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 HCO3,和/或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所致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阴离子间隙正常、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尿酸化功能差为其特征。按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本院在1985~1999年共收治34例原发性RTA,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男22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3例, 6个月~8例,1岁~9例, 5~13岁4例; RTAI型17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8例;病程4天~6年。其中4例有明确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酸中毒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冀玲  马行一  杨立川  栾森  舒贝  杨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989-989,991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漏)诊情况、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等。[结果]RTA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无特异性,误(漏)诊率高(38%)。易并发或伴发多种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应提高对RTA的认识,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性酸中毒通常分为4型,以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多见,儿童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1999~2003年收住的22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岁13例,1~3岁4例,>3岁5例。原发性19例,继发性3例;其中2例继  相似文献   

4.
通过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并肾小管酸中毒(RTA)5例分析,就其诊断予以探讨;简述肾小球功能不全的RTA;试述CRI并RTA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干燥综合征所致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诊断、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干燥综合征所致肾小管酸中毒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施针对性治疗,11例患者病情缓解,1例患者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对干燥综合征所致肾小管酸中毒症状,临床要应用多种手段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改善患者肾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是临床上引起低钾无力的常见原因 ,其低钾常由并发的肾小管酸中毒引起。但临床医生由于对PSS缺乏认识 ,以致误诊率相当高。本文报道以低钾无力为首发表现的 5例PSS并Ⅰ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误诊分析 ,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为 2 0 0 2年在我院风湿科的住院病人 ,均为女性 ,年龄 2 8~ 48岁 ,病程 3月至 9年 ,诊断符合 2 0 0 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 (诊断 )标准[1 ] 。其首发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肌无力甚至软瘫 ,检查血钾降低 ,给予静脉补钾后短时间内肌…  相似文献   

7.
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 (d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 ,在管腔液与管周液间不能产生与维持一个大的氢离子梯度。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容易造成误诊。现总结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及我院1995~ 2 0 0 0年确诊的dRTA 4 2例 ,其中 12例曾被误诊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3例 ,女 9例 ;年龄 5~ 5 2岁 ,平均年龄 38 2岁 ;病程 2d~ 8年。1·2 首发临床表现 低钾麻痹 7例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6例 ,腰酸尿频 4例 ,尿崩症 2例 ,颊部红斑 1例 ,骨痛、骨折、肾结石肾钙化各 1例。1·3 误诊情况 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的病因、分型、临床特点,以助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RTA占29.3%、继发性RTA占70.7%;Ⅰ型占72.4%、Ⅱ型占22.4%、Ⅲ型占5.2%;继发性RTA的病因主要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占48.2%;RT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肌无力79.3%、发作性软瘫51.7%、骨痛37.9%、多饮、多尿27.5%、口干、眼干12.1%;其中合并代谢性骨病的占36.2%;误诊率为37.9%。结论RT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被误诊,故临床医生要建立RTA的诊断意识,早期诊断及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郭宙平  张坛生 《职业与健康》2001,17(10):134-135
碳酸氢钠是主要用于临床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碱性药物。酸中毒从氧供氧耗方面可分为缺氧性酸中毒和非缺氧性酸中毒。非缺氧性酸中毒(肾小管性、肾毒性、腹泻及外源性等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能起到补充HCO_3~-的有效治疗作用,暂在此不予讨论。缺氧性酸中毒(心搏骤停、乳酸中毒、休克、肺疾患等原因引进的酸中毒),是本文重点阐述的问题。1 乳酸的产生及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对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患者MRI表现及其与相应X线、CT检查资料,其中男5例,女4例,均行MRI常规sE序列扫描,T1WI、T2WI,冠状及水平位。结果普通X线诊断9例全部漏诊,CT9例中有6例漏诊,MRI准确诊断出各种多发性或隐性骨折。骨折线T1WI及T2WI为线状低信号,其周围肌肉、肌腱组织可见片状水肿改变,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骨髓水肿呈T1WI片状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MRI对肾小管酸中毒合并跖骨骨折具有极大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及CT。  相似文献   

11.
儿科的补液疗法(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类型。 2.1,1病因由于氢离子(H^+)浓度增加或原发性碳酸氢根(HCO3^-)丢失所致。①体内碱性物质经消化道或尿液大量丢失:见于腹泻、小肠、胰、胆管的引流或瘘管,肾小  相似文献   

12.
肾小管 -间质疾病相当常见 ,其临床重要性并不亚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酸中毒 (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是肾小管-间质病变常见的重要表现之一。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包括Ⅰ型和Ⅳ型RTA)最为常见 ,占RTA患者的大多数。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即Ⅱ型RTA) ,约占RTA患者的 2 0 % ,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范科尼综合征 (Fanconisyndrome,FS) ,FS主要有肾性糖尿、磷酸盐尿、尿酸尿、氨基酸尿等异常。1 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RTA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它既可继发于各种肾脏疾病 ,除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间质性肾炎外 ,也可…  相似文献   

13.
黄丽萍 《健康向导》2009,15(3):14-14
哪些疾病易发展到尿毒症导致尿毒症的常见疾病如下:原发性的肾脏病变:各种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包括慢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髓质囊性病、肾动脉狭窄、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性酸中毒(MALA)与其他原因乳酸性酸中毒(LAOO)的预后。方法对我院ICU近5年来收治的二甲双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MALA)和其他原因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相关资料、重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围12例MALA患者,216例其他原因乳酸性酸中毒患者,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PH、血浆HCO3-、ICU住院时间、需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无差别,其死亡率也没有差别(MALA 42%,LAOO 56%)(p〉0.05),但MALA组有更高的血肌酐值(MA-LA 568±322 umol/L,LAOO 311±184 umol/L)(p〈0.05)。结论 MALA与其他原因乳酸性酸中毒的预后没有差别,建议入院时有肾功能衰竭且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LA患者,应考虑排除MALA。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不足明显加重,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糖、脂肪、蛋白质以至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个症候群。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型或2型糖尿病(及并发酮症酸中毒)患者200例,按其是否并发酮症酸中毒,将其分为并发酮症酸中毒组和无酮症酸中毒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病例心律失常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并发DKA糖尿病组以室上性心动过速(48.3%)和房颤(30.0%)多见,无DKA糖尿病组以室性早搏(49.3%)和房性早搏(17.1%)多见。结论并发DKA糖尿病患者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多见,无DKA糖尿病患者以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多见。  相似文献   

17.
潘明政 《医药与保健》2008,16(11):25-25
严格讲.双胍类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伤肾的说法并不科学。这是因为.双胍类药物在体内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是以原形随尿液排泄.90%的药物在12小时内由肾脏清除,包括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排泌.但如果肾功能不全则会妨碍药物的排出.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有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故患者肾功能不全时(血肌酐〉133μmol/L或1.5mg/dl)应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药物与人》2012,(12):20-21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60岁。因眼睛、口腔干涩及全身皮肤干燥伴顽固性低血钾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I型肾小管酸中毒”收入风湿科。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住院期间,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30mg,每日一次)及其它对症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口眼干燥、肢软无力、低血钾等情况明显缓解,但病人出现明显多食,其它伴随症状不明显,查随机血糖显著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以腹痛为急性起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升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而以腹痛为急性起病的DKA临床较少见,医生缺乏认识,容易误诊。我们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以急性腹痛起病的DKA误诊病例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及时诊断治疗可使病死率显著降低,我院近5年来共抢救的28例DKA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