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果,分析不同早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以期寻找最佳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生命质量。方法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早产产妇180例,其中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孕妇80例,作为实验组;单胎自发性早产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分娩结局进行比较分析,并做好相应记录。结果实验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术72例,占90.0%,对照组进行剖宫产术24例,占24.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产妇死胎发生率,实验组3例,占3.8%,对照组4例,占4.0%,无统计学意义;而通过观测新生儿生命质量,实验组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监护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对胎儿生命质量均有极大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科学的产前监护并经常进行产前检查,以降低早产发生率并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孕妇(单胎)为观察组,其中合并子痫前期者60例、未伴子痫前期者2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自发性早产和胎膜早破致早产孕妇80例(单胎)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结局(分娩方式、产前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两组早产儿围生结局。比较观察组合并子痫前期与未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胎龄2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胎龄32~34周、胎龄≥34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使用呼吸机率、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率、肺炎、胃肠功能紊乱及高胆红素血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子痫前期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未伴子痫前期者,转诊新生儿科率明显低于未伴子痫前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儿发生窒息风险较高,因此要做好孕期血压监测和饮食控制等管理,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防止早产儿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治疗及母婴预后。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2011年11月-2014年4月收治的53例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分娩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5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母婴预后。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胎盘早剥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和引产率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母婴预后差。医师应加强产妇监护措施,严格病例选择短期保守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方法:将该院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161例重度子痫前期,分为并发肺水肿组(肺水肿组,31例)和未并发肺水肿组(非肺水肿组,130例),比较其临床特点和母婴预后。结果:两组间比较,终止妊娠的时间、宫内死胎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的呼吸、心率、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肺水肿明显影响母婴预后导致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妊娠及新生儿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确诊为GDM的孕妇,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分为PCOS组(102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早产、羊水过多及羊水过少)及新生儿结局指标(新生儿体重、巨大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症及低血糖)。结果:PCOS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早产、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新生儿体重、巨大胎儿、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黄疸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OS增加了GDM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新生儿低血糖等患病风险,但未加重其他不良妊娠及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月在汉川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CH孕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正规治疗并且血清TSH达到治疗目标的106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74例为未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组孕妇首次产检时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和分娩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流产率以及早产率均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流产率以及早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量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量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未治疗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的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死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进行正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改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68例住院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出生孕周及体质量,将新生儿分为早产低体质量组(118例)、足月低体质量组(36例)及对照组(114例,足月正常体质量组)。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3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剖宫产率、肌酐、尿素氮、B/C、尿酸、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早产低体质量组与足月低体质量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足月低体质量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尿素氮、B/C、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早产低体质量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剖宫产率、肌酐、尿素氮、B/C、尿酸、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因素较多,低出生体质量对母儿都存在危害,尤其是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危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个体化膳食指导,对体重指数正常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并结束分娩的体重指数正常孕妇1 490名,比较营养干预组(n=711)与对照组(n=779)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的剖宫产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及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38.0%vs.53.7%;11.7%vs.15.9%;7.5%vs.13.5%;1.5%vs.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结局: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71±0.64 vs.9.53±0.94);干预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早产、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vs.5.0%;4.4%vs.8.3%;8.7%vs.13.4%;4.8%vs.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给予妊娠期个体化膳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了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妇甲状腺功能对子痫前期(PE)母婴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分娩的PE孕妇230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轻度子痫前期(MPE)组67例、重度子痫前期(SPE)组163例,另选健康孕妇90例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3(FT_3)、FT_4、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并追踪随访收集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资料。结果SPE组患者甲减发生率9.82%和亚临床甲减发生率39.88%均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甲减组早产率75.25%和剖宫产率95.2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甲减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低于对照组,胎儿入住NICU发生率60.00%、1 min Apgar8的发生率15.29%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减对于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妊娠期甲减合并子痫前期增加孕妇早产及流产的发生率,也会对围产儿的健康造成影响,需要在临床中及时发现尽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早产分娩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与足月单胎母亲相比 ,单胎早产母亲 <2 0岁的比例显著提高 ,经产妇、产检次数不足、流动人口比例高 ;剖腹产仍是早产分娩较常见的分娩方式 ,且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和医学指征的早产比例接近 ,均为 37% ,自然的早产占 2 2 % ;单胎早产分娩有季节性 ,月分布集中在 6月份  相似文献   

13.
赵光临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7):111-112
目的探讨早产分娩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足月单胎母亲相比,单胎早产母亲<20岁的比例显著提高,经产妇、产检次数不足、流动人口比例高;剖腹产仍是早产分娩较常见的分娩方式,且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和医学指征的早产比例接近,均为37%,自然的早产占22%;单胎早产分娩有季节性,月分布集中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4.
15.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86例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186例产妇中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58例,占31.2%,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比较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而新生儿窒息、肺炎发生率两组相比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产褥病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等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 186例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 DNA检测。结果 :186例产妇中宫颈分泌物解脲支原体阳性 58例 ,占 3 1.2 % ,解脲支原体阳性组与解脲支原体阴性组比较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新生儿黄疸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 (P<0 .0 5)。而新生儿窒息、肺炎发生率两组相比有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产褥病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早产临床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因素和防治早产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选用同期足月妊娠111例作对照。结果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臀位和双胎妊娠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P<0.05),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及重度妊高征与对照组比较,虽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其早产发生的孕周小早产儿体重低,死亡率特高。结论做好产前检查加强孕期保健是预防早产发生的根本,尽力延长胎龄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感染在早产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感染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微生物可经多种途径入侵羊膜腔,其中最常见的是上行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有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等。感染引发早产的机制与前列腺素的合成、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