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考察“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时所用SMZ和TMP的对照品溶液是否能够保存。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的等吸收波长消去法测定于4℃保存的SMZ和TMP对照品溶液在0d,30d,60d的最大吸收波长,等吸收波长,吸收值,同时用此对照品溶液按等吸收波长消去法测定同一批号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SMZ,TMP的含量。结果 SMZ和TMP的对照品溶液于4℃放置.60d内最大吸收波长,等吸收波长,吸收值等均无变化;用3个时间段的对照品溶液对同一批号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进行含量测定,其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SMZ和TMP的对照品溶液在两个月内是稳定的,勿需临用新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正变法探讨配制溶液的pH、温度及灭菌后不同的冷却方式对腹膜透析液中葡萄糖降解产物紫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膜透析液(以下简称腹透液),灭菌后在波长A230nm,λ273nm、λ284nm处的紫外吸收度值的升高主要由配制溶液的pH值和拎却方式所决定,葡萄糖含量越高其所起作用越明显.而配制溶液温度(65℃以下)对其影响不明显。固此,在腹透液配制时应将pH严格控制在5.8~6.0之间,冷却方式以采用恒压水浸泡式快速降温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rhFGF21)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阐明温度、pH值、缓冲溶液和反复冻融因素对rhFGF21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纯化rhFGF21的工艺。方法:rhFGF21在不同温度(-20℃、4℃和25℃)、不同pH值缓冲液(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0和pH 5.0、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 5.0和pH 6.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6.0、pH 6.5和pH 7.0,Tris-HCl缓冲液pH 7.5和pH 8.0)中及反复冻融条件下分别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rhFGF21纯度,同时观察外观性状。结果:于-20℃和4℃分别保存时,rhFGF21的各项性质在观察期内均无明显变化;25℃时,rhFGF21存放14 d纯度由0 d时(100.00±0.00)% 下降至(15.20±0.14)% (P<0.01);在pH4.0和pH 5.0缓冲液中25℃条件下保存7 d,溶液出现浑浊;在pH 5.0和pH 6.0缓冲液中25℃条件下保存7 d,溶液出现浑浊;在pH 6.5和pH 8.0 磷酸盐和Tris-HCl缓冲液中,溶液澄清透明;rhFGF21原液反复冻融后其纯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FGF21在低温和pH 6.5~8.0磷酸盐和Tris-HCl缓冲液中溶液较稳定,反复冻融处理对rhFGF21稳定性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奥沙拉嗪原料药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 样品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作溶媒,在360nm处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浓度在4~17μg^ ml^-1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15.535(A-0.030,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为0.71%。结论本方法干扰少,准确、稳定、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盐酸丁卡因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盐酸溶液(pH〈2和pH=2)、水和稀酸(HCl)、稀碱(NaOH)溶液(pH3.0~9.0)制成每1ml中含盐酸丁卡因10μg的溶液,分别在200~400nm的波长处扫描。结果盐酸丁卡因在pH〈2的溶媒中于228nm的波长处有一明显的吸收峰;在pH=2的溶媒中有两个几乎相等的吸收峰分别在228nm和311nm的波长处;在pH3.0~9.0的溶媒中盐酸丁卡因的吸收光谱发生了改变,最大吸收峰在311nm的波长处,而在228nm的波长处也有吸收。结论盐酸丁卡因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紫外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不同溶剂对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特定吸收波长的位置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酸度的水或无水乙醇溶解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使成每ml含15μg的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最大和最小的吸收波长,比较其溶剂或酸度变化对其吸收波长的影响。结果 以pH6.83的注射用水、pH6.85的纯化水为溶剂的溶液最大、最小吸收波长分别为288nm和249nm,符合部颁标准规定,而pH6.47的纯化水为溶剂的溶液则分别右移4nm和2nm,与规定不符;另外,改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则最大、最小吸收波长稳定在293nm和250nm。结论 使用不同酸度的水作溶剂会影响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特定吸收波长的位置,建议在部颁标准修订时将溶剂更换为无水乙醇,并在最大、最小吸收波长数值上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测定红霉素肠溶胶囊溶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红霉素胶囊剂的溶出度检验法。采用转蓝法,以盐酸(9→1000)为酸性溶液,转速50r/min,溶出1h,再以pH6.8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经溶出1h,取溶出液的续滤液5ml,加入硫酸溶液(75→100)5ml,混匀,放置30min,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为482nm,测定浓度为55μg/ml,同时用对照品对照。依法测定红霉素胶囊6批,溶出量均不少于85%。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氟尿嘧啶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促渗剂对氟尿嘧啶透皮吸收的影响,为氟尿嘧啶经皮给药剂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考察温度、光照及pH对氟尿嘧啶稳定性的影响;测定氟尿嘧啶在水、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以及多种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采取改进的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肤研究氟尿嘧啶在不同pH环境下以及添加促渗剂后对离体鼠皮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在4℃、25℃、32℃、60℃条件下,在pH5.0、pH7.4、pH8.0磷酸盐缓冲液中,在光照条件(4500Lx)下,氟尿嘧啶均能稳定存在。氟尿嘧啶在水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油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氟尿嘧啶在水和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经皮释放均符合零级释放。含不同促渗剂的氟尿嘧啶的透皮速率及累积渗透量有明显差别,其促进强度依次为桉叶油〉薄荷油〉氮酮〉H二乙二醇单乙基醚H〉N-甲基-2-吡咯烷酮。结论:氟尿嘧啶不受温度、光照、pH值的影响;制成经皮给药制剂时,桉叶油的加入对氟尿嘧啶的促渗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实验条件。方法:用10%甲醛生理盐水,40%甲醛和甲醛蒸气对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固定条件进行了测定,同时用1/14mol/L、1/15mol/L、1/20mol/L的磷酸盐缓冲(pH7.4)配制的基质液分别在45、60、90分钟的染色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是选择甲醛固定5分钟染色结果最好。三种不同浓度的磷酸盐缓冲液和三个不同的孵育时间的染色结果经多因素方差分析,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染色条件为甲醛蒸气固定5分钟,用1/15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基质液。染色孵育60分钟。本法帮助鉴别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国家药品标准中的茶碱麻黄碱片中茶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将含量测定用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稀释4倍后测定,并将测定波长修订在最大吸收峰271 nm波长处.结果 改进后的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A值均在0.5~0.6之间,测定波长均在最大吸收峰处.结论 改进法比原标准更为合理,建议对标准法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