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SCL-90测评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评分,比较分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3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患者心理负担过重;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9个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下颅前分值(P〈0.05).大部分患者情绪稳定并有较大的改善,消除了焦虑、消极悲观等情绪。结论:提示今后要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控制患者消极情绪、为提高疗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我护理小组(SCG)模式对预防麻风畸残和改善社会参与的效果。方法:以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麻风致残者(DPAL)所在的社区为中心,召集周围的DPAL组成10~13人规模的4个SCG,每半年开展聚会和畸残预防教育活动一次,共6次,使用麻风畸残基础记录表和社会参与量表,每年评估SCG的效果。结果:共46例DPAL参加,经过3年的SCG模式干预,红眼分数下降81.25%,手皲裂分数下降83.75%,手伤口数量下降75%,足皲裂分数下降84.21%,足溃疡分数下降45.45%,未发生视力下降。参与量表得分从基线的37.37±17.30分,下降至第3年底的23.78±13.15分,社会参与受限率从基线时的73.91%,下降到第3年底的32.61%。结论:SCG模式干预对预防麻风患者的畸残和改善社会参与具有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不孕症妇女心理状态并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13例不孕症妇女为观察组,另选113例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心理状态,同时对不孕症妇女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提供辅助生殖技术信息、鼓励夫妻同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及指导健康生活习惯等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60.7±3.8)及抑郁评分(61.5±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13例不孕症妇女中,有83.2%(94例)处于焦虑状态,有81.4%(92例)处于抑郁状态,且焦虑、抑郁程度随患者年龄、不孕时间、治疗周期、经济收入的增加和受教育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家庭不和睦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比家庭和睦患者严重(P〈0.05);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临床诊疗中应重视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影响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走访、问卷调查的1000例性病患者,均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干预后患者的性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对性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强化性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并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配合眼手足自我护理(以下简称自我护理)对麻风畸残的影响,探索降低麻风畸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MDT并配合自我护理前后14年所发现并治疗的麻风病例分为两组(以下称前组和后组)直接进行畸残率和麻风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前组97例,畸残59例(Ⅱ,Ⅲ级),畸残率60.82%。其中Ⅱ级畸残31例(31.96%),Ⅲ级畸残28例(28.87%),麻风反应14例(14.43%)。后组67例,畸残39例(Ⅱ,Ⅲ级),畸残率58.21%。其中Ⅱ级畸残34例(50.75%);Ⅲ级畸残5例(7.46%),麻风反应10例(14.93%)。结论MDT配合自我护理使麻风Ⅲ级畸残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应持久地开展应用。但前后两组麻风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MDT对麻风反应的控制作用尚还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对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连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还可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流动人口麻风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对麻风病知晓率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对目标人群干预前后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麻风的病因、传染性、症状、治疗等知晓率偏低,对麻风病还存在恐惧与偏见。干预后,目标人群对麻风病的病因、传染性、传染途径、症状、就诊机构、治疗、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心理等的认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人体麻风病抵抗力、麻风病外周神经粗大疼痛症状的认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在足部皮肤撕裂伤护理中实施时效性激励干预,对其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78例足部皮肤撕裂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时效性激励干预,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皮肤恢复状况,并使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舒适状况量表(c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分别测评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和舒适度。结果 入院当日,两组患者GCQ量表评分和CD-RISC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前1 d,观察组患者GCQ量表评分和CD-RISC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皮肤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时效性激励干预能够改善足部皮肤撕裂伤患者足部皮肤状况,提升其舒适度,从而改善其心理韧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男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96例男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与96例健康男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联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男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抑郁心境和会谈时行为表现等方面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给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存在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提升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登记在册的HIV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个体化健康宣教,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与自我概念、自护知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可使治疗依从性提高,增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改善,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创新护理干预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前后有焦虑状态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为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护理干预的方法,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实验组的三阶段产程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产妇经护理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创新护理干预能缓解产妇的焦虑,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效果比较明显,此护理方法应在医学界得到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及护理。方法:63例男性尿道尖锐湿疣患者均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缓解率为93.75%,略高于对照组的87.10%,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共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P〈0.05)。干预组患者复发共有2例(6.67%),而对照组共有6例(2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尖锐湿疣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40名艾滋病患者,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20名。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其护理需求制定干预措施,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利用自制《抗病毒药物依从性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干预3个月后的评估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高于干预前,干预组高于对照组。结论:本文设计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是合理有效的,能明显提高艾滋病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为艾滋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护理本科生的避孕自我效能与避孕行为意向。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大三、大四的1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避孕自我效能的平均分为(26.53±4.53)分,不同年级学生避孕自我效能平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行为意向的平均分为(12.24±2.65)分,不同生源地学生避孕行为意向平均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进行安全避孕的自我效能和拟采取安全避孕行为的意向均较低,教育者应制定能够增强其避孕自我效能和提高其避孕行为意向的策略与措施,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诊疗后的8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次开展心理咨询与支持、希望治疗、心理疏导,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宫颈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皮肤病护理     
20000642 浅谈麻风病医疗实验中的安全护理/颜爱萍(广东省皮研所)//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15(2).-43 躯体和心理遭受严重摧残的麻风病人安全护理意义特别重要:1.安全护理是麻风医疗护理中最基本的要求,它与住院者的心理调适、病情转归、治疗效果乃至病人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应有后果。2.认真负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是安全护理的核心内容。3.护理人员的献身精神集中反映在安全护理工作中。准确配发药品、完成各种注射、溃疡清创换药、麻木手足检查…  相似文献   

17.
指导麻风病人手足眼的自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疾病,可侵犯周围神经,易发生手、足、眼的畸残,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因此,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的指导,防止畸残发生或阻止畸残加重,已成为麻风康复工作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麻风畸残者自我护理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132例麻风畸残者进行自我护理督导,探讨简便易行的自我护理方法以指导麻风康复工作。方法: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辅导和现场示教讲解自我护理的日的、意义及相关知识,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养成良好的自我护理习惯。结果:1132例麻风畸残者通过长期的自我护理训练后、69.43%的人养成了每日自我护理的习惯,养成自我护理习惯者的红眼数、手皲裂/溃疡个数、足皲裂、足溃疡个数,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记录分别比基础记录减少了59.75%、77.63%、69.05%和38.67%,远远高于未养成自我护理习惯者减少的比率。通过对养成自我护理习惯者和未养成自我护理习惯者两组样本率的比较,u值在4.14至6.93之间,P值均小于0.01,有统计学意义一结论:经过长期的自我护理实施,认为只要向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在康复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自我护珲是能够被大多数麻风畸残者所接受,眼手足畸残足可以通过自我护理的实施得到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白癜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调查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的变化,及检测患者外周血中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SCL-90测评显示白癜风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敌对性项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HAMA测评显示:白癜风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后,5-HT和NE水平比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多方面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对其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研究。方法将8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及出院后1个月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抑郁自评表(SD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抑郁情绪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