及p53在172例结直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CD133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1.5%。CD133和p5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值均〈0.05。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论: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郗洪庆  赵坡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2):953-955,960
目的:探讨CD133蛋白和p53蛋白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CD133及p53在172例结直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直肠腺瘤CD133和p53的阳性率分别为40.7%和21.5%。CD133和p5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大小、病变程度及肿瘤组织学分型有关,P值均<0.05。CD133和p53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4,P<0.05。CD133及p53在腺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结论:CD133及p53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临床新的辅助诊断和监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WHO(200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52例结直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25例明确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符合率为48.1%,其余27例均未见黏膜肌或未见明显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组织学新分类与活检粒数及单粒最大径之间无差异。结论: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的黏膜下浸润”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制备抗人二胺氧化酶(DAO)单克隆抗体,分析结直肠组织中DAO的表达对结直肠肿瘤辅助诊断的价值和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结直肠病变组织中DAO的表达情况,比较其表达与结直肠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DAO阳性定位于细胞浆.DAO在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0.0%、45.7%及3.39%,差别显著,并且在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又显著高于管状腺瘤(P<0.05).DAO在不典型增生结直肠组织中表达阳性,并随增生程度而递增.结论:DAO可能与结直肠肿瘤发生有关,是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异常生物标记,能较早预测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WHO新旧分类在结直肠腺癌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 WHO(2000) 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52例结直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25例明确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符合率为48.1%,其余27例均未见黏膜肌或未见明显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组织学新分类与活检粒数及单粒最大径之间无差异.结论: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的黏膜下浸润"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超声内镜联查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病变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结直肠肿瘤患者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及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53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NBI检查结果均能清晰显示Ⅱ~Ⅴ型息肉腺管开口形态,NBI肠镜对结直肠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 0%。21例腺瘤性息肉均来源于黏膜层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2例结直肠癌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内镜超声对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总准确率为78. 1%。结论 NBI能对结直肠隆起病变的黏膜腺管开口进行分类,可判断病变的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联合超声内镜能对病变的起源进行准确的判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明确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莉莉  庞有成  张鑫磊  陶陵 《癌症进展》2017,15(11):1308-1311,1344
目的 探讨绒毛蛋白(Vill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10例结直肠腺癌切缘黏膜、10例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组织中Vill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illin在结直肠腺癌切缘黏膜、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80.0%、60.0%)及50.0%,呈递减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切缘黏膜的Villin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llin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VEGF在切缘黏膜、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0.0%(40.0%、60.0%)及72.5%,呈递增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切缘黏膜的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illin和VEGF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Villin和VEGF在结直肠黏膜恶性转变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在结直肠腺癌中同时检测Vill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恶变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并可能有助于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Bcl-2、Caspase-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Bcl-2 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结直肠腺癌、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Bcl-2和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cl-2、Caspase-3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Caspase-3与大肠癌分级有关(P<0.05),但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腺癌组织中Bcl-2和Caspase-3 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大肠癌及腺癌进行Bcl-2和Caspase-3基因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X线钡剂造影和纤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其只能显示肠道腔内和黏膜表面形态的变化,不能直观显示肠壁和腔外的改变,同时辐射剂量大、受操作者技术水平影响大,应用价值和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多层螺旋CT成为结直肠肿瘤定位和术前分期实用和可靠的方法。我们收集我院拟诊为结直肠肿瘤的6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同时与钡剂造影和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估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OB1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结直肠良性息肉中的表达特征.探讨结直肠癌中NOB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2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8例结直肠息肉组织中NOB1的表达.结果:NOB1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息肉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44.4%、13.6%,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分化差的结直肠癌NOB1蛋白阳性率表达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OB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15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学标本及其临床资料,利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分析VM的形成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56例结直肠腺癌中有31例存在VM,阳性率为19.87%,VM的形成与肿瘤大小无关,在低分化组、伴有血管及神经侵犯组、伴有淋巴结转移组,VM的阳性率比在中分化和高分化组、无血管及神经侵犯组、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腺癌中存在VM,VM形成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性或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Ki 67、端粒酶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41例结直肠癌、9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和 1 3例正常结直肠粘膜标本的Ki 67标记指数 ,半定量端粒重复扩增 (TRAP) 银染法测定其端粒酶活性 ,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正常结直肠粘膜、良、恶性病变的Ki 67标记指数与端粒酶相对值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直肠癌病人的两指标在各临床资料的组间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者联合检测鉴别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 80 .49%、77.78% ;结直肠癌病人两指标线性相关系数为 0 .852 (P <0 .0 5)。结论 Ki 67表达、端粒酶活性是鉴别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良、恶性病变有价值的两项指标 ,但端粒酶活性鉴别结直肠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不理想 ;两指标与结直肠癌的一些临床指标无关 ;结直肠癌病人的两指标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伴浸润癌及高级别上皮内肿瘤(HI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252医院、海军总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5所医院2002-10-2009-09诊断为各类息肉和腺瘤的患者共计5 347例,从中筛选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中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42例结直肠腺癌、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cl-2、Caspase-3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Bcl-2和Caspase-3与大肠癌分级有关(P〈0.05),但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腺癌组织中Bcl-2和Caspase-3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大肠癌及腺癌进行Bcl-2和Caspase-3基因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陆振一  张国成  孙炜  盛红  郑拓 《中国肿瘤》2004,13(9):603-60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息肉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1993年12月至2003年12月结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病人92例,占14.3%(92/625).术前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同时处理结直肠息肉者18例(19.5%),切除结直肠癌同时处理息肉者50例(54.3%),术后二期处理息肉者24例(26.2%),其中8例在术后早期(6周内)处理,16例在6周~5年内处理.[结果]67例获得随访,其中术前、术中、术后早期(6周内)获得随访51例,息肉复发4例,无恶变,术后6周后二期处理息肉,获得随访16例中,12例息肉明显增大,其中恶变3例(18.8%).[结论]结直肠合并息肉发病率高,并且息肉有明显恶变倾向,因此尽可能在术前或术中明确诊断,力争在术前、术中、术后早期(6周内)处理息肉,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