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一般人群掌握艾滋病的知识水平。方法 1995年和1998年两次分别沿国内几条主要铁路干线在列车上向旅客散发和回收艾滋病知识调查表,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次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结果基本相同。结论 今后对一般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时,对教育内容和形式要适当调整以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区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城市、城镇、农村社区的各类人群对AIDS/STD的掌握程度,评价这区开展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方法 对城市、城镇、农村社区中的各类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干预,在干预前后分两次开展抽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KABP)法。结果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晓率已经有较高的水平,所以有的项目两次调查多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他各类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相关知识有了大幅度提高,相比而言,学生干预的力度尚待加强。结论 社区各类人群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它能极大的提高各类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根本上制止艾滋病在我国大范围流行的可能。社区干预工作应及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布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人群艾滋病传播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2%。一般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83.19%)高于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66.97%)。文化程度越高,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率越高。汉族较少数民族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认知率高,而对非传播途径认知率低。结论加强公民基础知识教育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长远意义。一般人群中低文化人群、低知识行业人群、少数民族艾滋病知识认知率低,建议政府制定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健康认知的提高,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在流动小姐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识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者为73% ̄78%,知识安全性者占44.3%。  相似文献   

5.
社区人群有关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城镇、农村社区内的各类人群对AIDS/STD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社区开展艾滋病、性病干预效果。方法 对城市、城镇、农村社区中的各类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知识宣传干预,在干预前后分两次开展抽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KABP)法。结果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已经有较高的水平,所以有的项目两次调查多项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他各类人群,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相关知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相比而言,学生干预的力度尚待加强。结论 社区各类人群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它能极大的提高各类人群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根本上制止艾滋病在我国大范围流行的可能。社区干预工作应及时推广。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监狱服刑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青岛市在押人员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并探讨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方法对青岛市两所监狱新人狱的862名服刑人员,用A、B两种问卷进行艾滋病知识匿名调查,由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集中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讲解及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结果在押人员入狱前有婚外(非配偶)性行为的占52.9%,吸毒的占13.1%,入狱后有同性性行为的占3.2%。通过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在押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有显著的改变。结论在押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人群,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可减少狱中和刑满释放后的高危行为,减少危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和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分析杜大卫乌斯曼张曼吸毒人群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艾滋病高危人群,了解吸毒者的吸毒行为、方式、信念和艾滋病知识,有利于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此我们于1996年对乌鲁木齐市收容教育所310名吸毒人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我国大学生面临艾滋病的威胁越来越大,防止大学生成为新的艾滋病高发群体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特异性疫苗,健康教育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手段。为了解新疆石河子大学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于2014年6月,对石河子大学16个学院20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阿拉尔市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广大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整和完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策略以及加强广大人群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内55个单位中机关、社区、连队、学校等12~60岁的1 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998份,主要通过下列几方面的情况开展调查:①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程度:②人群中艾滋病一般知识普及率,③人群获得艾滋病防治的信息源和行为。结论当地已开展艾滋病的大众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仍需加大宣传教育和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和对AIDS病人态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艾滋病(AIDS)感染率相对较低,目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主要为同性恋等高危人群。了解一般人群对AIDS知识了解程度及对待AIDS病人的态度,对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黑龙江省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干预模式对戒毒人员艾滋病、毒品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为建立有效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对戒毒人员采用直接培训、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三种干预措施进行艾滋病和毒品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调查其对毒品和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等.结果 通过三种方法干预后,戒毒人群对艾滋病、毒品一般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不安全性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方式和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的认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在10%以上.其中毒品、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提高最大,从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1.25%提高到79.32%,同伴教育后提高到96.61%.降低吸毒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方法认知率提高到89.41%.而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直接培训和自我教育前的68.22%提高到93.41%,而同伴教育后仅提高2个百分点.结论 对戒毒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MSM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在贵阳市男男同性恋(MSM)人群中,开展普及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的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促进MSM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取“看谁的雪球滚得大”的方式,在MSM人群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宣传工作。结果 共对170名MSM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习惯的基线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后,对178名MSM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 该人群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回答正确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比干预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在MSM人群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扩大该人群宦传教育面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艾滋病已经影响到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绝大部分外来务工青少年,由于过早离开学校,缺乏系统的学校教育和必要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生活环境复杂,缺乏有益的娱乐活动,容易发生高危行为,使其更易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高危人群。为了解上海市嘉定区校外青少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同时为在该人群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于2009年6月份在上海市嘉定区开展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刘怀玉  韩勤 《地方病通报》2015,(2):34-35,65
目的了解新疆奇台县一般人群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监测点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般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态度正确率68.2%,采取干预行为方式正确率61.4%;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相关变量与其人口属性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文化程度越高,认知率越高;少数民族、低文化程度、流动人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采取预防艾滋病感染的干预行为重视不够。结论汉族较少数民族从事知识层次较高行业人群,预防艾滋病感染采取的行为更主动,已婚人群比未婚、离婚人群对艾滋病的态度更为积极,更愿意了解、关注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政府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形成健康认知和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中专学校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教师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方法 于1999年12月对来自江西省56所大中专学校的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但对传播途径完全答对的人只有25%;对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知识如艾滋病的诊断标准只有10.4%的人能答出。(2)对于假如自己染上艾滋病,大多数人会正确求医,会处于情绪低落、紧张、恐惧和孤独中。(3)87.5%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和一般人一起上学和工作。(4)所有的教师都愿意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知识,96.4%的教师愿意做一名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教师,并在学校或当地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工作。结论 江西省部分大中专学校的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教师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对艾滋病有恐惧和歧视的心理,提示应该加强对学校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并对这一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课题组与2007年7月,对陕西省山阳县娱乐场所30名暗娼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湖州市于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截至2005年底,共发现55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暗娼作为桥梁人群,使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为了解本市暗娼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她们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探索对这类人群实施健康干预的模式,评价干预活动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信息和依据,2004年5~12月,对湖州某劳教所的713名劳教妇女进行了6个月的艾滋病健康干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50岁及以上人群对艾滋病歧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本文为横断面研究,于2022年10-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省五个区域的人群(≥50岁)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的问卷工具为一般资料调查表、艾滋病知识问卷、艾滋病歧视量表。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艾滋病歧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收取有效问卷959份,调查结果显示50岁及以上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9.52%,艾滋病歧视平均得分为(3.56±0.61)分,知晓艾滋病知识的人群的艾滋病歧视水平明显低于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地经济水平低、与家人伴侣居住、月收入较低以及不知晓艾滋病知识都能导致艾滋病歧视水平升高(P<0.05)。结论 居住地区、受教育程度、性别及其收入情况都是影响50岁及以上人群对艾滋病歧视的关键因素。应重点针对男性、经济不发达地区、低学历、低收入、不知晓艾滋病知识的50岁及以上人群开展易于接受的反艾滋病歧视宣传,有效降低艾滋病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汕头市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开展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63名吸毒者分为四个组,分别进行了形式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同伴劝告者教育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宣传教育及设立同伴劝告者干预,对改变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